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标签:
转载 |
在前面,老牛已经提到过大埔民间素有“张半县、饶半城”的说法了,这里的“城”,指的就是茶阳城(老县城)。
“饶半城”,仅从字面上,大约许多人都会以简单地理解为--饶姓人口占了茶阳人口总数的一半。这也许也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是,茶阳百姓心中的“饶半城”,恐怕就不仅仅是人口上的含义这么简单了,更多的是彰显饶氏一族在大埔建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大埔县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做出的的巨大的杰出贡献。这里面最为突出的是饶氏十世祖饶相,进士出身,为官清廉,恪尽职守,也是大埔饶姓中在官场最久、官阶最高、所任职务最多的族人。茶阳的宗族制度正是饶相回乡之后才系统建立起来的,后被周边其他宗族效仿。鼎盛时期,一座小小的茶阳城里,竟然有大大小小的祠堂七十多座,其中三十多座属饶氏宗族,所谓“半城祖屋半城饶”之说名符其实。祠堂的规模和数量也充分反映出饶氏宗族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文教等方面在当时茶阳的绝对优势和引领地位。
介绍饶氏宗祠,命题太大了,老牛纯属自讨苦吃。既然选择了装,那就只好硬着头皮装下去了。先简单介绍一下茶阳饶氏的来历,这一点在三河镇的帖子里已经略有提到。茶阳饶氏先祖为饶济宇(1192-1268),祖籍江西抚州崇德乡(现吉安市永丰县陶唐乡缠岗村),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退位后于汀州八角楼旁居住,死后葬于汀州的卧龙山,后被其长子一郎公迁葬至武平。时值南宋末期,元兵大肆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国将覆倾。曾经追随文天祥抗元的汀州府推官饶济宇眼见城池即将失守,不免忧心忡忡。他将四个儿子叫到跟前,简单地分析了当前的时局,最后被迫做出人生中最艰难而又无奈的决定:饶一郎迁往武平,饶二郎迁往上杭(后复迁广东梅县松口镇),饶三郎迁往龙岩船巷(今新罗区红坊镇),饶四郎迁往神泉乡(茶阳古称)。
饶四郎迁往茶阳后,子孙两代皆为单传;直至曾孙一辈,才有了三位男丁,而其中次子饶绍兴,他的三个儿子非常争气,又累计生下六个孙子。此时已是明朝初年,政局趋于稳定,百姓得到休养生息,饶氏在茶阳已传至六世,随着家庭人丁兴盛,就要按照古法分房派。饶氏便以旧时的“六艺”来命名六个房派,分别称“礼乐射御书数”,一直沿用至今。
这是位于茶阳镇南约两公里洋陶村的饶四郎墓。(网络资料图片)
事实上,如今的饶氏宗祠,几乎充斥着茶阳老城区的各个角落。大家且随老牛探寻一番。
首先是“诒谷堂”。诒谷堂位于城南43号,就是茶阳镇政府前东侧,与张氏家庙仅隔着一条金山路。诒谷堂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饶三湖建造,属于饶氏御房;该祠为三堂两横一围院式,坐东南朝西北,总面阔32.67米,总进深40.71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整座屋的结构酷似砻形,寄寓丰衣足食、长流不息。(图片来自网络)
围墙侧开有小门,门联为:“朝笔峰观印鼎笔印生辉,依金山座城南金城藏龙”,横批“怡然自在”。诒谷堂历史上也确是人才辈出,后裔中出有饶赞釆公、饶耀庭公和饶宗羲公三位先贤,皆考中举人;宗羲公更是续任多县正堂;其臧公任平和县知县;访濂公任德庆州学正,后晋升中书科中书衔;应元公任江右府经历,勤政有绩荐升布政司经历。孕育出成海公等六位奉直大夫。近代,则出了饶乃跃、饶其丰烈士,新加坡国家警监饶尚仁先生,还有一位蜚声海內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电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饶芳权。
比较有意思的是,饶芳权院士在汕头出生长大,先后就读于汕头聿怀中学和汕头华侨中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也曾就读于汕头聿怀中学。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当然,最为特别的,还是脊檩下的这条蟠龙大梁,本地人称“富贵梁”。据说,清乾隆时期,本房饶峻公以优贡考授正黄旗教习,入皇宫辅导皇室贵族子弟读书;乾隆八十大寿时,饶峻公写了篇歌颂皇上万寿无疆之颂文,由于文采藻丽超群,龙颜欢悦,特恩赐“敕命重光”牌匾一面,并恩准其祖祠下厅富贵梁雕绕金龙。这蟠龙梁可是在中厅啊...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门楼上刻“冬官第”三字,门联为:家传紫绶,世宴红翎。
冬官第,始创于乐房六世祖松峰公,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茶阳历史最为悠久的祠堂之一,后成为饶与龄第四子饶垍后裔的祠堂。由于其后人清乾隆年间的进士饶崇魁,曾在工部任职,因此改名为“冬官第”。大门座西向东,里面九厅十八井,砖木结构。门前有石狮子与八副石桅杆,至今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进厅前悬挂“三凤齐鸣”牌匾。原来清乾隆年间,饶崇魁与兄弟饶泉、饶汀三人一起到潮州府考试补廪,三人同时拔廪中榜,轰动一时,故时任广东学政翁方纲特为三人题匾“三凤齐鸣”。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清四家”。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绍德,语出唐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名声垂延,绍德惟克。”即是传承美好品德德的意思。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朝议大夫第。
朝议大夫第,坐落在茶阳城南地段,旁依金山,门楼向东,前后约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从“冬官第”分离出来的支派。据史料记载,十八世重奂号肯堂公,是崇魅公嗣长子,克武庠生,官授卫迁。为人和善,乐善好施捐资赈灾,捐助族人读书费用,颇有仁慈之风。十九世饶苹号鹿埜公,传承诗书克邑庠生。二十世饶霖字仲郇公,自幼聪颖英姿超卓,读书观大略不屑拘章句。年十八岁,选拔入京,廷试一等。诠选江苏常州府通判。勤政有声加四级,朝廷诰授副四品“朝议大夫”并贻赠其祖,父两代相同官阶称号。是茶阳饶姓乐房“十代九大夫”精英代表人物之一。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献世家,又称仙瑞堂,位于茶阳老县城茶山脚下,与老县府衙门相邻,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九厅十八井”祠堂屋之一。始建于明末,乃茶阳“父子进士”饶与龄公的第三个儿子饶墱公(官任山东宁海知州,十二世)为其长子希穗(号茂源,庠生)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其规模宏大,堂后有大花园和姐妹堂“和贵居”,两边厢房外还另建有二进花厅。足见四百年来裔孙们一直传承着进士世家的祖训。祠堂大门口高悬“文献世家” 匾额,为姻亲熊兴麟敬题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熊兴麟(1606-1694年),福建永定人,明崇祯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河南道御史,湖广监察御史。其时,熊公来茶阳走访亲戚,看到姻亲为科甲世家,人才济济,遂欣然命笔题匾。
接着重回学前街,寻找川心祠堂。
川心祠堂位于茶阳镇的学前街地段,是一座别具一格的祠堂,它由迩训堂等三座祠堂并排相连,中间均有座石门相通,故而称为川心祠堂,距今约有400余年历史。它是“父子进士”的与龄公第三个儿子饶嶝公建造。祠堂原来在学前街口有座门楼牌坊约五米高,门楼石匾刻“奕世宾贤”后面阴刻“毓秀茶山”石阶拾级而下,一条全用花岗岩麻石铺砌的30多米长石板路,直达门口,门口有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守护大门。门口西面有块石牌匾阴刻“父子中翰”后面“风宪重望”更显露当年辉煌气派。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人为破坏,和历年大洪水毁坏,门楼,大门几乎荡然无存,昔日雄风光彩难再。
饶嶝公于明万历癸未科中式第六十一名文魁,与兄长饶堪公,为圆祖,父,孙三代同为进士之宏愿,十上京城赴考,未尝夙愿。朝廷谒选铨授山东宁海州知州。在任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以清廉著称。圣上闻赐“清廉宴”晋阶“奉直大夫”并诰赠父如其官阶封号。饶嶝公传下子孙人丁兴旺,诗礼传家人才辈出。15世宠伟公中清康熙丙午科第十九名文魁,铨授知县。16世时英公中清乾隆甲子科第七十二名文魁,诠选县尹。14世饶球公由例贡授宝庆府通判。15世宠佺公,贡生诠授教谕,百侯杨姓“一腹三翰院”之母饶氏女。就是宠佺公的二女儿。另外还有多人任司训,训导,县丞,州同职。贡生,廪生,庠生,太学生二十多人。
“奕世宾贤”门楼,字匾已经不见。此门至少有一米埋在地面之下,让我们对昔日茶阳汀江水患之重有了最直观的了解。
儒林第。
西侧的石门楼。
正面阴刻“父子中翰”四字,落款为“江西道御史林铭球为
背面刻“风宪重望”四字,落款为“大埔县知县王演畴为 钦差备兵饶南九分巡道、江西按察司副使饶相立”。
这就是川心祠堂仅剩下的部分。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门后面牌匾中间阴刻“清白传芳”四个大字,落款为“東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前翰林院侍读、经筵日讲,香山何吾驺为年伯祖饶相、年伯饶与龄、年兄饶堪谨题”。何吾驺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宰相,这一亲笔题字,充分说明了饶相(按察副使)、饶与龄(中书舍人)父子进士,与次孙饶堪(经元,县尹)以及饶氏族人当时的社会地位。何吾驺后来剃发易服降清,气节不保;但其书法豪逸雄浑,有章草之韵味,被当时书坛四大名家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等推服其为“树一帜于岭外”。(网络资料图片)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 [转载]饶氏宗祠(诒谷堂、冬官第)--茶阳古镇(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接着是太史第,顾名思义是翰林太史的祠第。由乐房八世成敏公创建,距今约有近500年历史,历经族中先贤俊达扩建而成。该祠位于茶阳城北地段,占地三十余亩,清澈漳溪河旁绕而过。祠堂坐南向北遥对笔架山峰,汲取毓秀钟灵之精华,代有人才迭出,其中佼佼者当数十七世庆捷公(1739-1813年),字德敏,号漫塘,公天品敏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36岁中清乾隆乙未榜三甲第八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任清《四库全书》编纂分校官十年,后再任五年内阁中书舍人,专司红本。六十岁致仕还乡。历掌韩山书院,越秀书院,端溪书院。公精于诗文著作甚丰,著有《馆课拟存》文集四卷,《桐阴诗集》八卷。其名字被列入《广东通志,本传》。成敏公派子孙主要分布在西门太史第,崆下,牛栏坪。历史上出十多位廪生,庠生,太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