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宣武医院胸外科技术团队

(2011-05-11 13:04:00)
标签:

杂谈

     

宣武医院胸外科技术团队

胸外科现有床位51张,加床4张。由胸外科一病区、二病区、胸外科监护室和肺癌实验室组成,设有肺癌、食管疾病、纵隔、肺癌化疗四个专业组和肺癌实验室。连同医院干部病房和特需病房床位,实际开放床位数60张。

 

我国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张 建教授 胸心血管外科博士生导师,宣武医院老年疾病学科和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带头人。作为院长、北京医院协会会长和北京市老年疾病防治中心主任,他把医院管理和协会管理的成功经验用在学科建设方面,为胸心血管外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重大攻关课题,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在推广临床路径试点、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善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支持并指导胸外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普胸外科专家支修益教授 从事普胸外科近30年。2002年10月从美国研修回国后从北京胸科医院调入宣武医院任胸外科主任,2003年4月创建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并兼任主任。目前担任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和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兼肺癌学组组长,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组长,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专家编写组组长。

 

2004年从北京胸科医院调入的张毅副主任医师担任胸外科副主任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现任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委会委员。

 

胸外科分设四个专业学组和肺癌实验室。从中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宝东主任医师,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的陈东红副主任医师,和1982年毕业的许庆生副主任医师担任胸外科病区主任和亚专科负责人,他们具有20年以上胸外科临床经验。具有麻醉经历10余年的王春梅副主任医师担任胸外科监护室主任。刘宝东主任医师兼任胸外科科研干事,从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博士毕业的苏雷副主任医师担任胸外科教学干事,陈东红副主任医师兼任临床路径专员。

 

2009年和2010年,随着学科建设和国内外肺癌合作研究项目的需求,分别从北京肿瘤医院和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引进了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医生各一名。

 

胸外科现有医护人员72人,其中医生17人,分别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专家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能够开展胸外科各种手术,特别是局部晚期肺癌高难度手术、微创外科手术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和Hybrid杂交技术,微创手术占手术总量50%以上。胸外科是卫生部首批胸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在肺癌治疗前临床分期、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得到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肺癌分期委员会的认可,并被接受为国际肺癌分期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

 

胸外科同消化内科合作开展了食管癌和食管良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同神经内科合作开展了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同神经外科合作开展了肺癌颅脑转移的肺切除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同医学影像科合作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和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同呼吸科合作开展恶性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同病理科合作建立标本库并常规检测肺癌相关基因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个体化治疗,该课题得到了首发基金的项目支持。

 

作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单位,在率先规范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和胸部肿瘤诊疗规范的同时,在全国和各省市胸外科或肺癌学术会议中积极倡导并推广肺癌规范化治疗。

近年来,团结全国各省市三甲医院胸外科建立了全国胸外科肺癌临床多中心协作网络,发起并主持召开的第1-5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成为我国胸外科领域的品牌会议。同日本和韩国癌症中心共同搭建了中日韩胸外科和肺癌防治领域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的平台,成功策划并主持了第1-4届中日韩肺癌专题研讨会。同美国UCSF肺癌中心牵头成立了包括我国著名8个胸外科-肺癌中心在内的中美肺癌临床研究协作联盟CCTC,完成一项国际注册的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课题。

 

胸外科主任支修益1983年毕业后在我国最大的肺外科基地-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胸外科工作20年,经过了严格系统的胸外科技能培训和大量胸外科临床实践。2002年3-9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癌症中心研修回国后,于2002年10月作为人才引进调入宣武医院任胸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和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外科教研室主任。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常务副主任兼肺癌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胸外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宣武医院肺癌中心实验室主任。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胸外科专家组组长和卫生部《肺癌诊疗规范》专家编写组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肺癌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癌症康复会副会长、中国控烟协会吸烟与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和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等。担任20余种核心期刊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和编委,主编和参编胸外科肺癌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胸外科副主任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在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工作10余年,2004年调入宣武医院担任胸外科副主任。目前担任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刘宝东主任医师 胸外科病区主任、亚专科负责人和胸外科科研干事,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胸外科肺癌专家李厚文教授,从事普胸外科临床20余年。负责纵隔外科亚专科和科室科研工作。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电视胸腔镜微创胸外科领域有较深造诣。

 

陈东红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病区主任、亚专科负责人和临床路径专员,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我国最大的普胸外科基地之一)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胸外科临床技能培训,先后在301医院和北大医院完成胸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普胸外科临床近20年。擅长开展Hybrid微创手术。

 

苏雷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教学干事,分管胸外科教研室工作,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李泽坚教授,2005年在宣武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博士生导师张建教授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从事普胸外科工作20年,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许庆生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病区主任、亚专科负责人和胸外科医疗质量小组组长,从事胸外科25年。科室分工负责食管疾病亚专科组和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委员和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胸部创伤学组委员。

 

王春梅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监护室主任。从事麻醉专业10年。 在胸外科疑难危重手术围术期管理,特别是高龄胸部肿瘤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宣武医院胸外科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在全国率先开始利用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仪、肺核素代谢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全身骨扫描(ECT)结合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气管镜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前临床分期 宣武医院是全国第一批购置引进PET和SPECT的医院,胸外科是全国最早同时拥有PET、SPECT、胸腔镜、纵膈镜和纤维支气管镜作为肺癌治疗前临床分期的肺癌中心。从2002年开始将可手术的肺癌临床分期检查作为术前常规,特别是CT提示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肺癌病例,进行PET、SPECT肺代谢扫描结合纵膈镜淋巴结活检对比评价肺癌淋巴结N分期的临床研究,在世界肺癌大会发言时受到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高度重视,并吸收作为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肺癌分期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国际肺癌新分期修订工作。

 

2、开展早期肺癌微创外科手术和局部中晚期肺癌外科手术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宣武医院胸外科能够开展肺癌各种术式包括肺切除加心房部分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隆突重建成型术、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等高难度肺癌胸外科手术,完成了大量局部中晚期肺癌扩大切除术。近年来,每年完成各种肺癌胸外科疑难手术,所有高级职称医生能够熟练掌握胸腔镜微创技术,开展高龄早期肺癌微创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和Hybrid技术肺叶切除术。

 

3、在全国率先开展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多中心研究 在全国率先开展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多中心研究,牵头负责中国癌症基金会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首都发展基金肺癌研究课题和中美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团结国内8家著名肺癌中胸外科加盟的国际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2010年完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获得美国FDA飞行检查通过。合作文章将于2011年7月荷兰第14届世界肺癌大会上做特别演讲。

 

4、在全国率先开展肺癌相关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靶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胸部肿瘤中心实验室建立合作,开展肺癌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和中美CCTC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5、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手术 利用纤维超声支气管镜、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和胸部小切口微创外科技术开展在胸部肿瘤诊断和外科手术临床研究工作,在积极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固定术的同时,发挥医院特色科室特长,和神经内科协作开展了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手汗征。同神经外科合作开展单发脑转移术后的肺癌微创手术,结合综合治疗达到满意临床疗效。积极推广微创胸外科新技术和Hybrid杂交微创手术技术,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胸外科肺癌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七期。目前微创外科手术占胸外科常规手术50%以上。2011年将胸外科每个亚专业学组微创外科手术率加入到年度考核,力争十二五期间微创外科手术率达到80%以上。

 

6同影像科合作开展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的高龄早期肺癌、局部中晚期肺癌和肺转移癌。目前已经积累了近300多例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临床资料,并在美国第十三届世界肺癌大会、第四届中日韩肺癌研讨会和第20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学术年会上交流。2010年牵头负责全国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瘤内免疫靶向放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今后重点是建立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和准入制度,编辑出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诊疗流程和临床路径,并编入《肺癌临床诊疗规范》。

 

7高龄食管癌和食管疾病外科 常规开展食管癌外科各种术式包括经左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术;经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行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结肠带食管手术治疗食管良性及恶性狭窄;不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治疗高龄、低肺功能早期食管癌;食管癌侵犯肺组织同期行食管癌切除加肺切除;开展局部晚期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放化疗;开展经左胸手术与Ivor-Lewis手术对贲门癌外科治疗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8、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围术期管理的临床协作研究 近年来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成为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入路。胸外科和神经内科联手重点攻关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由神经内科和胸外科门诊收治,经神经内科系统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胸外科、神经内科和影像科共同术前讨论,制定围术期管理方案。由胸外科进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术后围手术期治疗由胸外科监护室和神经内科监护室共同管理。目前已完成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50余例,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评估由胸外科和神经内科定期随访、汇总材料共同完成。

 

9危重病人联合会诊机制和救治能力 胸外科监护室1982年成立,是国内成立较早的ICU。拥有先进的监护和抢救设备,特别是2003年经过SARS洗礼后,医院投巨资重新装备了胸外科监护室,配备了充足的专业医护人员,在各种胸外科危重症抢救、治疗、围术期管理和快速康复外科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院为ICU配置了临床营养师,呼吸治疗师,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及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已拥有包括人工气道管理、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病情评估、营养评价、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镇痛与镇静技术、基本生命体征与氧和监测(philips多功能监护仪)、持续混合静脉氧和心排量监测(CCM)、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血气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分析、抗凝与溶栓技术等。拥有的核心技术包括危重症评分系统(APACHEⅡ、SOFA、Marshall、possium评分和TISS及MPMⅡ预计死亡率)、床旁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监测(MedGraphics CCM/D)、腹腔内压(IAP)测定、床旁支气管镜治疗、床旁B超检查、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等。

 

10临床研究和转化性研究  牵头负责中国癌症基金会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首都发展基金肺癌研究课题和中美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CCTC)项目。2009年至今,在程书钧院士指导和课题资金支持下,开展了肺癌早期诊断和肺癌相关基因检测等转化临床研究。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靶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建立了肺癌手术标本库,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有的标本库和数据库资源开展临床研究和转化性研究。

 

11、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胸外科聘请辛育龄和黄国俊教授,孙燕院士和翁心植院士为名誉顾问,赵志文、王天佑、李泽坚和美国David Jablons教授、日本土屋了介教授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毛利教授担任顾问。2007年分别与美国UCSF、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和韩国国立癌症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平台积极促进国际肺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北京友谊和朝阳医院、中日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和肺科医院、广州肿瘤医院和广医附一院成立了中美肺癌临床多中心协作联盟CCTC,承担中美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建立了中日韩肺癌学术交流机制,成功主持召开了第1-5届中日韩肺癌专题研讨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