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家第一村--2】---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

标签:
旅游 |
http://s5/mw690/001W20DOty721M3hzUw24&690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M4SspK7c&690以前的云舍,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家山寨。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M6zYLZ17&690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依托农村党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共强共荣,村"两委"先后获省、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旅游先进村"、"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Mkhptw82&690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MlcOdR53&690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MC7lWX03&6902002年,云舍被纳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帮扶点,通过几年的发展,云舍的乡村旅游现已初具规模。
http://s2/mw690/001W20DOty721MDwDx751&6902004年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MFcH1660&690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MGep0qee&690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
http://s12/mw690/001W20DOty721MHB2VZdb&690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MJlTo519&690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MKZmap15&690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MMrm6A58&690云舍土家族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战国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http://s7/mw690/001W20DOty721MNTfa646&690"云舍土家族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http://s7/mw690/001W20DOty721N5ky0u76&690而今特点和独到之处就是,通过历史演变,土家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联姻。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N6SlPe8c&690云舍土家族仍保留着自身民族遗传,遗留的民族习俗,这里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再现。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N8wNzW18&690 传说"云舍"土家山寨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h5Am2ee&690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hTP9s8e&690实际"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NiTN24cc&690在漫长的岁月中,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
http://s14/mw690/001W20DOty721NrHzAxdd&690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
http://s16/mw690/001W20DOty721NtdSXBcf&690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土家特点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BSHSwa0&690云舍封建朝代遗传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保留至今的土法制作工艺,有道是"云舍造纸,蔡伦为师"。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ND0lk6c2&690唐代流传的水排和作坊。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NEiHSFf9&690古朴、典雅的土家民风民俗。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G1h7yd0&690"冲傩"、"还愿"体现祖先崇拜的"祭祀土王",神秘原始的"祭风神",对万事万物皆有神灵的信仰,热闹风趣的"打闹",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亦歌亦泣的"哭嫁"、"闹丧"跳起丧舞,唱起闹丧歌,送亲人至"天堂"。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NHXgI9e9&690源于原始巫术,驱除鬼疫的傩堂戏。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NIRnJb85&690伴随着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打闹歌"、"上梁歌"、"土歌"、"情歌"、"盘歌"、"打溜子"、"毛古斯"、"金钱杆"、"猴儿鼓"、"八宝铜铃"、"摆手舞"、"花灯"、"农灯"、"彩龙船"都显示出云舍土家人的古风习俗。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NJSH9822&690对生产、生活和文艺现象的强烈渗透。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NL6IMj43&690神龙潭:在云舍村东边,流经一华里,注入太平河。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NWLrAF95&690神龙塘之所以神秘神奇,千百年来历史均有记载。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Xx5UA90&690《贵州通志》:"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道光《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Ym3xQ6e&690"神龙潭总结起来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二是能预报天气;三是不定期的泉水倒流。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NZhrmg38&690龙塘河:龙塘河由神龙潭水顺流而成,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河之一。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O0Hcq428&690泉中及河中特有的珍稀鱼类,及每年六、七月江鱼逆流而上,回游神龙塘的奇景,更增添了神龙塘的神秘、神奇色彩。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O98Wud89&690真可谓是"梵净山下神龙泉,神奇神秘纯自然"。
http://s16/mw690/001W20DOty721Oa7jqL2f&690轰鸣泉:在神龙潭约左侧30米处有一泉,泉水是靠声音控制的。人想用水,大叫一声"水来",水即出;用完后,水即回。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Ob8flacc&690土家筒子屋:云舍的古民居多是以桶子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http://s14/mw690/001W20DOty721OnutI19d&690特别是吊脚楼各色各样的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的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着实让人叹服。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oocCu42&690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Ow5R3E8e&690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http://s11/mw690/001W20DOty721Ox3yxc8a&690古法造纸坊:土家人的祖先拜蔡伦为师,精学造纸,几百来年延用至今。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ytgmHf7&690仙人洞:传说云舍土家族的祖先们原居住在省溪司,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族不断强大,但却很难找到一块更好的地方,让后人居住,于是杀猪宰羊祈求上苍,仙人们看到他们如此忠诚,便将原居住的云舍,让给他们建造新居,自己却退居后面的山洞里,故称"仙人洞"。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Ozkwyy6e&690四十八脚庵第一脚庵:旧时人们到梵净山朝拜,要拜五大皇寺、四十八脚庵,云舍下河头庵是朝拜人烧第一柱香的庵,在此烧了第一柱香后,才起步登山朝拜,相传能保一路平安。
http://s5/mw690/001W20DOty721OArmyE24&690久旱潭涨水、久雨水回流:神龙潭每遇天旱,潭中会忽然涌出大水,蔚为大观;而每遇久雨,潭中水下沉,呈倒流之势。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BzHd812&690巷道似迷宫:各个筒子楼之间相互串联,构成一体,巷道相通,外来人若没有向导几乎走不出去。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CdnUef2&690也是因为如此,从来没有土匪敢于踏步云舍,多年来保有了一方静土。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QkS0La7&690拦门酒:有贵客来访时,云舍全寨人身着盛装,吹着唢呐,打着响鼓,唱着欢歌,远在寨门迎接,并由长者端着米酒,送到贵客嘴边,喝尽后才让客人进寨,以示对贵客的隆重欢迎。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OSuwPy6c&690红蛋吊坠:用红线绑一红鸡蛋,编成吊坠饰品,拦门时戴在客人胸前,以示对客人吉祥、发财的祝愿。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TjpOf67&690伴嫁歌:土家女出嫁前一晚上,待嫁姑娘的亲人和朋友,为表达惜别之情,在堂屋摆两张大桌,媒人坐一边,姑娘的小伙伴坐一边,共唱伴嫁歌,以祝姑娘未来幸福美满。
http://s12/mw690/001W20DOty721PgnA2T6b&690劝酒歌:是土家人待客的一个最高礼仪,对于尊贵的客人,土家人用歌声加美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祝福。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PhELQf13&690云舍村丰富的土家民族文化,完好的土家四合院,古朴的傩戏民俗文化,风景秀丽的龙塘河,极具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优势。但长期以来,该村发展缓慢,群众致富本领不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老百姓发展意识淡薄,无集体收入,无发展项目,人均收入仅1250元,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困难。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PjqY29b5&690村党支部下定决心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云舍村要发展党员怎么干?"思想大讨论,制定出台了《云舍村民自治章程》和《云舍村村规民约》,对云舍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改变了传统耕作种植模式,挖掘出土家民族文化,兴办起以"农家乐"、"傩戏"等为重点的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识撞击着云舍村民的心灵,发展的理念成为云舍村新跨越的思想基础。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PkOeNsc2&690通过基层组织建设,云舍村党员干部思想得到了洗礼,群众受到了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共投工投劳5000余人(次),硬化村寨连户路面3800余米,改造环寨环户沟渠1680米,新建成云舍大寨、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村办公楼,解决了村文化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缺乏问题,村"两委"按照土家民居建筑特点,对12户土家筒子屋进行了维修,完成了280户土家屋脊改造,建设土家生态墙900米,集中修建了卫生牛圈37间。群众植树3000余棵,建成绿色通道400米,对龙塘河上游400米河堤进行了治理,安装路灯7盏,改造古巷道3000余米。云舍村已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体验土家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专业村寨。2009年,云舍村被铜仁地委、行署授予"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村"称号。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PlOVO3a3&690如今走进云舍村,见到的是洁净的路面、湛蓝的天空、土家民族特色的四合院、清澈透底的龙塘河,一幅"村在画中、户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农家自然村寨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M4SspK7c&690以前的云舍,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家山寨。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M6zYLZ17&690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依托农村党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共强共荣,村"两委"先后获省、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旅游先进村"、"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荣誉称号。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Mkhptw82&690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MlcOdR53&690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MC7lWX03&6902002年,云舍被纳入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帮扶点,通过几年的发展,云舍的乡村旅游现已初具规模。
http://s2/mw690/001W20DOty721MDwDx751&6902004年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MFcH1660&690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MGep0qee&690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
http://s12/mw690/001W20DOty721MHB2VZdb&690云舍山寨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MJlTo519&690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MKZmap15&690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MMrm6A58&690云舍土家族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战国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http://s7/mw690/001W20DOty721MNTfa646&690"云舍土家族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http://s7/mw690/001W20DOty721N5ky0u76&690而今特点和独到之处就是,通过历史演变,土家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联姻。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N6SlPe8c&690云舍土家族仍保留着自身民族遗传,遗留的民族习俗,这里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再现。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N8wNzW18&690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h5Am2ee&690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hTP9s8e&690实际"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NiTN24cc&690在漫长的岁月中,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
http://s14/mw690/001W20DOty721NrHzAxdd&690独具本民族特点的服饰,佩戴谐调美观,艳丽雅致。
http://s16/mw690/001W20DOty721NtdSXBcf&690民族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一天或几天,除过共同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外,土家特点的"赶年"、"过社"、"清明"、"立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BSHSwa0&690云舍封建朝代遗传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保留至今的土法制作工艺,有道是"云舍造纸,蔡伦为师"。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ND0lk6c2&690唐代流传的水排和作坊。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NEiHSFf9&690古朴、典雅的土家民风民俗。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G1h7yd0&690"冲傩"、"还愿"体现祖先崇拜的"祭祀土王",神秘原始的"祭风神",对万事万物皆有神灵的信仰,热闹风趣的"打闹",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亦歌亦泣的"哭嫁"、"闹丧"跳起丧舞,唱起闹丧歌,送亲人至"天堂"。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NHXgI9e9&690源于原始巫术,驱除鬼疫的傩堂戏。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NIRnJb85&690伴随着生产劳动所产生的"打闹歌"、"上梁歌"、"土歌"、"情歌"、"盘歌"、"打溜子"、"毛古斯"、"金钱杆"、"猴儿鼓"、"八宝铜铃"、"摆手舞"、"花灯"、"农灯"、"彩龙船"都显示出云舍土家人的古风习俗。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NJSH9822&690对生产、生活和文艺现象的强烈渗透。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NL6IMj43&690神龙潭:在云舍村东边,流经一华里,注入太平河。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NWLrAF95&690神龙塘之所以神秘神奇,千百年来历史均有记载。
http://s1/mw690/001W20DOty721NXx5UA90&690《贵州通志》:"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道光《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NYm3xQ6e&690"神龙潭总结起来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二是能预报天气;三是不定期的泉水倒流。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NZhrmg38&690龙塘河:龙塘河由神龙潭水顺流而成,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河之一。
http://s9/mw690/001W20DOty721O0Hcq428&690泉中及河中特有的珍稀鱼类,及每年六、七月江鱼逆流而上,回游神龙塘的奇景,更增添了神龙塘的神秘、神奇色彩。
http://s10/mw690/001W20DOty721O98Wud89&690真可谓是"梵净山下神龙泉,神奇神秘纯自然"。
http://s16/mw690/001W20DOty721Oa7jqL2f&690轰鸣泉:在神龙潭约左侧30米处有一泉,泉水是靠声音控制的。人想用水,大叫一声"水来",水即出;用完后,水即回。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Ob8flacc&690土家筒子屋:云舍的古民居多是以桶子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http://s14/mw690/001W20DOty721OnutI19d&690特别是吊脚楼各色各样的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的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着实让人叹服。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oocCu42&690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Ow5R3E8e&690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http://s11/mw690/001W20DOty721Ox3yxc8a&690古法造纸坊:土家人的祖先拜蔡伦为师,精学造纸,几百来年延用至今。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ytgmHf7&690仙人洞:传说云舍土家族的祖先们原居住在省溪司,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族不断强大,但却很难找到一块更好的地方,让后人居住,于是杀猪宰羊祈求上苍,仙人们看到他们如此忠诚,便将原居住的云舍,让给他们建造新居,自己却退居后面的山洞里,故称"仙人洞"。
http://s15/mw690/001W20DOty721Ozkwyy6e&690四十八脚庵第一脚庵:旧时人们到梵净山朝拜,要拜五大皇寺、四十八脚庵,云舍下河头庵是朝拜人烧第一柱香的庵,在此烧了第一柱香后,才起步登山朝拜,相传能保一路平安。
http://s5/mw690/001W20DOty721OArmyE24&690久旱潭涨水、久雨水回流:神龙潭每遇天旱,潭中会忽然涌出大水,蔚为大观;而每遇久雨,潭中水下沉,呈倒流之势。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BzHd812&690巷道似迷宫:各个筒子楼之间相互串联,构成一体,巷道相通,外来人若没有向导几乎走不出去。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OCdnUef2&690也是因为如此,从来没有土匪敢于踏步云舍,多年来保有了一方静土。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QkS0La7&690拦门酒:有贵客来访时,云舍全寨人身着盛装,吹着唢呐,打着响鼓,唱着欢歌,远在寨门迎接,并由长者端着米酒,送到贵客嘴边,喝尽后才让客人进寨,以示对贵客的隆重欢迎。
http://s13/mw690/001W20DOty721OSuwPy6c&690红蛋吊坠:用红线绑一红鸡蛋,编成吊坠饰品,拦门时戴在客人胸前,以示对客人吉祥、发财的祝愿。
http://s8/mw690/001W20DOty721OTjpOf67&690伴嫁歌:土家女出嫁前一晚上,待嫁姑娘的亲人和朋友,为表达惜别之情,在堂屋摆两张大桌,媒人坐一边,姑娘的小伙伴坐一边,共唱伴嫁歌,以祝姑娘未来幸福美满。
http://s12/mw690/001W20DOty721PgnA2T6b&690劝酒歌:是土家人待客的一个最高礼仪,对于尊贵的客人,土家人用歌声加美酒,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祝福。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PhELQf13&690云舍村丰富的土家民族文化,完好的土家四合院,古朴的傩戏民俗文化,风景秀丽的龙塘河,极具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优势。但长期以来,该村发展缓慢,群众致富本领不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老百姓发展意识淡薄,无集体收入,无发展项目,人均收入仅1250元,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困难。
http://s6/mw690/001W20DOty721PjqY29b5&690村党支部下定决心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云舍村要发展党员怎么干?"思想大讨论,制定出台了《云舍村民自治章程》和《云舍村村规民约》,对云舍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改变了传统耕作种植模式,挖掘出土家民族文化,兴办起以"农家乐"、"傩戏"等为重点的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识撞击着云舍村民的心灵,发展的理念成为云舍村新跨越的思想基础。
http://s3/mw690/001W20DOty721PkOeNsc2&690通过基层组织建设,云舍村党员干部思想得到了洗礼,群众受到了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共投工投劳5000余人(次),硬化村寨连户路面3800余米,改造环寨环户沟渠1680米,新建成云舍大寨、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了具有土家民族特色的村办公楼,解决了村文化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缺乏问题,村"两委"按照土家民居建筑特点,对12户土家筒子屋进行了维修,完成了280户土家屋脊改造,建设土家生态墙900米,集中修建了卫生牛圈37间。群众植树3000余棵,建成绿色通道400米,对龙塘河上游400米河堤进行了治理,安装路灯7盏,改造古巷道3000余米。云舍村已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体验土家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专业村寨。2009年,云舍村被铜仁地委、行署授予"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村"称号。
http://s4/mw690/001W20DOty721PlOVO3a3&690如今走进云舍村,见到的是洁净的路面、湛蓝的天空、土家民族特色的四合院、清澈透底的龙塘河,一幅"村在画中、户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农家自然村寨景观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