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建系60周年系列学术演出(9)20170103盛京大剧院

标签:
蒋光哲舞台艺术摄影作品 |
分类: 音乐 |









指挥孙鹏简介
青年指挥家,现任沈阳音乐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沈音·北方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同时任香港中乐团特邀助理指挥,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指挥,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多个院校及省级乐团的客座教授及客座指挥。
近年来,与国内多个乐团合作,执棒百余场专场音乐会,并与国内外多位著名演奏家、作曲家合作独奏音乐会及作品音乐会。2011年由香港中乐团举办的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中,从来自国内外的5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冠军及最佳香港作品演绎奖两项大奖。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曾将此次大赛誉为“中乐指挥历史上的里程碑”。香港中乐团在36乐季中为其量身打造名为“冠军之夜”音乐会,作为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指挥家身份执棒香港中乐团。音乐会得到了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孙鹏的指挥风格大气潇洒,情感圆润细腻。同时又善于思考,能够很好的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既饱含着对音乐纯爱之情的活力与激情;又洋溢着饱满的个人风格及丰满内涵。是超出期待的拥有魅力的青年指挥家。
民族器乐系简介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专业音乐院校中最早建立的科系。我国山东筝派代表音乐教育家赵玉斋,川派古琴代表音乐教育家顾梅羹,东北扬琴学派代表音乐教育家宿英,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曹正,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朱郁之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民族器乐教育家、演奏大师在我系任教。并培养出多位引领专业学科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及众多演奏家、教育家。60年来,民乐系秉承学院“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按照学院确立的“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的办学目标,不断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现已发展形成了集民族器乐教学、科研、艺术实践、创编、文化传播与交流为一体的教学结构。成为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沈阳音乐学院重点专业。
历任系主任有朱郁之、唐毓斌、果俊明、关文举、刘刚,现任民乐系副主任(主持工作)赵夺良教授;历任系书记有周韶华、杨清波、宿英、袁瑜、柴珏、陈巍、王毅明、张庆玫、范凯,现任党总支书记高东伟。
民族器乐系具有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立足于东北地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作品创作、教学管理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风格,部分专业方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民乐系现设有弦乐、弹拨、管乐三个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分别为贺虹教授、杨娜妮教授、贾光辉副教授。专业方向包含二胡、板胡、大提琴、低音提琴、琵琶、阮、柳琴、三弦、古筝、扬琴、古琴、箜篌、竹笛、笙、唢呐、管子、民族打击乐演奏等。开设专业主干课程中国乐器演奏、重奏、合奏、创编、民族器乐概论等。民乐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专业教师17人,艺术指导2人,创编教师1人,指挥1人。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助教1人,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专业教学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两个教学层次,目前学生总数450人,其中研究生62人,本科生388人。
民乐系以培养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中从事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及能在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方向教学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培养了众多演奏家、教育家及优秀青年演奏人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国内外专业演出团体中的中坚力量。近五年,有教师和学生近百余人次及“八音组合”等多种形式的室内乐团在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金钟奖”、“CCTV”、“敦煌杯”等国家级专业比赛中获得奖项,5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专业比赛中获奖。
民乐系教师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专著,并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如杨娜妮教授的《杨娜妮古筝教程》、孔庆山教授的《六孔笛十二半音演奏和教学》、赵夺良教授的《板胡教学曲选》、贺虹教授的《二胡固定音感训练教程》、印再深教授的《二胡专业教学必修教程》、易大新副教授的《民族打击乐演奏技巧与训练研究》等。科研成果方面,张学生教授研制的“扬琴双音竹”荣获“辽宁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孙友教授研制的“活塞式平均律三十七簧扩音笙”先后荣获“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成果奖”、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近年来,民乐系师生多次应邀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音乐会、学术讲座等文化艺术活动,足迹遍布俄罗斯、北爱尔兰、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港、奥、台等。多位教师应邀在国际、国内音乐赛事中担任评委工作。刘刚、赵夺良分别获得文化部教科司颁发的“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为传播中华音乐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民族器乐系正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体系的丰富、完善,积极调整自身的学术架构,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传承创新、打造品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沈阳音乐学院北方民族乐团于2000年正式建立,前身为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乐团成员由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各专业优秀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组成,目前成员已达百余人。首任艺术总监刘刚教授,现任艺术总监赵夺良教授。乐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建制最全、水平一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民族乐团。
乐团自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百余场音乐会。除每年举办常规的系列音乐会外,有多场享誉内外的音乐会如:《华彩金秋》——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专场音乐会》、《北方风情》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华乐之韵》名家名曲专场音乐会、《第二十七届“哈尔滨之夏”专场音乐会》、《沈阳国际文化交流展开幕式专场音乐会》、《沈阳·新春音乐会》及《纪念赵玉斋教授诞辰80周年音乐会》、《刘长福独奏音乐会》、《台湾作曲家卢亮辉作品音乐会》、《冯少先独奏音乐会》、《“雅风心韵”——周煜国民族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纪念国乐宗师彭修文先生诞辰80周年专场音乐会》等,还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国乐飘香》栏目录制专辑节目并多次与蜚声国内外的诸多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合作演出,得到业内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赞誉。
近年来,乐团在各类比赛中频传佳音、屡获佳绩。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在辽宁省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展演比赛中获八项金奖;在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中,荣获八项金奖、三项银奖;在全国大学生展演辽宁赛区比赛获得第一名;在全国大学生展演决赛中荣获二等奖。由乐团部分成员组成的“八音”等组合,曾获2012年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比赛小型民族乐器组合演奏奖(最高奖);2013年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组合比赛铜奖;2014年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比赛小型民乐室内乐组合银奖;2016年“盛京弦索”组合获得第三届全国“敦煌杯”弓弦比赛组合铜奖。此外,乐团中的部分师生还经常应邀赴国内、外演出、讲学,足迹遍布美国、德国、北爱尔兰、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未来,沈阳音乐学院北方民族乐团将以“根植传统、不断创新、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服务社会”为目标。为促进地域文化大发展,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