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
王安石曾为其作诗的
千岁银杏仍生机盎然
它是慈湖中学的“校宝”
慈湖中学校园内有许多珍贵的树木,但最珍贵的莫过于四棵高耸入云的银杏。当新生们刚入读慈湖中学的时候,他们会惊叹这些银杏树的伟岸,但是,当他们获悉银杏树是学校的“校宝”的时候,不禁会问:“银杏树为什么会成为学校的‘校宝’呢?”
原来,这些银杏树至今已有1164岁了。在唐代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的时候,慈城的县令李楚臣在普济寺(今慈湖中学内)开办“德润书院”(东吴名相阚泽,字德润,以他的字命名,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县令对这位开馆办学的先辈的崇敬之心),并种下这些银杏树。
大约200年后,庆历七年(1047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来到鄞县做知县。他曾多次到慈溪,并在慈溪孔庙(今慈城孔庙)留下碑文———《慈溪县学记》,阐述自己治国用人的理念。
有一次,他经过慈湖这片美丽的土地,他看到这些银杏树时,很有感触。于是,他特地作了一首《咏杏》诗,诗云:“一陡春水绕花身,花景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这仿佛是他为“德润书院”献上的一首美妙的礼赞,赞扬此地环境清静,远离污染,是个读书求学的胜地。
至今1000多年过去了,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当人们看到这些银杏树的时候,就会使人联想起这片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先人们,如何热心讲学,如何勤奋读书。
校庆亮点
新校训从大儒杨简的心学里提炼
昨日,记者一走进慈湖中学的校园,迎面就看到高大的孔子塑像。再往里走,“本心至善,凡圣一致”,慈湖中学的校训耸立在眼前。
为了筹备这次校庆,这段时间,校长吴志贵格外忙碌。他向记者解释道:“慈湖中学在努力营造传统文化环境,新校训就是在这次筹备110周年校庆时,从大儒杨简的心学里提炼出来的,意即人的本心至善至美。”
吴志贵说,这次校庆“将紧紧围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题。要把千年书院与110周年慈湖中学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一系列校庆活动将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展示特有的地域文化,宣传慈孝文化、儒学文化、儒商文化、山水文化等。
他表示,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慈湖中学,是镶嵌在古城慈城景区里的一颗明珠,因此,慈湖中学将继续美化校园,把校园打造成古城的一个新景点。
乔石夫人郁文将参加母校校庆
慈湖中学110周年校庆中,乔石(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夫人郁文和她的姐姐翁汶英,将应邀前来参加校庆。慈湖中学校史馆里还珍藏着乔石的题辞:“励精图强,再创辉煌”(2001年),“古城名校,教范学模”(2012年,贺慈湖中学110周年)。
郁文曾任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郁文姐妹早年都曾在慈湖中学求学,是慈湖中学的校友。
陈布雷家族有5人来参加
郁文姐妹还是民国闻人陈布雷的外甥女。陈布雷一家与慈湖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1902年,陈布雷的堂兄陈屺怀与关维震、冯君木等人,发起创办慈湖中学堂。陈布雷和6个弟弟都曾在这所学校上学。他的表兄叶建之(尊称“叶几何”,本报10月20日A02版效实名师一节中曾作过报道),曾在这所学校任教达十年。后来,陈布雷四姐嫁给慈中名师、时称“慈溪四才子”的冯君木(著有《回风堂诗文集》)为妻。
陈布雷的岳丈杨敏曾,曾任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慈溪县县长、宁波储才学堂(宁波中学前身)的第一任监堂(即校长)、浙江高等学堂(现浙江大学)教习、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杨敏曾先生热情支持家乡,创办慈溪县立初级中学(今宁波慈湖中学),他是发起人之一。
2001年12月30日,陈布雷的弟弟、91岁的美籍华人陈叔同,率陈家弟子15人,分别从美国、德国、中国台湾等地,千里迢迢返回家乡寻根问祖。陈叔同先生一生依靠薪资收入生活,平素他和夫人周痕静女士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探望母校慈湖中学后,目睹百年变迁,决定捐赠10万美元,设立奖学金,表达他们关心教育、心系母校的拳拳深情。
在慈湖中学筹备110周年庆典期间,慈湖中学校长吴志贵多次去杭州探望陈布雷的九妹陈玲娟。今年5月,还特地向陈玲娟老师祝贺她的100岁生日。陈玲娟捐款累计1.3万元,用来资助慈湖中学的贫困学生。
此次校庆日,陈氏家族中将有5人前来参加庆典。旅美的陈氏族人还捐款5000美元。
校友名人榜
名校长陈谦夫:
一生创办过多所学校
陈夏常(1880—1945),字谦夫,是地方名流,在社会上担任过多种职务,参与宁波光复。
1912年3月,他与陈训正等创办效实中学。1933年8月,他又募集资金创立慈溪中学,县府委任他为校长。1934年,慈溪县立初级中学(今慈湖中学)成立时,陈谦夫担任首任校长。期间,他还办过多所小学。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的动荡岁月。该校的新建校舍惨遭敌机轰炸而倒塌,老校长陈谦夫于忧痛疾首中一病不起,嘱托胡绳系继任校长。1945年,陈谦夫病逝。胡绳系在危难时刻坚持办学,直到解放。
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3位院士和1位学部委员
李庆逵(1912—2001),1921—1922届校友,著名土壤学家、农业化学家,中国土壤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朱祖祥(1916—1996),1926—1928届校友,著名土壤学家,为创建、发展浙江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环境保护系和中国水稻研究所,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庄辉(1935.1—),1947-1950届校友,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
裘元伦(1938.5—),1953—1956届高中(甲)班校友,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欧洲学会会长。2006年,他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相当于两院院士),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的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
著名实业家应昌期:
多次捐款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应昌期(1917.10—1997.8)先生祖籍江北区慈城,中国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宁波市荣誉市民,应氏围棋计点制创造人,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20世纪中国围棋之父”。他在慈湖中学读过两年商科并毕业。
1991年起,应昌期先生捐资140万美元重建曾就读过的中城小学。1994年,由应昌期捐资450万元建造的“倡棋幼儿园”落成。1994年8月27日,由应昌期家族捐资人民币1550万元,重建慈湖中学。之后,应昌期又捐资150万美元,建造一个花园式别具风格的保黎医院。
(来源:东南商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