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京太平南路民国建筑

标签:
文化 |
分类: 城市记忆 |
提到太平南路,南京人大都知道这条路,它北与中山东路相接,南到健康路,是一条商业繁荣之街。
谈起这条街的起源年代,目前查阅不到相关的文史资料。翻阅陈文述(清)撰《秣陵集》,书中从吴越楚地、秦秣陵县、汉丹阳郡、孙吴都建业、东晋都建康、南朝都建康、隋蒋州、唐昇州、南唐江宁府、宋建康府到元集庆路的老地图,均未标注与今天太平南路相关的起源位置,只有在明都城图考上标注了“存义街”,它与“里仁街”相邻,大致位置与今天的太平南路相近,故推测“存义街”应是太平南路的起源。
后来民国政府从白下路起至建康路止,对之中的一条窄路进行拓宽,取名为朱雀路。那时的太平南路分两段,北为太平路,南为朱雀路。正式启用太平南路地名是1969年,那时南京市政府修建了太平北路,于是就把太平路和朱雀路两段合并称之为太平南路。
民国时期,太平路既是南京的商业中心,还是文化中心。这条路聚集着众多的酒店、商铺、银行,如鸿祥绸缎呢绒棉布庄、大光明钟表眼镜行、宝丰绸布呢绒局、老宝庆银楼、五味斋点心总汇、湖南华宫酒家、太白楼、南园酒家、大华饭店、金陵照相馆、农商银行分行、中南银行,同时在太平路花牌楼南段还开设了庆福书局、文库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南洋书局、华东书局、中国图书公司、世界书局、合作书局、共和书局等几十家。商业的繁荣,带动民国建筑的发展,这些建筑见证了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民国历史,是南京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只可惜,因城市的发展,太平南路大部分民国建筑已被拆除,留存的建筑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它们的现状和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人的关注。
http://s10/middle/69bb24e0gba9e07d53549&690
民国时期太平路、朱雀路旧照
http://s8/middle/69bb24e0gba9e07e67657&690
http://s14/middle/69bb24e0gba9e07f40add&690
http://s15/middle/69bb24e0gba9e0b0c85ee&690
http://s5/middle/69bb24e0gba9e080c5094&690
http://s11/middle/69bb24e0gba9e081cd22a&690
http://s8/middle/69bb24e0gba9e083ff9d7&690
http://s8/middle/69bb24e0gba9e08440b57&690
http://s13/middle/69bb24e0gba9e0859d36c&690
http://s1/middle/69bb24e0gba9e086c73b0&690
http://s11/middle/69bb24e0gba9e08770cba&690
http://s6/middle/69bb24e0gba9e0885f555&690
http://s13/middle/69bb24e0gba9e0896cf1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