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通宝-背上宁-单点通

标签:
顺治通宝 |
分类: 南京老钱币 |
http://s5/mw690/69afb235gda97f2667cb4&690
http://s6/mw690/69afb235gda97f45104e5&690
满清自入主中原后,开始铸造本朝顺治通宝铜钱。
钱质铜七锌三,俗称“黄铜”。
顺治朝前后共铸造过5次铜钱,其中两次是在北京官局,其它三次在各省局。
第一次:仿明制钱式,铸于顺治元年(1644),采用明代官局遗留的制度、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在钱重和风格上相似明朝铜钱,标重每文一钱,这类主要是用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
第二次: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1645),停铸于顺治九年(1653),仿唐代币制,由各省自行铸造,只在钱背用单字省名标识铸地,标重每文一钱二分,至顺治八年又增重至一钱二分五厘。
但从我所经手顺治通宝“背上宁”比较,也见过一种只重一钱的,与标重一钱二分比较,厚度约为4/5,但钱文却很清晰,不大可能是自然磨损减重二分,所以个人认为,早期江宁府所铸造的顺治通宝“背上宁”钱重采用的仍是与第一次仿明制钱一样,主要是用于本省当地的新旧铜钱兑换,之后又熔炉重铸为一钱二分的标重钱,存世反而相对较少。
这是我收藏的一枚重一钱的顺治通宝,虽较轻薄,但钱文清晰,应是江南省江宁府(南京)初铸。
http://s6/mw690/69afb235gda97f45104e5&690
满清自入主中原后,开始铸造本朝顺治通宝铜钱。
钱质铜七锌三,俗称“黄铜”。
顺治朝前后共铸造过5次铜钱,其中两次是在北京官局,其它三次在各省局。
第一次:仿明制钱式,铸于顺治元年(1644),采用明代官局遗留的制度、工匠和钱币制作工艺,因此这一时期铸造的“顺治通宝”在钱重和风格上相似明朝铜钱,标重每文一钱,这类主要是用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
第二次:单字记局式,始铸于顺治二年(1645),停铸于顺治九年(1653),仿唐代币制,由各省自行铸造,只在钱背用单字省名标识铸地,标重每文一钱二分,至顺治八年又增重至一钱二分五厘。
但从我所经手顺治通宝“背上宁”比较,也见过一种只重一钱的,与标重一钱二分比较,厚度约为4/5,但钱文却很清晰,不大可能是自然磨损减重二分,所以个人认为,早期江宁府所铸造的顺治通宝“背上宁”钱重采用的仍是与第一次仿明制钱一样,主要是用于本省当地的新旧铜钱兑换,之后又熔炉重铸为一钱二分的标重钱,存世反而相对较少。
这是我收藏的一枚重一钱的顺治通宝,虽较轻薄,但钱文清晰,应是江南省江宁府(南京)初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