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04-22 08:17:59)
标签:
转载 |
合肥市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于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不同范畴。二者的义理和内涵之隔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神思的心理特征是虚静,想象的心理特征是记忆;神思的思维特征是超越时空,想象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然而,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无论如何,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维,赞美神思或想象,就是赞美直觉,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这是神思和想象之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神思与想象之融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都是虚构。中西文学理论分别肯定了神思或想象的虚构性。陆机说:“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文赋》)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遁圆”的,即离开事物本身去描述这个事物。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要直接说它是方的,应该离开它的方的形状去说它是方的。同样,那个物象是圆的,也不要直接说它是圆的,应该离开它的圆的形状去说它是圆的。这就是离形得似,也就是陆机所说的“穷形尽相”。刘勰也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文心雕龙•神思》)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虚构,通过作家的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文学艺术形象和意象的创造都是"刻镂无形”的结果“离方遁圆”“到镂无形”能够创造出无数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西方对想象的认识一直纠缠着幻想的问题。幻想就是虚构。究竟幻想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黑格尔强调,“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即幻想和想象可能是一回事,可能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的是“纯然被动的幻想”,那种幻想不具有创造性,而想象则具有创造性。克罗齐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幻想是高于想象的,“幻想是创造者,而想象则不是”。无论想象是幻想也好,不是幻想也好,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加工创造,且不管它们对现实的改造是剪裁现实本身、添油加醋,或依据现实的逻辑凭虚构象,都带有虚构的成分,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神思和想象之融还表现在情感特征方面,这在中西文学理论中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这是因为,无论中西,文学艺术本身都是情感的产物,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情感。借助于情感展示人类的生存智慧,传播人文精神。无论神思还是想象都有强烈的情感参与,否则,神思和想象都会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因此,中国古代言说神思的发生,强调“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在神思的状态下,作家、艺术家以情感观照万物,如此一来,万物才灵动感人,最终实现心物交融。想象也大抵如此。想象之中有强烈的情感奔突,为此,才有浪漫主义诗学对想象义理的深化。康德说,想象力通过一个给予的表象而无意中被置于与知性相一致之中,并由此而唤起了愉快的情感。
由此可见,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这是中西共同的文心。
(摘编自李健《“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思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离开事物的本身去描述事物,它的心理特征是虚静。
B.想象一般借助直觉思维作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它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C.黑格尔认为不能混淆想象和幻想,因为想象具有创造性,幻想不具有创造性。
D.中国古代文论家认为做到心物交融,方能以情感观照万物,进入神思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神思与想象的隔阂,再分析二者合、融通,与文题中的“隔”与“融相应。
B.全文侧重释神思和想象之融,论证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直觉思维、虚构和情感特征。
C.文章运用引证和比较论证阐明,无论想象与幻想是否等同,二者均含有虚构的成分。
D.全文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中西共同的文心在于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范畴,虽有相融之处,但不能被混为一事。
B.要创造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可以利用神思或想象。
C.神思是通过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与“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并无关联。
D.无论神思还是想象,如要不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就应该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参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水藻行(节选)
蕰草打了来是准备到明春作为肥料用的。江南一带的水田,每年春季“插秧”时施一次肥,七八月稻高及人腰时又施一次肥。在秀生他们乡间,本来老法是注重那第二次的肥,得用豆饼。有一年,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于是豆饼的价钱就一年贵一年,农民买不起,豆饼行也破产。
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而且这“头壅”的最好的材料,据说是河里的水草,秀生他们乡间叫做“蕰草”。
打蕰草,必得在冬季刮了西北风以后;那时风把蕰草吹聚在一处,打捞容易。但是冬季野外的严寒可又不容易承受。
失却了豆饼的农民只好拼命和生活搏斗。
财喜和秀生驾着一条破烂的“赤膊船”向西去。根据经验,他们知道离村二十多里的一条叉港里,蕰草最多;可是他们又知道在他们出发以前,同村里已经先开出了两条船去,因此他们必得以加倍的速度西行十多里再折南十多里,方能赶在人家的先头到了目的地。这都是财喜的主意。
西北风还是劲得很,他们两个逆风顺水,财喜撑蒿,秀生摇橹。
西北风戏弄着财喜身上那蓝布腰带的散头,常常揽住了那支竹篙。财喜随手抓那腰带头,往脸上抹一把汗,又刷的一声,篙子打在河边的冻土上,船唇泼刺刺地激起了银白的浪花来。哦——呵!从财喜的厚实的胸膛来了一声雄壮的长啸,竹篙子飞速地伶俐地使转来,在船的另一边打入水里,财喜双手按住篙梢一送,这才又一拖,将水淋淋的丈二长的竹篙子从头顶上又使转来。
财喜像找着了泄怒的对象,舞着竹篙,越来越有精神,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
约莫行了十多里,河面宽阔起来。广漠无边的新收割后的稻田,展开在眼前。发亮的带子似的港汉在棋盘似的千顷平畸中穿绕着。水车用的茅蓬像一些泡头钉,这里那里钉在那些“带子”的近边。疏疏落落灰簇簇一堆的,是小小的村庄,隐隐浮起了白烟。
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有些水鸟扑索索地从枯苇堆里飞将起来,忽然分散了,像许多小黑点子,落到远远的去处,不见了。
财喜横着竹篙站在船头上,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景物,虽则熟习,然而又新鲜。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他感到自己胸里也有些什么要出来。
“哦——呵!”他对那郁沉的田野,发了一声长啸。
西北风把这肃声带走消散。财喜慢慢地放下了竹篙。岸旁的枯苇苏苏地呻吟,从船后来的橹声很清脆,但缓慢而无力。
财喜走到船梢,就帮同秀生摇起橹来。水像败北了似的嘶叫着。
不久,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赶快打罢!回头他们也到了,大家挖就伤了和气。”
财喜对秀生说,就拿起了一副最大最重的打蕰草的夹子来。他们都站在船头上了,一边一个,都张开夹子,向厚实实的蕰草堆里刺下去,然后闭了夹子,用力绞着,一拖,举将起来,连河泥带蕰草,都扔到船肚里去。
叉港里泥草像一片生成似的,抵抗着人力的撕扯。河泥与碎冰屑,又增加了重量。财喜是发狠地搅着绞着,他的突出的下巴用力扭着;每一次举起来,他发出胜利的一声叫,那蕰草夹子的粗毛竹弯得弓一般,吱吱地响。
"用劲呀,秀生,赶快打!”财喜吐一口唾沫在手掌里,两手搓了一下,又精神百倍地举起了蕰草夹。
秀生那张略带浮肿的脸上也钻出汗汁来了。然而他的动作只有财喜的一半快,他每一夹子打得的蕰草,也只有财喜一半多。然而他觉得臂膀发酸了,心在胸腔里发慌似的跳,他时时轻声地哼着。
带河泥兼冰屑的蕰草渐渐在船肚里高起来了,船的吃水也渐渐深了;财喜每次举起满满一夹子时,脚下一用力,那船便往外侧,冰冷的河水便漫上了船头,浸过了他的草鞋脚。他已经把破棉袄脱去,只穿件单衣,可是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着;从头部到腰,他像一只蒸笼,热气腾腾地冒着。
欸乃的橹声和话语声从风里渐来渐近了。前面不远的枯苇墩中,闪过了个毡帽头。接着是一条小船困难地钻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条。
“啊哈,你们也来了么?”财喜快活地叫着,用力一顿,把满满一夹的蕰草扔在船肚里了;于是,狡猾地微笑着,举起竹夹子对准了早就看定的蕰草厚处刺下去,把竹尽量地张开,尽量地搅。
“嘿,怪了!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路上没有碰到?”
新来的船上人也高声叫着。船也插进蕰草阵里来了。"我们么?我们是……"秀生歇下了蕰草夹,气喘喘地说。
然而财喜的元气旺盛的声音立刻打断了秀生的话: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
一边说,第二第三夹子又对准蕴草厚处下去了。
“不要吹!谁不知道你们是钻烂泥的惯家!”新来船上的人笑着说,也就杂乱地抽动了粗毛竹的蕴草夹。
财喜不回答,赶快向拣准的蕰草多处再打了一夹子,然后横着夹子看了看自己的船肚,再看看这像是铺满了乱布的叉港。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知道这里剩下的只是表面一浮层,而且大半是些萍片和细小的苔草。
他放下了竹夹子,捞起腰带头来抹满脸的汗,敏捷地走到了船梢上。
洒滴在船梢板上的泥浆似乎已经冻结了。财喜那件破棉袄也胶住在船板上:财喜扯了它起来,就披在背上,蹲了下去,说:“不打了,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
“嘿!拔了鲜儿去,还说好看话!”新来船上的人们一面动手工作起来,一面回答。
这冷静的港汊里登时热闹起来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提到“豆饼的出产地发生广所谓"事变”,将小说置于特定历史中,说明江南农民的生活困境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B.小说巧妙运用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财喜撑篙时的“按”“送””等词,打蕰草时的“刺”“绞”“拖”等词,都极具表现力。
C.小说擅长描写心理,如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准确抓住财喜感情变化,开掘出人物内心的细波微澜。
D.小说的结尾“这满港的,都让给广你们罢"写出了财喜的善意,而“拔了鲜儿去,还说好话”则透出其他打蕰草农民的愤怒和嘲讽。
8.茅盾回忆《水藻行》的创作时说:“我写这篇小说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请以财喜为例,谈谈本文塑造了样的“中国农民的形象”(6分)
9.本文从哪些方面渲染了具有悲剧意味的艺术氛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朋友间的酬和诗,第一句扣题点出新居是元宵节刚过开始营建的。
B.第二句赞叹虽然是草堂,但是装饰精致,加上山环水绕,风景之美,宛如画卷。
C.第六句以反诘表达对发奋苦读的重视,亦可见诗人怀才不遇只能读书的苦闷。
D“此心留待”写出诗人壮心不已,趋于慷慨豪迈,冲淡了“种木”句的伤感之情。
15.《词林纪事》引楼敬思所言:“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请简要分析本诗所用典故及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亲身体验,通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句的对比,强调与其整天去空想,不如努力去学习。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意象神奇而空灵,上句描绘出宏阔而寂寥的境界,下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3)龚自珍《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良渚古城有皇城、内城、外城三重结构,有宫殿与王陵,有城墙与护城河,有城内的水路交通体系,有城外的水利系统,作为国都,其规格已________。可以说,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史的________圣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A.绰绰有余
B.游刃有余
C.绰绰有余
D.游刃有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B.除了青铜器和文字,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
C.对于国家文明的要求良渚文化各个方面已达到,除了青铜器和文字
D.除了青铜器和文字,国家文明在各个方面的要求良渚文化已经达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体现在玉器上的。
B.青铜器承载文明社会中的礼制规范的意义,良渚文化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C.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
D.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让孩子适当感觉无聊,学会发呆,会让孩子更有创造性,也更健康。人的有意注意时间有一个阈值,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大脑能够很好地吸收外来信息的刺激。___①_____接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大脑就会疲劳,人的思考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在紧张的学习间隙里,孩子发发呆走走神,其实是在被动地让大脑____②______,消除疲劳。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这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研究表明,适当地发呆,让自己___③_____,可以使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优化性格,改善容易急躁、常有时间紧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
21.阅读下面这段新报道,总结提振消费的两种方法。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个字(5分)
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投资拉动型消费拉动型转变。当前,我国假日消费仍主要集中在法定节假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购物消费等作为假日消费的主要方面,具有消费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也存在人多拥挤、消费体验不佳的问题。从消费品供给角度来看,目前也有消费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如针对家庭亲子的文化消费产品总体不多,文化街、步行街等消费场所的产品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