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听老柴(原创)20170405

标签:
蒋光哲摄影作品舞台艺术 |
分类: 精选 |










去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闻名中外的俄罗斯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来沈阳演出 ,而且是连演三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创建于1930 年,作为首支苏联广播交响乐团,是国际公认的俄罗斯最具声望且最全面的乐团。1993年,经俄罗斯文化部、柴可夫斯基博物馆与柴科夫斯基协会一致批准,乐团正式更名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其向世界推广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地位获得认同,是准确诠释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最具权威性的交响乐团。乐团的来访,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真是古典音乐领域中的盛事,对于众多的老“柴迷”的来说,更是可谓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场音乐会的曲目是第一交响曲 “冬日之梦”, 第二交响曲 “小俄罗斯” 第三交响曲 “波兰”, 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悲怆”。涵养了老柴最重要的交响乐作品,作为盛大北京大剧院的首席摄影师,我有幸伶听了两场。给我印像最深的是第六交响曲 “悲怆”。 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大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为D大调,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柔版-行板,结尾处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如同绝望凄凉的呻吟,大提琴拨弦奏出如葬礼曲般的旋律,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音乐终止了,可我已热泪盈眶,依旧陷落在那万丈深渊中无法自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挥米沙.达迈夫,他的出色表现,让乐团大放异彩,赢得了沈阳观众一致好评。
青春,爱情,失望和死亡。这首交响曲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中外交响曲中的精品。
特别难忘的是乐队演奏老柴的第六交响曲时,低沉的定音鼓声直击着听众的心房,悠扬浑厚的圆号声,让人荡气回肠。我仿佛又置身于美丽辽阔的俄罗斯大地,又游弋在波涛汹涌涅瓦河上,又看到那彼德大帝的铜像,。又听到了战斗民族英勇不屈的怒吼,又嗅到那白桦林中树木与花草的芬芳,这就是老柴的魅力。
他的音乐没有华尔兹那般油腻,没有巴洛克那般呆板,没有贝多芬那般的过多的理性。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乐具有充满了人性和爱,给人启迪,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