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收购凯胜&安踏收购斐乐收购案一年后……

标签:
斐乐中国体育用品报安踏李宁收购体育 |
分类: 证券经纬 |
李宁收购凯胜&安踏收购斐乐
收购案一年后……
可梁/文
http://s1/bmiddle/69b0096fx9057ae0f2d60&690
新闻回顾
1、2009年7月6日,李宁有限公司宣布1.65亿元人民币收购凯胜体育(香港)有限公司全部股份,用以增加其在羽毛球市场的占有率。
2、2009年8月12日晚,安踏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原动力将收购百丽国际(01880.HK)所持有的 Full Prospect Limited(下称Full Prospect)85%股权。同时还将从百丽国际全资附属公司Lead Chance手中购买Fila Marketing(Hong Kong)Limited(下称Fila Marketing)的全部股权。
一年前保守观望——收购是品牌发展必然趋势;但能否运作成功还未知
1、针对李宁收购凯胜
安踏四川分销商马岗认为:
整合运动器械厂商后,以李宁公司的实力及李宁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将会对运动器械的推广以及相关赛事的推广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整合后,有利于运动器械行业做大做强,形成与国外强势运动器械品牌抗衡的能力,促进国内运动器械行业的进步。
在专业化还是多元化面前,往往都会选择后者,而若干个小而专的公司能够组合成一个大而全的公司,但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大而强的公司,真心期盼李宁能做一家大而强的体育用品公司。
2、针对安踏收购斐乐中国运营权
原德尔惠(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品牌总监黄忠飞认为:单纯收购斐乐中国区的商标所有权没多大意义。如果尝试首开先河的全球收购,才会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才称得上是“企业的一小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一大步”。
原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雷认为:每个品牌都要扩充,这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管是横向收购,还是纵向收购,价格才是根本,尤其对于国际品牌无形资产的收购,利与弊之分,最重要的都是要以价格来衡量。目前安踏尚没有透露收购后对斐乐的经营策略,斐乐能否成为下一个kappa,人们仍需拭目以待。
一年后初现分晓——凯胜发展很稳健;斐乐相对“默默无闻”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雷春昭认为:
李宁是中国最具战略眼光的体育用品公司,从03年被耐克和阿迪达斯抢走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后,活得一直很憋屈,前有耐克阿迪挡道,后有晋江军团穷追猛打。到了年08年,李宁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奥运营销夺回第二把交椅。此招成功,李宁公司尝到体育营销的甜头,进而赞助拥有最多全球高手的中国羽毛球队,同时羽毛球也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最高的运动之一,产品需求量非常之大。在有了中国羽毛球队这个品牌拓展阵地之,如果不推出羽毛球用品显然是浪费资源,相反,没有羽毛球系列产品而拿羽毛球宣传李宁品牌显然没有说服力。在此背景之下李宁收购了凯胜,应该说这一商业动作逻辑非常清晰!正确的战略再加上李宁公司一贯强大的执行力,结果一定不会差。
实事也如此,
雷春昭: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