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封面图是我谷歌的
#我保证看到最后你们就懂封面图的用心了。
我做过一学期微生物实验室的助教,我的学生是来自生科院和医学院的本科生,这是他们的必修科目,作为一个助教,上课的时候我是类似于网管的角色,负责回答一切和课程有关或者没什么太大关系的问题,下课之后我要批改他们交上来的实验报告。
我们做过一个实验叫做“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目的是对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性的认识,同时练习基本的微生物操作。具体操作内容就是,取已经灭过菌的LB固体平板培养基,打开置于空气中一定时间(这个过程也算是接种了),把盖子合起来,进行培养。为了锻炼同学们的科学性思维,我们要求同学们利用想象力再进行其他地点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在接种平面的选择上,我的学生们简直提供了五花八门的选择。硬币,钥匙,纸币,头发,书包,饮料瓶盖,酒精灯……等等等等。而他们的实验报告关于“不同地点微生物种类和总量对比分析”的报告更加异彩纷呈。
在一百多份实验报告中,有一份实验报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本实验中,我对比了我手掌表面(平板A)和我的眼镜架表面(平板B)微生物多样性。平板A上微生物种类多且数量多,而平板B上几乎没有微生物生长。”
“我每天都会洗手,而我从没洗过眼镜架。”
“我认为,是因为我的眼镜距离我的眼睛很近,而我的眼睛距离我的大脑很近,可以发射某种辐射或者波,杀死了眼镜架上大部分的微生物。”
当时的我对力量一无所知,给这位同学的评语是:
“实验结果记录准确,分析细致,在结果分析上十分有想象力。但在发散想象力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时间(是否更适合手掌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等。”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这么写评语:
“镭射眼同学,请问你哥哥还在玩呼啦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