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谨防走上另一个极端
(2022-07-02 12:05:44)减负,谨防走上另一个极端
来自话题:浙江安吉为小学生减负:周一至周四无回家书面作业
近期,随着国家“双减”政策重磅落地,各地纷纷跟进。围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书面作业负担及课外培训负担等,出台了一系列各具地域特征的操作细则。应该说,注重青少年素养提升,减轻他们过重学业负担,这一教育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教育和育人是一门科学,因此,围绕减负,相关政策事不能过犹不及,要谨防走极端化。
首先,要认真领会国家“双减”政策的实质精神。“双减”是减轻不必要的,过重的,过于繁杂的学业负担,尤其是学生居家学习的负担,但不是完全放弃,必要的课后练习还是需要的。以小学二年级为例,若是数学作业,针对课堂知识点学习,进行若干几道题书面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若是语文的生字或生词学习,每天课后再有十分钟左右的复习练习,也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如果没有及时的一定量的课后复习与练习,将不利于儿童的知识学习与巩固。
其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安排学生家庭作业。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除了课堂学习与师生互动以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课后练习来巩固,如果缺失这一环节,是不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学习的真正掌握。尤其是对于知识体系逻辑性连续性较强的学科,课后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习效果势必大相径庭。因此,从知识学习规律来看,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是必要的。
最后,在遵循教学大纲基础上,教师应提升家庭作业质量上下功夫。一般来说,过重的家庭书面作业,主要来自于各科老师“铁路警察,各管一块”,每个学科都布置作业,累加起来,作业量自然少不了。因此,一方面,应谨防各学科老师打着课后巩固的号令,布置过重或重复性练习过多的作业。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加强全过程监督,严格各学科各年级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总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给予青少年更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无论是教育还是青少年成长,都有科学客观规律可循,过重课业负担固然应给予校正,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