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曾保武钟临父子
标签:
武曾保武钟临书画篆刻父子杂谈 |
分类: 鉴藏小文 |
前年三月,我与社中师友章耀、金心明、吴涧风相约赴嘉兴访武曾保后人武瀚先生。一则为睹武氏后人风采,一则看有无协助编辑出版武氏遗墨之需要。
武瀚老先生时年已八十有三,乃武曾保孙、武钟临幼子。和夫人汪氏居住其岳父汪胡桢(著名水利专家)故宅里。武老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一番寒暄过后,箭步如飞地去卧室翻找祖父、父亲遗墨,其敏捷度让我等晚辈自叹弗如。记得当时所见有武曾保花卉册页二、书法册页一、花卉立轴若干及吴缶老题武曾保画集册页一开、陈叔通信札一通等,武钟临印拓两册(含藏印印拓)、原印若干、印屏一。另有老照片五六张。眼福之后,相约择日去府上钤拓原印。
几月后,又与社兄金心明、李云雷再访武府,幸运的是此次见到一批武曾保诗稿翰札,数量虽不多,却是极难得见到之珍贵资料。据武老说其兄武灏(时居上海)所提供。为便于保存而装裱一册,然不知哪路裱工一窍未通,装裱形式、材料殊可笑,真负了这难得的墨迹,可惜,可惜!我们提出想为其祖父、父亲出合集一册的愿望,武老大喜过望,连连答应。
此次借得武家藏品若干回杭扫描、拍照,计有武曾保诗稿一册、吴缶老题武氏画集册页及武钟临印拓两册、印屏一、照片三张。
又过旬月,我与好友苏文治君三赴武府,为的是还之前所借墨迹、资料,另再借原印约十方左右,请文治兄代为钤拓。
回来后,为之整理诗稿、扫描印拓及释文工作等所费时间又多,一直拖至去年下半年,合集名称才定为《武曾保翰札、武钟临印稿合集》,并由金心明题签。12月开始编辑至今。眼看付梓在即,心情异常欣慰,也好对武瀚老有所交代了。
武曾保(1867---1945)字劼斋,号苦禅、苦髯,别署老焦山人。杭州人。久居淮上,晚归杭州。清光绪间浙江乡闱副榜。善粗笔设色花卉,似吴昌硕,而别饶奇趣。所画牡丹为当时一绝,时人谓之“武牡丹”。八分书功力颇深,取法朴茂苍古。亦善刻印。武瀚老曾说起其祖父的一则掌故:“我的祖父武曾保,属龙,1945年三四月间去世,七十八岁。1938年的一天,一个日本军官带着翻译去找祖父,祖父当时住在杭州小河下。翻译说,军官是慕名而来,求画。祖父说年纪大了,不画。因为,桌子上有笔墨纸砚。无奈,祖父画了一幅梅花。日本军官要求祖父署‘昭和’纪年。祖父说,画上只能署天干地支纪年。日本军官在砚台上留了两枚银币,一枚是两角,一枚是一角。一直到祖父去世还在。”其节气可堪敬佩。
武曾保育有一男一女,男为武钟临(1891---1949),字如谷,号况闇、拜丁。别号有萃庵、天况、况堂、况道人、况厂等,别署拜丁馆、居敬庐、小吉祥室等。通法律,历任鄞县、永嘉、上海等处法院推事。武瀚老介绍其父亲时说:“父亲是学法律专业的。业余篆刻和书法。1949年,刚解放就去世了。只有六十一岁,属牛。育有四子,武洪、武济、武灏、武瀚。武洪、武济,已经过世,武灏现居上海。”武拜丁书法篆刻虽业余为之,但成就已然不低,观其印作章法平正干净,用刀拙厚醇正。乃浙派正宗。生前为高野侯、余绍宋等诸好友刻印无数,颇受欢迎。余所见其印稿,不少是向一位被称作“辛丈”的高人请教章法及用刀的。从中可窥其对待自己印作的认真及虔诚程度了。
武曾保作画用笔洒脱、气度不凡,有股傲人自负的气息。其子武钟临因业法律,刻印谨严干净,其为人处世想必有条不紊,严以律己。父子生前均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又一同参与余绍宋所组织的“东皋雅集”等活动,因此,父子二人亦可成为书画篆刻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今年壬辰,刚巧武曾保亦属龙,谨以此小文为之纪念。
http://s1/middle/69be512fgb9cb704603d0&690武曾保先生像
http://s10/middle/69be512fgb9cb737dde99&690武钟临先生像
http://s14/middle/69be512fgb9cb75164c5d&690 武钟临篆刻
http://s9/middle/69be512fgb9cb78bccbf8&690
武曾保画册页之一
http://s7/middle/69be512fgb9cb7ebf3ba6&690
武曾保画册页之二
http://s10/middle/69be512fgb9cb8212a2c9&690
武曾保画册页之三
http://s2/middle/69be512fgb9cb861b51d1&690
武曾保画册页之四
http://s1/middle/69be512fgb9cb883eb540&690
武曾保隶书
http://s10/middle/69be512fgb9cb89c6d6f9&690
武瀚夫妇
http://s13/middle/69be512fgb9cb8c3e25ec&690
合影作念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