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静地柔软着

(2010-09-19 12:46:34)
标签:

让我们荡起双桨

构筑

生命

藏书阁

歌声

杂谈

分类: 文明沉思录【深度感悟】

http://s5/middle/69c45cc7g74d44eee8414&690

 

文\梦人  图片\网络

 

  生命始于安静,最终又归于安静。
  有人说,一切繁华皆背景,那么撇去了浮华,生命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安静,并且越来越安静过程。比较安静,是说我们认识生命本就是件复杂的事情;越来越安静,则是说理解生命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浮躁逐渐被除去,安静慢慢浮现出来。
  又其实,感受这过程的真正实体就是我们那居于壳中的灵魂——壳越来越厚,生命的空间越来越安静,我们的灵魂越来越柔软!
  
  越来越柔软,这也是安静的选择。
  柔软的,例如感动这个字眼,经常被大家与软弱联系起来,所以多数的人会自然不自然地拒绝感动。拒绝感动如同吐丝结茧,确实可以给自己构筑起了一层厚厚的壳。耀武扬威的保护层在一定意义上也达到了构筑它的目的,只是这过程还有另一个结果——内里的“我”会越来越柔软。
  拒绝感动的结果还类似名车之于男士、华衣之于美女、须臾应酬之于商贾、勾心斗角之于官场,得到也多失去的亦多一样,对坚硬的追求只会使我们更加柔软,甚至虚弱。我们的空间都被孤独、烦躁、空虚都字眼占据了,哪儿还能盛下这许多的柔软呢?
  安静可以营造这样的空间,可,高楼林立,在质感社会中,哪里还有安静的位置?
  
  有人把生命的过程比做河流。由急而缓、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无法确认安静的所在,但还是可以收寻一些有关安静的影子,例如歌声、例如爱情。
  其实,当岁月把童年交付给我们的时候,即教会了我们歌声与爱情。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曲儿歌曾让身在北方,从未见识过船的我有了经历船的感受。这种感受很自然,象一片落叶不会惊扰一个季节似的,静静地滑入了我的灵魂深处;同样,与心仪的异性伙伴手拉手、昂首阔步地从大人们眼底掠过的时候,也依稀地记得大人们眼睛里闪烁着极少闪现的亮光。童年的歌声与爱情都很稚嫩,却最纯真。现在,只要当我看到那条已经成为臭水沟的小河时,总会勾起一些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回忆。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回忆,是因为回忆的确美好还是因为如今的境况确实变得很糟?
  无论如何,安静的开始,我们并无孤独。
  
  成长的旅程总充满了烦恼。当我们逐渐懂事了,升学的压力首先打破了这安静。不约而同的,我们喜欢上了摇滚,喜欢上了重金属,音乐仿佛成了宣泄压力的武器。外在的耳朵肆意被打开,心灵的耳朵慢慢被关闭,歌声沉默,灵魂飘飞。
  不过还好,校园内外的我们,爱情依然儿戏般的纯真着、浪漫着……于是,被装入回忆藏书阁的似乎也只有那一段段或悲悲切切,或轰轰烈烈的情感投入。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说过:我们都已经真心付出了!
  这点,可能是那个时候心灵透出的唯一亮光、现与外人的唯一一处的柔软吧!
  
  步入社会,要不融入,构筑并完全钻入壳中;要不反叛,成为异类,被强烈的阳光烧灼而亡。加入异类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伤害,权衡下来,首先融入似乎成了明智之举。或者更多的情况根本不容人去思考,好比天突然降雨了,会下意识地首先寻找避雨之处。步入社会,结茧筑壳的过程非常迅速,速度愈快,伤害愈轻。
  但此时,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呢?歌舞升平,都已经轮为现实的道具。即使爱情也不例外,看似合情合理的门当户对演绎了多少出现代版本的梁祝。天地裂,乃敢与君绝的情节,也演变成了人们随口说说的笑料。构筑坚硬外壳的材料,或许就是这些似是而非的思维模式。
  外壳完工了,我们安全地蜷缩在里面,心灵的脚举步维坚,四壁孤独。柔软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被宣判了似的。
  
  一曲清音可以唤醒耳朵,一路行来,那么究竟需要什么,才可以唤醒我们心灵的耳朵?
  
  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终于有人敢于打破这些模式了。据说西方的某个国家,开始鼓励成大人玩小孩子的游戏,效果就很好。但,再想,玩儿时的游戏,的确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但寻找童真却无法返回童年,也是不争的事实。玩过以后呢?不是依然要背起行囊,继续行程吗?河水在奔流,岁月在流逝,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什么永恒的东西吗?如果有,那么它一定也是柔软的,如岁月,象河水。大人玩小孩子的游戏,柔软得似乎还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这,或许就是柔软力量的所在。
  开始了,毕竟开始了。当皇帝的新装第一次被揭露的时候,那个小孩子更多的是天性的表露。而当我们提心吊胆地捅破自己精心构筑的硬壳的时候,或许也正在揭穿一个公开的秘密。
  开始了,已经开始了。心安理得地柔软起来,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
  
  蚕结了茧,是为了能蛹化为美丽的蝴蝶。我们人类苦心构筑保护层,是否也有同样的暗示呢?无论这个暗示是否成立,我都坚信,能破茧而出的人也一定会很优秀的。蝴蝶的生命虽短暂但却永远美丽。人的生命想来本也不长,何不乘早释放出自己的美丽呢?
  当有人对我没有激情的表面质疑的时候,我知道,那其实是自己放弃了坚硬、敞开了自我;当他又对我处世不惊的做法惊讶的时候,我亦明白,那是我选择了柔软的缘故,柔软了,何尝不是一种坚硬?
  
  安静了才能博大与深沉起来,博大与深沉是人性的大美,是柔软的回归。生命始于安静,然后又逐渐归于安静。逐渐安静下来,给了柔软施展的空间。再想,我们由安静到烦躁,再返回安静;由柔软而坚硬,最后再行柔软起来。生命不正是以一种曲折的姿势向我们解释着柔软的结构吗?
  
  如同乘船一样,乘着运送我们灵魂的歌声,从安静中驶出,一路风雨,又驶向安静。一路行来,我们安静地柔软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落雨的意想
后一篇:月光如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