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甬籍画家铁足:挥洒激情和爱心

(2011-06-18 16:27:16)
标签:

杂谈

甬籍画家铁足:挥洒激情和爱心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2.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5.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6.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8.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4.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3.jpg


http://epaper.cnnb.com.cn/rp/fs/cp/17/30/20070721/20/image/NW72120_7.jpg


    图1:2007年6月10日,一个特殊的画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整个画展只有一幅画,那就是高2.2米、长100米的国画长卷 《宁波大观》。它的作者是宁波籍画家铁足,为了这幅画,铁足花去了整整5年时间。
    图2:《宁波大观》局部:三江口
    图3:《宁波大观》局部:北仑港
    图4:《宁波大观》局部:四明山
    图5:《宁波大观》在展览中
    图6:《宁波大观》局部:四明山
    图7:《宁波大观》局部:四明山
 
    从地质队员到画家
    铁足原名叫程志华,铁足是他的艺名。
    铁足的童年和水有着不解的缘分。他出生在月湖边,就读的中学是慈湖中学。无论是月湖还是慈湖,都曾深深吸引过铁足。一湖水,一湖景,正是这两池湖水,让少年时的铁足有了画画的冲动: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那无论在哪里都能欣赏了!
    铁足的舅舅那时候在文化馆工作。在舅舅的指导下,铁足开始拿起了画笔。不过他真正开始系统地学习画画,已经是1975年了,那年他18岁。铁足的父母亲都是地质队员,1975年工作调动到了杭州,不久铁足也同样成了一名地质队员。这一年,他认识了当时住在杭州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叶洛,真正开始拜师学艺。地质队员整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最难忍受的就是寂寞和孤独,可铁足却是乐在其中。青山绿树、夕阳流水,这全成了他画中的景致。地质队员整天与石头打交道,但在铁足眼里,这普普通通的石头却是最不平凡了:它历尽了几万年的沧桑,蕴涵了无数的秘密。在野外空闲的时候,他就喜欢拿着画笔琢磨石头,思考怎么画出它的气势,后来画山石成了他的 “独门绝技”,成为专业画家后,他还获得了一个 “江南第一石”的美称。
    这一年,年少气盛的他给自己取了 “铁足”这个艺名,含义有二:一是希望自己能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鼓励自己脚踏实地地画画、做人。20多年过去了,这个艺名他一直在用着,而他也一直踏踏实实地画着自己的画,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1978年,铁足考上了大学,攻读地质素描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美院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后又担任院刊编辑,这一时期是他的画艺突飞猛进的时候。1988年,铁足生了一场大病,这场病让他在生死边缘徘徊了好一阵子。在那些日子里,铁足一直卧病在床,根本画不了画,于是他每天用思考来代替作画。在生病前,铁足非常注重各种技巧,可在卧床期间,他却悟出了画画的另一重境界:以势感人,以情动人。
    定居杭州之后,除了患病期间,铁足每年都要回宁波几次。每次回来,他都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惊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创作冲动。这种冲动在杭甬高速公路开通、他在高速公路上面对窗外飞驰而来的新鲜景物时达到了顶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当时感觉心里好像有一把火越烧越旺,一个想法逐渐在脑海里形成:画一幅百米长卷,全景展示宁波美丽的山山水水,展现生气蓬勃的新宁波。”
    2002年,铁足离妻别子,来到了宁波。他说他带了两样东西:一双铁足,一颗雄心。
    完成百米长卷
    到宁波没多久,铁足开始奔波于宁波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以积累素材。四明山是宁波的灵魂,为了更好地展现四明山风貌,他先后从余姚、奉化、宁海、鄞州等5个不同地方深入四明山腹地,共入山十多次。每次入山,他都是边走边拍照、写生,饿了啃几口带的干粮,渴了饮几口山泉,晚了就随便找户农家睡下。
    铁足印象最深的一次进山是2004年。那天中午他进入了四明山区的一处密林,结果却在里面迷路了,手机也没了信号,一直到了晚上12点他还没找到出林的路,只好找了块地方和衣睡下。第二天早上,他依旧辨别不清方向,一直到下午2点,他遇到了一位进林砍柴的山民才走了出来。
    到2005年下半年,他完成了素材采集工作,积累下来的照片、小样足足有一木箱,重达20多公斤。
    2005年10月,长30米、宽35厘米的小样完成。
    2006年4月,长40米,宽1.05米的二稿完成。
    去年5月1日,他开始绘制百米长卷,不过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在宁波,为了找一个能画长画的合适地方,铁足已经多次搬家。画小样和二稿的时候场地还能将就,正式开始画的时候一定要有个宽敞的场地。让铁足感动的是,宁波八中的领导听说此事后,免费为铁足提供了场地。
    一年多时间里,铁足基本上每天中午动笔,然后一直要画到凌晨两三点钟。床他很少去睡,平常画累了就倒在画纸前的一张沙发上,醒来再继续,饿了下楼吃点快餐或煮点方便面。
    今年春节,妻子从杭州过来,铁足也没顾得上陪她上街转转,结果妻子就在这画室里陪了铁足整整7天。今年3月18日,铁足终于绘完了这幅巨画的最后一笔。他先是睡了两个小时,然后一人跑去一家小酒馆喝酒。铁足说自己会永远记得画完最后一笔的那个时刻:感觉自己终于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整个人轻松无比。
    铁足是专业画家,卖画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5年来一心扑在创作 《宁波大观》上,他遭遇了多次的经济窘迫。实在没钱买画纸、吃饭了,他会抽点时间画几幅画托朋友去出售,然后又回到他自己的世界里。
    这幅长100米、高2.2米的长卷装裱好重100公斤左右,装裱师傅是铁足专门从四川请来的,光装裱费用就要10多万元。
    五年汗水已流,十分激情未改。站在自己献给家乡的礼物前,铁足百感交集:“作为一名画者,能用笔墨记录一个伟大时代的侧面,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更何况,这每一笔里都融入了我对家乡的热爱,融入了我的真情与激情!”
    为海啸受灾区捐款
    在创作 《宁波大观》期间,铁足唯一一次出远门是去马来西亚办一个画展。而这趟行程,却让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2004年12月,应马来西亚国际书画联盟和马六甲连城画廊的邀请,铁足去马来西亚参加一个以庆祝中马建交30周年为主题的个人巡回画展。画展共有三站,分别在马六甲、吉隆坡和槟城举行。
    12月26日上午10点,铁足巡回画展第二站在吉隆坡开幕,现场来了不少客人,一片喜庆的色彩。可开幕式开始没多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当天上午9点左右,印度洋洋底发生地震,引发海啸,马来西亚的槟城也受灾严重。顿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哀伤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画展现场。铁足是在地质学院学地质素描出身,他知道海啸的巨大危害,他当即决定:自己要为灾区捐款。
    铁足当时已经在马来西亚呆了20来天,身上带的钱已经不多了。不过开幕式后没多久,他的几幅作品就已经被当地的收藏家订购,按照惯例,买画的钱是应该在当天的画展结束后结算的,铁足找到了画展的组织者,说明了自己准备捐款的事情,希望她与几位收藏家交谈,先把购画款付了。很快,铁足拿到了两张共4000林吉特 (约82000元人民币)的支票。由于不知道到哪里去捐款,画展组织者把电话打到了当地的 《星报》 (《TheStar》)。对方得知有一位中国画家要捐款后非常惊讶,表示捐款事宜还没开始,希望他们第二天再去报社。
    12月27日上午,铁足来到了星报,将一张2000林吉特的支票交到了报社。当时报社里正在赶制 “星报地震海啸减灾基金”的捐款箱,报社对他表示了感谢:铁足不但是第一个给此基金捐款的中国人,也是当地捐款第一人。随后,铁足又来到了 《马来邮报》 (《TheMalayMail》),将另一张2000林吉特的支票交给了国家自然灾害减灾基金的有关人员,他也是海啸后此基金的第一位捐助人。12月29日,铁足捐款的照片分别在 《星报》和 《马来邮报》刊出,不少人纷纷给画展打来电话,对铁足表示感谢。
    铁足说,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必再分国籍和种族,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尽一份力量。
    创作源泉在宁波
    6月10日, 《宁波大观》在宁波美术馆正式和市民见面。在这幅长画前,所有的参观者都感觉到了巨大的震撼:画面最左侧是宁波市区图,月湖、灵桥、三江口等历历在目,右侧陆续是镇海和北仑,尽头是烟波浩渺的东海……整幅画从宁海起笔,从象山、奉化、余姚、慈溪一路画到宁波市区,最后在北仑收笔,感觉犹如在高空俯视整个四明大地。整个画面以四明山为脉络,厚重坚实、雄健质朴。而在雄浑之间,参观者也能发现不少轻灵的笔触:慈溪、余姚一带的山中紫红点点,那是杨梅林;而桃花灿烂的那一处,自然就是盛产水蜜桃的奉化了。画上的四明山笔墨厚重,而河姆渡、北仑港、杭州湾跨海大桥甚至三江口的船帆又都是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整幅画看下来,真有魂游宁波大地之感。
    在长卷的题词上,铁足这样写道:“探春霞客路,垂钓千帆外,北仑通四海,三江看楼台。哆来咪,乡音唤起百米卷。祥云拂广厦,彩虹越海湾。天一阅,河姆忆,梦绕四明翠,情随甬水远。谁不醉,盛世大餐丰盈宴。”这几句话,是对铁足之所以画这巨作的最好解释,由此人们也进一步了解了铁足,一个心中有爱的画家,一个充满激情的画家,一个心中藏着家乡的画家。
    不过铁足更喜欢别人用 “画者”来称呼他,他愿意边行边画,当一个崭新时代的记录者。
    《宁波大观》的完成,让铁足更加坚信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根在宁波,他的创作源泉在宁波,他离不开宁波。5年来,铁足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他画 《宁波大观》时才用掉了一小部分。对铁足来说, 《宁波大观》不是他有关家乡创作的终点,而才是一个起点。目前,他正准备创作一系列的新作,内容当然还是宁波的山山水水。
    ■记者\李锋 摄影\徐佳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