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鼎革,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奔走沈阳。一路散出不少故宫珍宝。一批热衷于收藏的文人雅士因而时时获得购藏国宝的机会。其中,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河南项城人张伯驹(1898—1982),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张伯驹一生醉心于收藏古代字画名迹,如遇世所罕见之物,则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其藏品中堪称至宝的有:西晋陆机《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李公麟的《五马图》、唐李白《上阳台贴》、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米友仁的《姚山秋霁图》等等,不胜枚举。经他庋藏的历代顶级书画名迹便有118件之多,并著录于其《丛碧书画录》中。
张伯驹多才多艺,修养全面。刘海粟曾称赞张氏:“京剧老名士,艺苑真学人。”对张伯驹的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都给予高度评价。张氏在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上的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素月楼联语》等。
张伯驹对书法的研究,也造诣极深。并著《中国书法》一书。他在所藏《宋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后是这样题跋的:“余习书四十岁前学右军十七帖,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殊呆滞乏韵,观此册始知忠惠为师右军而化之,余乃师古而不化者也。遂日摩挲玩味,盖取其貌必先取其神,不求其似便有似处,取其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终不能似。余近日书法稍有进益,乃得力于忠惠此册。”由此可知他书法四十岁前学王羲之《十七帖》,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晚期他的书法更是参悟蔡忠惠书风,而独具特色。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并最终形成他那独一无二人称“鸟羽体”的书体风格。
此“志气不随荣瘁异,壮心长共古今同。”七言文房联,乃张氏独步艺林的典型“鸟羽体”,张氏书法初看让人觉得有点“怪”,细审其字,便觉其用笔轻盈而不失古意,结体多变而不失规矩,尤如篆刻之中的“鸟虫篆”让人觉着形式感极强。似燕飞,似蝶舞,虽张扬中略显轻佻,然书法中那种奇、姿、态、势的汉字精神,和张氏那份对书艺求变的自信十足的精神足可钦佩。张氏对书法的求新求异不正暗合了文人雅士为人处事的一个字----“玩”吗?
是联高69 厘米,宽14.5
厘米。上款“志壮女士”正合“志气壮心”联的第一个字,此乃“嵌名联”。由此可知,此联应是张氏为受联人所撰的。那么受联人又是谁呢?著名画家蒋风白的夫人叫刘志壮。会不会是送给她的?笔者查阅了网络上相关张氏的书法拍卖品,找到一幅“风花作隊酒为主,白雪争春梅不降”,亦是“嵌名聯”,上款“风白先生”,即蒋风白。那么,“志气壮心”联当是同時为蒋夫人所撰无疑。二联均作于张伯驹八十二岁,即1979年,时“文革”刚结束不久,张氏虽历经劫难,备受摧残折磨,但此二联的字里行间,豪无半点衰象,倒让我们隐隐读到了老人那份坚毅的自信和不屈的精神。
辛卯季夏闲闲主人
草成于曲江之南
http://s15/middle/69be512fgabe20f7daade&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