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拍慈溪十二大古凉亭(图)

(2013-08-18 16:39:41)
标签:

文化

实拍慈溪十二大古凉亭(图)
http://www.cxnews.cn  慈溪新闻网  2013-02-20 16:12

  1、南门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4_928443.jpg

  南门凉亭位于龙山镇龙山所村,因地处龙山所城之南门,故称南门凉亭。南门凉亭是当年山南三北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当年许多物资都是通过此处经快船江运转出去,当年的航船古埠现已不存,但息脚的古凉亭却还在。

  南门凉亭东西向,双坡顶,五架梁四开间,两侧各有五根石质方柱,其中西侧一对石柱随巷道走势偏南,居中二间石柱中设石凳。

  南门凉亭据传在建南门桥旁的同仁堂时曾所修。同仁堂为民国九年(1920年)乡绅虞善卿、董逊泉等发起所建,可见现存南门凉亭也约在1920年所重修。

  2、毓秀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5_814224.jpg

  毓秀凉亭位于龙山镇范市古镇群力桥北毓秀路,旧有上毓秀亭,又名上凉亭,建于乾隆五年(1741年),有石柱1对,刻有“乾隆五年文渊金□、赵□氏喜助石柱1对”。年久失修,又失桁条一根。1984年村民余宝华助资400元重修,现尚存。旧时,亭内有好心人舍施的草鞋、灯笼等物,以助过往行人。现存有“上毓秀亭”石碑一块,嵌在村民范友法屋门头的右首墙脚上,默默地见证着毓秀亭的往昔。

  3、半壁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6_048589.jpg

  半壁凉亭位于龙山镇潘岙村公园旁,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捐建。现凉亭内有村民供奉半壁仙翁。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三开间平房,进深二柱五檩抬梁式结构;亭柱均为方形石柱,西侧一对石柱上刻有:“大清雍正拾年正月初二日建,弟子周瓒仝妻戎氏率男喜舍”。

  半壁凉亭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的民俗、信仰等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4、齐白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7_866730.jpg

  齐白凉亭位于掌起镇任佳溪村通天岭上。

  齐白凉亭坐东朝西临路,为三开间建筑。亭旁有一古井,为村民上山砍柴休息之所。凉亭原建在路中,后路改在凉亭外。凉亭中供一像似观音,但山南人称之为王老相公,南壁墙上书有赞助者名单,凉亭外是一块较大的平地,芳草铺地,有数驴在此啃食,蓝天白云,黄驴碧草,真是美不胜收。

  齐白凉亭旁,旧有齐白庵,光绪《慈溪县志》有载:“在任佳溪村,齐白山齐白凉亭西。”解放后拆除。

  5、招宝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8_888002.jpg

  招宝凉亭位于龙山镇小范方村与掌起五姓点村交界处,在旧官塘古道上。官塘大道是慈北镇北往来的交通要道,明清之际,为方便过往行人和途经商贸,以解道途奔波之乏,当地善男信女在淞浦桥西建歇脚凉亭一座,此即招宝亭。招宝亭俗称淞浦凉亭,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建筑,东西排列三间(今剩二间),下面粗大的石柱上刻有“咸丰六年(1856年)重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修”字样。凉亭东西北三面无墙,南面与招宝庵相连。

  招宝庵是淞浦方氏家庵,原有朝东小屋五间,始建年月不详,后有安莲师太重造门房,大殿各三间,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凉亭,并在庵前又造三间凉亭,与招宝亭相连。至今尚存前门房屋数间,招宝庵北墙上还嵌有碑记一块,凉亭完好。

  6、秀水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79_092850.jpg

  秀水凉亭位于掌起镇关头古村上长溪岭古道上。凉亭为六柱单间建筑,南北向古道穿亭而过,亭两旁有4条长石凳用以休息,亭柱刻有“同治囗年”等字,可见此亭在清同治年间曾重修。亭旁有秀水庵,因旁有长溪秀水,故名。秀水庵建于清代,坐北朝南,木结构楼房三间,近重修,西侧又增建有楼屋数间。

  7、吉祥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80_787668.jpg

  吉祥凉亭位于掌起镇洪魏村西侧的竹山岭上。岭上原尚有吉祥寺,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吉祥寺,县北三十五里竹山岭上,寺外有亭曰吉祥亭,国朝光绪三年(1877)修。”今吉祥寺已毁,已剩断墙残壁,掩映在竹林之中。吉祥亭虽已败破,尚可息足,该亭为砖木结构建筑,四架抬梁式,中脊南北向,西坡二檩,东坡一檩,呈不对称造型,南北墙开拱门。西侧墙嵌有同治八年(1869)竹山桥碑记,记录同治七年重修竹山桥捐资人名单及相关经过,东南墙基石还刻有“洪门陈氏助”字样。

  8、双河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81_944008.jpg

  双河凉亭位于桥头镇双河孙家洋浦旁,旧时三北东西向沟通慈北姚北的官衢要道就穿双河凉亭而过。

  双河凉亭呈东西向,位于虹桥西侧的虹桥庵(又称二水庵)前,双河凉亭为三间三架台梁式斜亭,中立四根石柱,下为石板铺路,四石柱上有二付对联,一曰:“遇风阻雨安息甚佳,临水观山坐谈自永。”二曰:“热心趋利径穷通由命不须忙,冷眼看人情往来徒劳且少驻。”落款:“光绪丁酉年孟夏慈惠题,慈水叶诗毓题句。”

  双河亭旁有镇虹二桥,一横一竖相依洋浦江上。虹桥为石质平桥,东西走向,长约6米,宽近3米,板面是二块石板横卧,桥板二侧都各书“虹桥”二字。规模小于镇龙桥南北走向,北依虹桥,南即双河堰坝,桥上旧有文昌阁,现阁无存。

  9、樟树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82_232431.jpg

  樟树凉亭位于匡堰镇樟树村庙路后,因樟树有蔡山、金山、封山,故又称三山。樟树凉亭位于樟树庙前,旧时从镇海通往杭州的官道穿亭而过。樟树庙由坐北朝南两进正殿和西侧偏殿组成。正殿前进即五开间樟树凉亭,方形石柱,柱侧有石条凳、香炉等旧物。后进为五开间硬山造平房,四柱九檩抬梁式,明间地面有雕刻钱纹和荷叶纹石板各一块,北面设神龛。前后进以勾连搭形式连接。偏殿三开间,据传原为关帝殿。

  据传现存樟树凉亭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为上林三山派岑氏后裔所建,正殿前亭后院式格局颇具特色。

  樟树凉亭为现今三北一带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凉亭遗迹。

  10、水云浦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83_692842.jpg

  水云浦凉亭位于逍林镇水云浦村,水云浦(又称大浦江)东侧,为逍林仅存的一座凉亭。据凉亭新匾上书,凉亭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自建成后,一直为水云浦村及附近村民纳凉休憩场所。该建筑依北侧老房而建,为歇山顶三开间凉亭,明间为五架梁,由八根方型石柱支撑屋面。石柱两侧刻有捐助者及捐助款额,是当时建凉亭时里人的捐助证明。1998年维修凉亭,更换过部分构件。

  水云浦凉亭建成较早,结构匀称,造型简洁,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1、朝北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97_809053.jpg

  朝北凉亭位于白沙路街道白沙路老街东段,在大古塘河南岸古道上,是慈溪市文保单位。朝北凉亭为大古塘河沿岸众多歇脚凉亭之一,凉亭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呈方形,四角飞檐,南北各置三个方形石质柱础,三间穿廊东西跨度8米,南北距离6米。该亭除东西两角飞檐及南檐三石柱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北檐的三石柱中,西首的石柱西面刻“南无阿弥陀佛”,南面刻“信士□□□”;东首的石柱南面刻落款“雍正九年十二月重建”。

  朝北凉亭至今已历200余年,是大古塘上仅存的古迹之一。

  12、天医凉亭

http://www.pub.cmsnode3.cnnb.com.cn/pic/0/10/42/10/10421098_057428.jpg

  天医凉亭位于周巷镇平王街东侧天医殿前,天医殿是宗教建筑,是旧时群众祀求身体健康的场所。天医殿古凉亭是旧时群众在天医菩萨生日坐夜时而建,现古亭是清季建筑,三间横排,共有八柱,亭柱均为方形石柱,高约3米,是三北古亭中最高的一座老凉亭。


(来源:慈溪新闻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