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训育
(2012-04-18 19:02:38)
标签:
杂谈 |
第五章 训育
——10教育学
一、
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赫尔巴特认为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学理念的证明。这种信念就是,一切情感都不过是业已存在的各种观念的短暂的变更,因此,当变更的原因消退时,思想范围便会自动的回到其原有的平衡状态。学生会经受情感的各种变化,这一切变化 不过是确立思想范围或性格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训育对于性格培养来说是双重的——直接的与间接的。它一部分是帮助教学,使教学成为可能并去影响一个业已独立的人今后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是起这样的作用:通过行动或非行动直接使学生产生或不产生初步的性格。
二、
训育可以激发情感,或者抑制情感。它激发情感的途径是奖励,抑制情感的手段是压制、强迫、惩罚。管理的调子是短促而尖锐的,而训育则完全不同,它是延续的、不断地、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停止的。训育是人感到一种陶冶。训育只有像内心经验一样使受训的人心悦诚服,才能有它的作用。训育作为儿童乐意接受(因为他必须接受)的管理的一种缓和性补充,这种情况有助于他对儿童进行的工作。训育是一种连续的处理工作,它只是在为了强调时才诉诸奖励与惩罚及其类似手段的。训育艺术原不过是人们交际艺术的一种变种,因此,社交中的随机应变艺术将是教育者的一种出色才能。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艺术。教育者必须自始至终用温和的感情来控制它,同时使人原谅它,使他得到宽容;而且只是为了克服学生的傲慢顽固时才应用它。必须在训育中排除一切单调无味的东西,就像要把它们从好作品、好演说中排除出去那样。训育应当像一种总是联结在一起的原子一样环绕着儿童的全部活动转,从而也使他不会产生可以避开它的思想。
三、
(一)
(二)
主要论述了三个部分:外在活动;对主客观部分的论述;训育的两大方面。我们首先不应当忘记的是,不单单那种为我们所感觉到的活动属于人的行为,而且那种在人的内心实现的活动也属于人的行为,只是使这两者相结合才能构成性格。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常常把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儿童绝无真正的坚定性。最根本的是,我们决不要度过地把儿童的外部活动激发起来,以至使精神呼吸——专心和审思额交替——受到干扰。对于有些人来说,教育的原则必须是:从他们的早年起就要避免给他们的活动以过度的外部刺激。就意志额记忆来说,最首要的是必须通过训育来充实素质。这就可以使我们想到,简单划一的生活方式,即避开一切使人分散注意力的变动,是有助于充实素质的。训育——假定它是值得进行的——应当有助于儿童试图坚持自己原则的斗争。这取决于两点——关于儿童心灵状态的详细知识与教育者的权威。训育的要点是使儿童留意周围人的普遍意见,也就是公众意见,正确地对待这种责备,不要画蛇添足,使这种责备受到抵触。在儿童早年时期,道德的初步教育几乎是与对他们的评价融合在一起的。只要儿童的身体需要不断地保养与爱护,那么对保护与促进儿童的温顺感情所必要的注意并不需要特别的约束措施。适当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为他自己探索到一条修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