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第三编(3-4章)读书笔记
(2012-04-08 11:52:04)
标签:
杂谈 |
《普通教育学》第三编(3-4章)读书笔记
戴建婉
第三章 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
这一章主要是确定道德的性格为了什么目标决定的,它为何要证明它的坚定性。
道德的决定是处在它所决定的与它被决定的两者之间。欲望是没有意志的判断,是低级欲官能的一切,因此,意志就起到安排欲望顺序的准则和原则及其追求对象的作用。同时,将那种以无意志的赞同来标志的欲望称为实际观念。于是性格形式概念和道德形式概念的认识,则主要集中于对低级欲的官能方面可以确定的主要成分与属于决定性观念的主要成分,从而认识道德性格的物质本质与形成本质。
低级欲的官能是以欲望和憎恶的感情为基础的。而只有性格完善的人才会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而在这当中,意志就成为内部约束的关键,这种意志是来自于一种内心自由,而这种内心自由又是对外在活动欲望结果中吸取的包括公正与善良的观念。
第四章 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
这章重在讨论如何让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获得性格的过程。
一、行动是性格的原则
这一节可用以下结构来表示:
动物本能;智慧、兴趣;这两者是欲望的来源,而行动是从欲望中产生意志;能力与机会是行动所应有的,能力关乎的是内在经验。外部行动乃是内部行动的副本,因此,凡在内部能清楚看到的,也能在外部做到,这种信心可以支持人确立坚定不移的意志的行动。
二、思想范围对于性格的影响
思想范围:包含由兴趣逐步上升为欲望,然后又依靠行动上升为意志的积累过程。于是,凡属于同情范围的一切都必须被培养成为要求与行动,但是整个思想范围不能都过渡到行动,因此,思想范围的这种限制其实是为性格造成了限制。
由于性格不仅有客观部分也有主观部分,因此,当使主观部分与客观部分发生冲突时,意味着,剥夺一个人同他自己之间的统一性,并使他失去方向。但是,这种牺牲是值得尊重的。思想范围的形成是教育的最本质部分,也因此,对于形成人的工作不应该仅仅留给训育,对教学而言也同样重要。
三、素质对于性格的影响
素质的发展是很缓慢的,他们直到成年时才成熟。人的素质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与其说是在于人表明有什么倾向于敏捷性,不如说在于因人而异的形式的特征------即差别存在于各人的心灵状况是否较容易或较难改变方面。因此,我认为素质更多的是指人的一种坚定性、沉稳性。而素质也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假如不易感动的人具有清晰的感觉,那么他们具有极出色的素质,只是他们需要非常细心的教学;易受感动的人较容易接受教学,但是他们更需要训育),因为,意志的记忆是性格最基本的必需品,是与心灵易动性的程度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育可以让他们获得良好的意志,这种意志又能为教育提供牢固的基础,就有希望使他们忠诚的保卫他们受过陶琰的心智的纯洁性与正确性。但对于那种显示出天才特征的人来说,这种强化却不会受到欢迎,因为,他们过于依赖素质来接受意志的记忆,它不能自我驾驭。但各种素质的基础应是身体的健康。
四、生活方式对于性格的影响
赫尔巴特说道“散漫的生活方式对于性格的影响是多麽有害”“但是不要忘记,有规律的生活有时会安排的相当单调,相当死板,如此,即使坏处是小到不能再小,但性格的培养却至少会脱离预定要引导到的轨道”。因此,要让年轻人的精力得到自由发挥,我们只有在欲望产生时就给予正确引导,最好是在欲望从平衡的兴趣升华时进行这种尝试。教学因此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性格培养的结果与如何被引入教学阶段是成正比的。
如果说有一种锻炼的生活方式对青年人有好处,赫尔巴特认为那就是身体的锻炼,因为,在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思想进行那种他们看起来是严肃活动之前,我们将找不到对于一个人----不仅仅是肉体-----的真正的锻炼原则。而除了这种锻炼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其他可以更好锻炼的方式,但无论何种锻炼都必须维持这种原则:性格培养的主要基础是思想范围的教育。
五、对性格的道德形态有特别作用的各种影响
如果说前面四节主要论述的是何种因素对性格培养的影响,那么这一节的着重点就在于何种因素对道德性格的影响。作为最为重要的行动因素,行动因为是性格的原则,因此,在意志确实所处的道德部分中,行动也是从欲望中产生意志的,但那仅仅是道德的决定与自我控制而已,它们对不成熟的欲望产生否定的和撤销的作用,以便获得并保持道德判断与热情的性格力量。只有通过自制这种不断的尝试行动,人才能产生有利的道德意志,使人具有内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