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西郊

标签:
旅游 |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0NIoM6f6&690
【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西郊,建于1985年,于1986年竣工开放,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0RLITe28&690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11月,被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0WzZQb5f&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既是一处地理科学体验处,又是一处旅游点,更是为汕头八景之一。这里每年夏至都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11aBrL2d&690
我国现在已建有10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由东向西分别是台湾花莲(2座)、嘉义,广东汕头、封开、从化,广西桂平、武鸣,云南墨江、西畴,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11GXdS28&690
【北回归线标志塔】---建设历史,定点选址---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的选址,恪守如下原则:①学性原则;②不占(少占)用农田原则;③交通方便的原则;④与其他旅游景点相呼应原则;⑤美学原则;⑥传统习惯等其他原则。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12S4kTaf&690
依照以上原则,最终将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建在广东省汕头市西郊,在206国道2343千米处北侧,即汕头大学路西面桑浦山麓北侧,隶属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辖区。
http://s13/mw690/001W20DOty6LD17wMyg9c&690动工兴建----1983年4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广东省天文学会、广东省测绘学会,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建议下广州市、封开县和汕头市兴建北回归线地理标志。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1cqgBA6a&690
1983年5月至1984年3月,广东省地理学会联合省天文、测绘学会组织专家多次赴汕头市实地踏勘,汕头市的北回归线标志塔,由汕头市政府筹建;广东省地理、天文、测绘三学会协助各市、县设计北回归线标志。
http://s13/mw690/001W20DOty6LD1d7Bla6c&690
1985年10月7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动工兴建。1986年6月20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主体工程竣工。1996年6月22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揭幕。同时向公众开放。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1ibFLZ2b&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坐落在汕头市鸡笼山上。标志塔高13.6米,底宽30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标志塔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连接平台,平台铺上花岗岩石板,并从东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北回归线。平台围栏高一米,塔位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1jgi1H81&690
标志塔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以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镶上磨光的汉白玉石片。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1no9O616&690
地球模型在标志塔的上部,由支柱支撑,直径5米,球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球面贴上黄、蓝、白各种颜色的玻璃马赛克,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其中中国版图十分显眼,海陆分明,球心垂直贯穿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可仰窥蓝天。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1rBJbV3f&690
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1s7Dtb55&690
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1vQgVx9f&690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每年也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几分钟后时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脚跨回归线,则一脚在温带,一脚在亚热带。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1zW4wH7b&690
广东省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自1986年建成,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把地理科学和视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1ACMVfcd&690
夏至正午,立竿不见影;管窥睹骄阳,天象奇现,任由究探。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1RHg7e18&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于1988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成为了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旅游景区。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1SdZiF91&690
标志塔的建成、开放对科研、教学、旅游均有重要价值。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1TlkLPcd&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相对精确经纬度为:东经116°35′8.78″,北纬23°26′32.49″。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23EFm5ed&690
1990年1月1日准确测量,当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的纬度为23°26′32.48″N,同时的北回归线理论值为23°26′26.13″N,从科学角度看北回归线是一条不断移动的线,误差是正常的,也是在测度允许误差范围内。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26ZFnGd8&690
1990年7月9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天文教研组承担对广州从化、汕头和封开三个北回归线标志中心点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281MMpf1&690
测量结果,上述三个标志中心的实测位置分别是北纬23°26′35.47″,23°26′37.50″,23°26′27.18″,与回归线理论位置基本符合。
http://s3/mw690/001W20DOty6LD2cPUjMd2&690
表明广东省三个标志的选址是正确的。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2dXaFB33&690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下属单位,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2eMBra88&690
24小时免费开放,市民、游客,乘坐17路公共汽车到鸡笼山站下车,即可观看标志塔景观。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2kkwQLe7&690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纬线,在北纬23度26分21.448秒。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绕成平面与地球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也是黄赤交角的角度。别名:夏至线。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2l0ILo7a&690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的地方。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在课本中,粗略统计为23.5度。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2qrKaq06&690
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2rsNQK5a&690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度附近和南纬23度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2xWAwga0&690
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的纬度值所构成的纬度圈,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2GJpWCce&690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2HzwSr47&690
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有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4JaQP56f&690
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建筑。下面罗列出一些比较知名的: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4YVI3P55&690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1ibFLZ2b&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坐落在汕头市鸡笼山上。标志塔高13.6米,底宽30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标志塔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连接平台,平台铺上花岗岩石板,并从东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北回归线。平台围栏高一米,塔位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1jgi1H81&690
标志塔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以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镶上磨光的汉白玉石片。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1no9O616&690
地球模型在标志塔的上部,由支柱支撑,直径5米,球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球面贴上黄、蓝、白各种颜色的玻璃马赛克,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其中中国版图十分显眼,海陆分明,球心垂直贯穿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可仰窥蓝天。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1rBJbV3f&690
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1s7Dtb55&690
把太阳光直射在最北面的点连成一条假想线,就叫北回归线。一年之中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点就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1vQgVx9f&690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正午12点左右,有一瞬的时间直射北回归线,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映在地面上的圆影。每年也只有一次能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几分钟后时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脚跨回归线,则一脚在温带,一脚在亚热带。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1zW4wH7b&690
广东省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自1986年建成,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把地理科学和视觉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1ACMVfcd&690
夏至正午,立竿不见影;管窥睹骄阳,天象奇现,任由究探。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1RHg7e18&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于1988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成为了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旅游景区。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1SdZiF91&690
标志塔的建成、开放对科研、教学、旅游均有重要价值。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1TlkLPcd&69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相对精确经纬度为:东经116°35′8.78″,北纬23°26′32.49″。
http://s14/mw690/001W20DOty6LD23EFm5ed&690
1990年1月1日准确测量,当日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的纬度为23°26′32.48″N,同时的北回归线理论值为23°26′26.13″N,从科学角度看北回归线是一条不断移动的线,误差是正常的,也是在测度允许误差范围内。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26ZFnGd8&690
1990年7月9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天文教研组承担对广州从化、汕头和封开三个北回归线标志中心点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281MMpf1&690
测量结果,上述三个标志中心的实测位置分别是北纬23°26′35.47″,23°26′37.50″,23°26′27.18″,与回归线理论位置基本符合。
http://s3/mw690/001W20DOty6LD2cPUjMd2&690
表明广东省三个标志的选址是正确的。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2dXaFB33&690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下属单位,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服务中心负责管理。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2eMBra88&690
24小时免费开放,市民、游客,乘坐17路公共汽车到鸡笼山站下车,即可观看标志塔景观。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2kkwQLe7&690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是一条纬线,在北纬23度26分21.448秒。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绕成平面与地球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也是黄赤交角的角度。别名:夏至线。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2l0ILo7a&690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的地方。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在课本中,粗略统计为23.5度。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2qrKaq06&690
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2rsNQK5a&690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度附近和南纬23度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2xWAwga0&690
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的纬度值所构成的纬度圈,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2GJpWCce&690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2HzwSr47&690
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有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4JaQP56f&690
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建筑。下面罗列出一些比较知名的: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4YVI3P55&690
云南西畴北回归线公园---在西畴县城西面的出入口处,与县城隔一道山峡,海拔1526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主标志名“回归亭”,呈飞碟状,看起来像亭又像塔。回归亭四周均有窗,顶部正中间有一圆形天窗,与亭内大厅正中央相对应,作为夏至日观测太阳直射之用。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4Zts2Tcb&690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4Zts2Tcb&690
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23。26)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间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北回归线之门”、“日晷广场”、“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创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01jFU0a&690
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0AUOe8a&690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01jFU0a&690
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0AUOe8a&690
广西南宁大明山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广西南宁的大明山风景区上有一块约两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立在大明山旧伐木场的路旁,并设有北回归线科普廊。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5LKVbzd1&690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5LKVbzd1&690
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坐落在汕头鸡笼山上。高13.6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0米,只一级台阶。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高8.60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地球模型由支柱支撑,空心,直径5米,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商标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5MFVc226&690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北回归线标志是一座呈正东西走向,跨度18米,高17.2米的弧形建筑,弧形中心顶端托着一个直径6米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5NrRjH71&690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5MFVc226&690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北回归线标志是一座呈正东西走向,跨度18米,高17.2米的弧形建筑,弧形中心顶端托着一个直径6米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厘米的“窥阳孔”,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5NrRjH71&690
广东封开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江口镇滨江公园内,坐北朝南。该标志的底座宽12米,内圈用混凝土塑成半球状,外圈用花岗石拼成八卦状;有四条斜柱支承在混凝土底座上,斜柱支撑着塔身,塔身面向南方,正对“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方;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它的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和“火箭冲天”。塔顶置一直径62.1厘米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厘米的圆孔,用作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检验。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5O4oMwc0&690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5O4oMwc0&690
台湾北回归线纪念碑
2009年12月15日,台湾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台湾共有三座北回归线标,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一座在西半部的嘉义县水上乡,另外两座在东半部的花莲瑞穗乡和海线丰滨乡。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位于东部海岸旁、滨临太平洋,在省道台11线27公里处,地属花莲县丰滨乡,纪念碑建在环岛公路边一片空旷的田野上,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ORjqaba&690
碑顶有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圆柱形的标志,上只标示“北回归线”,中间有狭长细缝,石碑上有“北回归线”4个大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23°27′4.51〃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游客常在此拍照留念。
http://s10/mw690/001W20DOty6LD5Y16JP89&690
“蚝烙”是潮州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蚝烙”实际即是“蚝煎”,因为潮州的“烙”,
http://s13/mw690/001W20DOty6LD6dbh0M6c&690
实际即是潮菜烹调方法中的“煎”,“蚝烙”这款传统小食,历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镇各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gI7joee&690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民国初年,位于潮州府城开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这一小食铺,专门经营“蚝烙”,其制作的“蚝烙”特别好吃。原因是因为泰裕盛老店,在选料上十分严格,专门选取饶平汫洲出产的珠蚝,采用优质雪粉,甚至连猪油都要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制作的每一步骤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蚝烙”,具有特别鲜美的蚝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hu9R49e&690
由于泰裕盛老店制作的“蚝烙”口味特别诱人,故在当时名噪整个潮州地区,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在抗日战争前,在潮州市太平二目井脚和宫仔巷头,分别有外号称为“人龟”和“赂树”的小贩煎“蚝烙”出卖,据说此二小摊煎“蚝烙”功夫相当到家,每每待有客人到,才专门点火制作,味道特别可口,在当时也曾闻名潮州。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i8ek171&690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入猪油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iDc0Cbe&690
以上做法是传统做法,一般煎制蚝烙,都是取鲜蚝250克,用清水漂洗干净,调入雪粉100克,加入葱珠、味精、鱼露、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热锅放入猪油,倒入鲜蚝雪粉水,待煎成圆饼形,再把鸭蛋打散淋在上面,继续煎至两面酥脆成金黄色,装盘即成,以芫荽叶点缀。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6ruU4v37&690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s4xz826&690
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http://s3/mw690/001W20DOty6LD6wCvei42&690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6x85Be68&690
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现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xO31B6f&690
十九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njKb63&690
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UDSPc3&690
崎碌炮台主要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因而俗称“石炮台”。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zu8Zpbf&690
炮台总面积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0568平方米,有一条宽23米、水深3米的护台河环绕炮台一周。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EVeIe26&690
炮台内广场直径85米,全台直径116米,外墙高6米,内墙高5.15米。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的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6Fy9GX8b&690
炮台内有一道27极波纹型石阶,设计巧妙实用,便于炮械循级推上台面。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花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GHvajc3&690
它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在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HM4Fxcf&690
台阶较隐蔽,便于作战时疏散及向台面运送弹药。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6INijda7&690
石炮台坚固严密,炮台里的火炮最大的一座为五千斛前膛洋炮,射程可达十五、六华里,对入侵者有一定威慑作用。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JGXXb41&690
炮台广场东北角有一口淡水井,是当时清兵生活饮用水。虽然水井离海边只有数十米,但水质却很甘甜清纯。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KKarfb1&690
1983年,列入汕头市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在石炮台周围再扩地58亩,建设成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Lu1GNe1&690
1988年,石炮台公园碑被汕头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MePMTb3&690
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0/mw690/001W20DOty6LD6W0hjb09&690
1995年1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6WD7Hy90&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6X6xgC8a&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XDHtYe6&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j0Vt93&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6YQVugd8&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5/mw690/001W20DOty6LD6ZBc1Kc4&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70fzMN45&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70OXj55b&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71sZqne7&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720Wcu6e&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72vQ67d3&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72WQtLb5&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高铁【潮汕站】。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73qbrq90&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高铁【潮汕站】。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5ORjqaba&690
碑顶有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圆柱形的标志,上只标示“北回归线”,中间有狭长细缝,石碑上有“北回归线”4个大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23°27′4.51〃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游客常在此拍照留念。
http://s10/mw690/001W20DOty6LD5Y16JP89&690
“蚝烙”是潮州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蚝烙”实际即是“蚝煎”,因为潮州的“烙”,
http://s13/mw690/001W20DOty6LD6dbh0M6c&690
实际即是潮菜烹调方法中的“煎”,“蚝烙”这款传统小食,历史十分悠久,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镇各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gI7joee&690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民国初年,位于潮州府城开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这一小食铺,专门经营“蚝烙”,其制作的“蚝烙”特别好吃。原因是因为泰裕盛老店,在选料上十分严格,专门选取饶平汫洲出产的珠蚝,采用优质雪粉,甚至连猪油都要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制作的每一步骤十分考究,其煎制的“蚝烙”,具有特别鲜美的蚝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hu9R49e&690
由于泰裕盛老店制作的“蚝烙”口味特别诱人,故在当时名噪整个潮州地区,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在抗日战争前,在潮州市太平二目井脚和宫仔巷头,分别有外号称为“人龟”和“赂树”的小贩煎“蚝烙”出卖,据说此二小摊煎“蚝烙”功夫相当到家,每每待有客人到,才专门点火制作,味道特别可口,在当时也曾闻名潮州。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i8ek171&690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入猪油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6iDc0Cbe&690
以上做法是传统做法,一般煎制蚝烙,都是取鲜蚝250克,用清水漂洗干净,调入雪粉100克,加入葱珠、味精、鱼露、适量清水,搅拌均匀,热锅放入猪油,倒入鲜蚝雪粉水,待煎成圆饼形,再把鸭蛋打散淋在上面,继续煎至两面酥脆成金黄色,装盘即成,以芫荽叶点缀。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6ruU4v37&690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s4xz826&690
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http://s3/mw690/001W20DOty6LD6wCvei42&690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6x85Be68&690
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现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xO31B6f&690
十九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njKb63&690
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UDSPc3&690
崎碌炮台主要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因而俗称“石炮台”。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zu8Zpbf&690
炮台总面积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0568平方米,有一条宽23米、水深3米的护台河环绕炮台一周。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EVeIe26&690
炮台内广场直径85米,全台直径116米,外墙高6米,内墙高5.15米。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的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6Fy9GX8b&690
炮台内有一道27极波纹型石阶,设计巧妙实用,便于炮械循级推上台面。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花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GHvajc3&690
它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在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
http://s16/mw690/001W20DOty6LD6HM4Fxcf&690
台阶较隐蔽,便于作战时疏散及向台面运送弹药。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6INijda7&690
石炮台坚固严密,炮台里的火炮最大的一座为五千斛前膛洋炮,射程可达十五、六华里,对入侵者有一定威慑作用。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JGXXb41&690
炮台广场东北角有一口淡水井,是当时清兵生活饮用水。虽然水井离海边只有数十米,但水质却很甘甜清纯。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KKarfb1&690
1983年,列入汕头市建设总体规划,决定在石炮台周围再扩地58亩,建设成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2/mw690/001W20DOty6LD6Lu1GNe1&690
1988年,石炮台公园碑被汕头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MePMTb3&690
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0/mw690/001W20DOty6LD6W0hjb09&690
1995年1月,被汕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6WD7Hy90&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11/mw690/001W20DOty6LD6X6xgC8a&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7/mw690/001W20DOty6LD6XDHtYe6&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6Yj0Vt93&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9/mw690/001W20DOty6LD6YQVugd8&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5/mw690/001W20DOty6LD6ZBc1Kc4&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70fzMN45&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石炮台公园】。
http://s12/mw690/001W20DOty6LD70OXj55b&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8/mw690/001W20DOty6LD71sZqne7&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15/mw690/001W20DOty6LD720Wcu6e&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4/mw690/001W20DOty6LD72vQ67d3&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海边】。
http://s6/mw690/001W20DOty6LD72WQtLb5&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高铁【潮汕站】。
http://s1/mw690/001W20DOty6LD73qbrq90&690
拍摄于广东省,汕头市----高铁【潮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