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184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2/3/16/24/126038e2ae7g214.jpg
南浔古镇的“状元楼”是一家面馆,至今已有一百年多的历史了,也可以称之为是百年老店了。前一日听得丁局长讲这老店的历史,听得我是饶有兴趣!他说道:“在南浔,历史文化遗存就像这古镇一样,还保留着很多,比如像古镇的‘状元楼’,至今一直保留着原貌,生意兴隆!”他接着说道,“在南浔的历史上,有这样的风俗——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家就要发面票,生男孩儿吃‘状元楼’,生女孩儿便要吃‘五福楼’,两家店挨着,生意一样的好!”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2/3/16/27/12603910cdbg213.jpg
为了丁局长的这个故事,我们一大早就去吃“状元楼”了!车停在古镇的外面,老远就看见“古镇南浔”的匾额,字体苍劲有力!走到面前,一座古桥横亘在前,桥前桥后众多南浔人在摆摊贩卖着鲜灵的菜蔬,河鲜:鲜姜、菱角、白萝卜、土芹、白薯……我们看到了昨天吃的“香青菜”,水灵灵的,鲜的脆生!一股青香扑鼻而来,让我看的越发仔细——“香青菜”它的外形与普通的小白菜相似,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状,叶面上的脉络间有一种曲线美。看着这鲜灵的菜,我又想起了昨天吃过的“香青菜”!此刻站在古桥头上,河水穿桥而过,虽然这几天都是雾天,河上一层雾气,但却像罩着一层纱,河面泛着鳞光,河水静静淌着,也将人的思绪带向远方……河的两岸,是一幢挨一幢的民居,黛瓦白墙,黑白水墨,真是个“水市香家聚,商渔自结邻”!
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2/3/16/29/1260392c3e7g214.jpg
过了古桥没走几步,就到了“状元楼”,它果然如丁局长说的那样,环境已是很陈旧,百年来的苍桑烟火已将它熏得斑斑驳驳,它依桥头而建,临要道而居,想得当年是何等的红火!进得店内,灶台在屋内一角,临窗而建一口大锅,汤水沸腾!汤上飘着油花,案板并排摆放着十几只大碗,碗中放着煮熟的肉。一股香气弥散在整个屋中,店里众多客人低头吃着面,并无大声喧哗。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2/3/17/1/126038f8c90g215.jpg
我们选了屋里的桌子坐下,桌上放着辣椒面、酱油壶,筷子整把的插在一个竹桶里,这种情形已多年不见了,记得我少年时大多饭馆都是如此!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2/3/17/2/1260395cd63g214.jpg
我们要的是双浇面,即一块肉和一块鱼。肉叫酥肉,鱼叫爆鱼。这种面我在苏州的“朱鸿兴”吃过——陆文夫先生的一本《美食家》让我兴致勃勃的去了趟苏州,专程去吃了“朱鸿兴”!至今,《美食家》书中的“朱自冶吃面”的种种讲究还活跃在我的脑海里。昨天丁局长的一番介绍,又使我寻到南浔古镇的“状元楼”面馆,“朱鸿兴”和“状元楼”面是同一个“味儿”——都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又同是江南文化的历史符号,但吃的还是那个面,故事却已不是那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