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子杀子”的故事

(2022-06-18 07:58:47)

“爱子杀子”的故事


家教故事: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爱子杀子”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百般疼爱,娇生惯养,在这位母亲的庇护下,孩子最初的不良习惯发展为不良习气,再从恶习发展到恶行乃至犯罪。在临刑之时,即将失去生命的儿子对母亲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再吃妈妈一口奶。”就在母亲再一次献出“爱心”之际,儿子却残忍地咬掉了母亲的乳头,表达了对母亲“养不教”的愤恨。

    家教分析:我们无从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古往今来失败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在我们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一次次的印证。“要啥给啥,什么也不让干”,“百般疼爱,娇生惯养”,对孩子来说是“害”不是“爱”。他可使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一旦离开父母,谁也不吃他那“不知道”那一套,只有父母才能满足他那“只知道”但最终也无能为力。于是,或因“无德无能”不能自食其力、到处碰壁、走投无路,不断被人拒之门外,不断遭人唾弃,甚至酿成悲剧;或因“贪欲膨胀”不劳而获、坑蒙拐骗、打砸抢杀,最终摊上牢狱之灾甚至失去生命。教育专家在访谈“青少年罪犯”走向犯罪的原因时,绝大多数“青少年罪犯”都会将自己犯罪归因于父母的“娇惯”,都会从内心产生对父母“养不教”的愤恨。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都应反思,《爱子杀子》这个传统故事似乎都听说过,但做的怎么样呢?大量的教育实践说明,很好的引以为戒的家长是少数,多数家长是明知故犯。作为家长我们都要反思,我们是否也是这些“明知故犯”家长中的一员呢?作为家长一定要认清,目前,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层出不穷,多数孩子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成长水平,家庭教育悲剧屡屡出现,这种现状与家长对孩子“百般疼爱,娇生惯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一些家庭里,“爱子杀子”的痼疾似乎没有明显的消退之势。这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非常相似,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要警惕重蹈美国的覆辙。“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增长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美国的父母把压抑已久的感情和温暖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的人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们自行其事。谁知,这一代人倒是幸福地成长起来了,他们享有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和最优越的受教育的机会。然而,二十多年后,正是在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杀、暴力犯罪等等,丑恶现象五花八门,给60年代的美国带来一场社会大动荡。从二战中走过来的老一代人,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消除了饥饿,消除了经济萧条,好事情会接踵而来,谁知道富裕的生活没有带来青年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他们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

  “美国的家长开始重新思考: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

  一些学者分析了问题的根源——童年时期的放纵。没有人要求他们举止有礼,尊重他人;没有人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父母们终于发现——是他们亲手把下一代逼上了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得让人窒息的祭坛!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爱的管教绝不可缺少、责任和义务也不能没有,放任孩子就是伤害孩子,也是在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美国家庭教育理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绝大多数人也都富裕起来,我们也要像美国人那样,痛定思痛。认真反思,不让《爱子杀子》的故事重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