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几点做法

(2010-12-20 19:45:19)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校管理

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       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开展智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共同的美好愿景。

本学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针,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家长委员会积极发挥沟通、服务、监督三个作用,兼顾学生、家长、学校三者利益,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督促学校工作,改善并促进家庭教育,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共商教育大计,为促进通州高中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力求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家长了解学校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教职员工更好地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掌握指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科学认识,提供成功家教的经验,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几点做法

1、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

  任:高树兵

副主任:张     曹新传

  员:曹山峰  曹同行  吴迎春  孙美艳    孙向斌  任永生  曹玉玲   王海霞  付翠玲  曹立静  曹秀美  王敬辕  曹墨兰  曹心兰   高翠萍  曹晨阳  田淑英  曹宏涛  曹怀峰  李春华  于美花  郝爱霞

2、健全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

    每月一次专题会议,例会由家长委员会主任召集。例会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学校工作计划,讨论家长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学校阶段性工作情况,参与讨论学校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每次会议要求做好会议记录。

3、完善培训机制

1)家长委员会委员每年培训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采用集中培训学习和交流。

2)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制定落实培训计划,培训采用专家培训和家长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对家长培训不少于一次。

4、开展组建学习型家庭工作,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家庭的文化氛围情况,组建工作意向,首次确定组建学习型家庭对象。

5、学校家长开放周活动

    学校安排家长开放周活动(具体时间学校通知),从早上上学开始,每位学生家长均可到校,跟踪各学科的课及课外活动等,让家长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教育子女,并能根据观察校园一天的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6、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研讨家长学校工作,定期向家长介绍教育经验,相互交流,充分发挥民主性,组织家长协助学校科学治校,科学育人,发挥好其桥梁纽带作用、教育示范作用、支持协助作用、积极构建作用.

7、强化家校联系工作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自身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做好记录。特别是下列类型的家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学困生家庭,二是经济困难家庭,三是单亲家庭,四是无业和个体户家庭,强化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责任。

 8、搞好优秀家长的评选,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家长学习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的敬爱偶遇理念,充分发挥其引导、指导、教育孩子的作用,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配合学校共同实现科学育人。评选比例为5%,通过评优活动推动我校的教育格局建设。

9、维护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品牌,争创一流学校。

家长是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家长委员会真实、客观、公正、公平地宣传,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协助学校及时把办学情况反馈给家长,主动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打造智慧教育、个性化学校品牌而努力。

另外,我校践行“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有效整合班队中每名教师的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实行每月 “班级会诊”,年级“联席沟通”,及时总结,将学生的分类培养扎实开展下去。

提倡每位教师均做到传统意义上的家访,让每位家长都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尽管“电子家访”体现了快捷和方便的特点,但是,“电子家访”只是跟家长又增加了一种联络方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家访。教师到学生家里做客、聊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生”,老师不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打开学生的“心结”,就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实现交流和沟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