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69be512fgac3370df1a1e&690
自阮文达倡导、振兴“金石学”始,一批又一批满清官吏便钟情于此,搜集考校金石文字之风,不因清王朝的摇摇欲坠而停止,反而以此为寄,乐此不彼。他们修养全面,诗文之外,又多能书善画,以金石入书、入画,独出意趣。如吴云、吴大瀓、胡义赞等。其中,吴县吴大澂属于此中代表人物。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清卿,号恒轩、愙斋,晚号白云山樵、白云病叟、二田居士。曾问学于俞曲园,后入李鸿章幕。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陕甘学政、广东巡抚、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帮办边防、会勘边界、功在千秋,赈灾治河、声誉极盛,上书直谏,声震朝右。吴愙斋一生忧国忧民,参与赈灾救济无数,并创办义学多处,堪称功勋卓著的清流名臣。
而最后甲午兵败,却使其背上了骂名,虽经同僚保奏,终以“着即革职,永不叙用”结局。嘉兴张鸣珂论愙斋有:“许书列小篆,君以籀文补。又编古玉图,令人识璜琥。惜哉统孤军,一溃难再鼓。”句,是极好写照。
吴愙斋是晚清重臣,金石大家。他是在政治作为以外,于古文字辨识和金石考据等学科上有重要成就的官僚代表。一生好古,对三代金文、秦汉勒铭的考释研究,可谓造诣精深。个人收藏极为丰富,遇到心仪的三代铭文铜器、玺印及古书画,便倾囊而购,虽俸禄颇丰,也时时致“力所不逮”的窘况。收藏著作有《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古籀补》、《权衡度量试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多种。
愙斋鉴别考释之余,亦工篆刻及书画。其自撰之《愙斋日记》中就有多处记载为师友郁子梅、周存伯、潘椒坡、吴平斋等多人治印。书画上的常用印也基本都是亲自操刀为之。所治印章法谨严、走刀平稳、线条朴茂,深得秦汉印三昧。其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十八岁从业师陈硕甫习篆,先生赠以江艮庭篆文《尚书》。四十三岁游虞山,访杨濠叟,纵谈古籀文之学。先生劝其专功大篆。吴氏在与友人书札中称“大篆以散盘为第一”、“鄙人所临大篆亦以散盘为最当,在郑文宝峄山碑之上”云云。看来愙斋对自己临写的散氏盘铭是颇为得意的。其篆字法度严谨、朴茂敦厚,融小篆与古籀文于一体,笔画粗细匀称,空间排布均匀,转折圆中见方,看似平常,实则渊雅内敛、平中寓奇。尝以篆字书《论语》、《孝经》等多部。行楷书得黄山谷神韵,工谨秀雅、别有情致。
吴愙斋所作山水、花卉,以书入画,亦秀逸有致。其画多为拟仿之作,公务之余,把玩摩挲所藏历代名迹,兴致所至便铺纸濡毫。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临黄易嵩洛访碑图》(1889年)等,尤为精妙。同治初客居上海时曾入“萍花社画会”,参与其盛。后在苏州怡园与顾若波、周存伯、陆廉夫等画友六七人结社雅集,吟诗挥毫,极一时之盛。
余所藏墨笔山水为纸本立轴,纵152.5厘米,横43厘米,款题:曲水低桥细路分,一重树色一重云。老夫称得枝藤健,又向溪南访隐君。西村久爱余笔意,未有以酬。因避暑有竹庄,戏写荆关笔意以寄之,不知西村果能知所爱否。新得石田画幅,豹岑老前辈属临一本,并录其题,请法家教之。吴大澂。钤印:吴大澂(白文)、愙斋(朱文)。查沈周年表简编知,愙斋所藏沈石田此画名《溪南仿隐图》,著录于《石渠宝笈》。是画作于成化六年(1470年)五月,石田时年44岁。上款之“西村”即史鉴,字明古,号西村,吴江人,隐居不仕。有《西村集》传世。史鉴是位有名望的收藏家,经好友吴宽之介,二人始订交,后与沈石田成了儿女亲家。
沈周原作是否尚在人间,我们不得而知了。然观愙斋此作,用笔圆融劲健、笔笔中锋,皴擦点染、谨严俱到。不象逸笔草草之拟仿作品,严格说来,这件作品属于真正的临摹作品。看得出他是尽量尊重原作而为之的,所费心力必不少。那么,受画人“豹岑老前辈”又是何许人?网上查得:倪文蔚(1823~1890),字茂甫,号豹岑,安徽望江人。咸丰二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主事、荆州知府、广西、广东巡抚、河道总督等职。倪氏任上极有政声,又学识渊博,工于诗画。著有《禹贡说》、《两江勉诗文集》、《荆州万城堤志》等。二人何时订交的确切史料未能查到。据《清史稿》卷二十三(德宗本记一)载:“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七月庚申,以河工贻误,褫李鸿藻、倪文蔚职,仍留任……丙寅,阎敬铭罢。丁丑,谕吴大澂察覈河工。十二月壬午,丙午,郑州决口合龙。授吴大澂河东河道总督,复李鸿藻、倪文蔚原官,并优叙。”年近古稀的倪文蔚为治水患,抢修河堤,堵筑溃口,并募捐赈灾,深得百姓爱戴。黄河频年水灾泛滥,在当时条件的制约下,水患很难彻底根治。吴大澂调任河督以后,倪氏等同僚肯定全力协助治理,才得以于是年底“工竣”的。治河期间,二人性情相近,开始订交亦有可能,后曾合撰《黄河全图5卷》,可为一证。光绪十六年,吴大澂母病逝,吴氏请旨奔丧回籍,倪豹岑奉旨代署河督。这又或许是愙斋推荐之功?
再回来讨论此画的创作时间,我在吴愙斋写给一位称其“翰卿五兄”的吴县同乡友人信札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徐熙,字翰卿,号斗庐、斗庐子,克承家学,精鉴别,工篆刻。此人被愙斋视为文物鉴藏知音。二人频通音信,愙斋不少藏品委托其代购。其中三札中均提及“郑工定期十七八日合龍,河势平稳,别无可虑”、“郑工蒇事,幸得免于罪戾,实皆群策群力之功,鄙人浪得虚名,益滋愧悚”、“弟于十三日由工还省”此中所提“郑工”及“工”,即指愙斋郑州治理黄河水患之事。此三札之最后一札后,另附三纸,均为书画金玉目录。其中一纸载:“沈石田山水轴,致佳。已为豹帅临一本矣。”此“豹帅”就是倪豹岑。据此知道以上三札应写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而最后一通落款日期为“五月廿四日”,即此画作于光绪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前,应该是无疑义的。
倪豹岑受赠此画两年后,又因治水患,心力交瘁而作古。吴愙斋暮年仕途受挫,隐居乡里,专事金石学研究与著作。也许,这便是其最惬意的晚年生活了。
附记一:此吴愙斋临沈石田《溪南访隐图》,辗转80余年,由海宁老中医、收藏家冯鹤龄(字霜红)先生收藏,并重为装池。签条题曰:吴大澂临石田水墨山水,乙卯春节,霜红签。乙卯即1975年。冯霜红逝世后,所藏书画陆续散出,此画辗转于画贾、拍场,闲闲馆有幸得藏此宝,真乃雅缘不浅!
附记二:吾师友Z君曾谓余言,冯氏对其所藏书画珍爱有加,非深交之人,绝不轻易出示。其藏品,如亲自题签者,乃其所重之物也。然霜红所藏均未钤收藏印。而此画左下角钤有朱文“海昌冯氏珍藏”印,余甚不解。忽一日,余友S君观此画后笑曰:此印乃余所刻也。问:何时?答:近年。逐利之贾为图得一善价,乃画蛇添足耳,其行径可笑至此!
辛卯季夏于曲江南岸之闲闲馆
http://s13/middle/69be512fgac33781c39cc&690
http://s16/middle/69be512fgac337938724f&690
http://s15/middle/69be512fgac337a6a340e&690
http://s3/middle/69be512fgac337ba2e7b2&690
http://s7/middle/69be512fgac337cbaed76&690
http://s1/middle/69be512fhac3d53fa160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