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肺癌中心
宣武医院专家谈肺癌脑转移治疗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搜狐健康访谈间。
大家知道,肺癌已经成为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名第一的癌症,而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
据统计,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经有脑转移,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终身病程中发生脑转移发生比率高达60-80%。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按照约有30%-50%左右发生脑转移。
为此,搜狐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四位权威专家做客访谈间,与网友们聊聊关于肺癌以及肺癌脑转移治疗方面的话题。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四位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
支修益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凌
锋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张
毅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赵国光教授
支修益教授 1959年9月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工作近20年,专门从事肺癌外科手术和临床研究工作。2002年11月从美国迈阿密大学癌症中心研修回国后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任胸外科主任,
2003年4月创建成立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并任中心主任。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兼肺癌学组组长、心胸外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组长。
从事胸外科近30年。在早期肺癌和高龄肺癌微创外科手术、局部中晚期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负责多项全国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主持北京首发基金肺癌临床研究课题、中国癌症基金会肺癌研究课题和中美肺癌临床多中心研究项目。
现任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和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兼肺癌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中国控烟协会常务理事兼吸烟与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应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中华医学会《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国肺癌杂志》和《癌症进展》等十余种核心期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凌锋教授,中共党员,全国政协委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学的奠基人。
目前任世界介入神经放射联合会常委、亚洲女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执行所长,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获20余项学术奖,包括10来项国家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的二等奖、三等奖。担任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医学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和卫生部、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凌锋还获得多项社会荣誉奖,如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跨世纪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她为世人所熟知,则是因为在2002年,她成功救治了已经被英国医生判了“死刑”脑死亡的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张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从事肺癌外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近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工作期间即打下了坚实的胸外科基础。2001年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做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至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做客座副教授。在此期间,学习了美国先进的胸外科临床技术和电视胸腔镜、纵隔镜等微创手术技巧。2004年初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后,在支修益主任领导下,开展了大量复杂的肺癌外科手术,包括支气管肺动脉袖式切除、上腔静脉部分切除心包补片和人工血管搭桥、胸壁大块切除人工网片修补等高难度肺癌手术,并开展了胸骨旁纵隔镜、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多汗症等微创胸外科手术。
目前承担和主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北京市科委重大肿瘤专项分项目、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和中美肺癌临床研究项目等。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前担任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肺癌学组委员。
赵国光 男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立体定向和伽玛刀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务处主任
198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取得神经外科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日本大阪医学院神经外科学习。2003年中国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
在意大利米兰大学Niguarda Ca’Granda
医院研修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癫痫、帕金森病和神经肿瘤。2006年负责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立体定向和伽玛刀组工作,研究脑转移瘤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尤其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参编神经外科专著两部,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6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目前为亚洲神经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专家组委员;中国抗癫痫联盟成员;世界疼痛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家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MTA)全国委员。
四位专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今天将重点给网友们介绍肺癌脑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我国确诊肺癌患者中70-80%属于晚期
主持人:支教授,现在经常听说身边谁又得了肺癌,给大家的感觉是肺癌发病越来越多,那您能不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现阶段我们国家肺癌的发病率是什么形势,为这么多人得了肺癌?
支修益: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人们不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学科技现代化使我们认识肺癌诊断肺癌的水平提高,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吸烟和被动吸烟这一重要的致病因素,造成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和死亡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卫生部2008年宣布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死因调查的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目前我国人口死因的前两位疾病。在城市,癌症的死亡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城镇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农村,癌症的死亡也已经跃升到了第二位。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的肺癌死亡率增加了465%,同期乳腺癌死亡率增加了95%。由此,卫生部正式宣布,中国肺癌死亡已经超过了肝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北京市公布的人口死亡原因调查的疾病构成比中,2007、2008和2009连续三年,恶性肿瘤排在第一位,其中肺癌的构成比高达25%左右。也就是说:北京市每三到四个死亡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而每三到四个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肺癌。所以,不论您喜欢与否,肺癌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宣武医院胸外科临床工作中,肺癌的患者占了80%以上。
近年来我们为什么总是讨论肺癌,在搜狐网健康频道参加肺癌方面的访谈已经近10次了。因为肺癌不像乳腺癌,也不像鼻咽癌或者消化道癌症,肺癌一经确诊晚期患者占到70-80%,失去了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的时机。这是我们真正担心的问题。在日本,早期肺癌的构成比能到50%,甚至接近70-80%,而我们国家早期肺癌的构成比在20%左右。
主持人: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包括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吸烟、空气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您也强调了临床确诊时晚期肺癌占到很大比例,是不是晚期肺癌中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也占到很大的比例?
支修益:临床上,我们根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肺外转移等,把肺癌分成I期肺癌、II期肺癌、III期肺癌和IV期肺癌,也就是老百姓所讲的早期、中期和晚期肺癌。我刚才讲的临床确诊肺癌时接近80%的病例都属于中晚期肺癌,这就是意味着不单肿瘤长得很大,还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甚至出现了肺外转移,比如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转移等,其中肺癌脑转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晚期肺癌的病人在我们治疗上带来很大难度。
我们中国在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如发生脑转移、或骨转移的肺癌患者,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和抗肿瘤药物等治疗手段,要达到长期生存还是需要走很长的路。所以,如何预防肿瘤,如何早期发现肺癌和早期治疗肺癌,是我们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肺癌治疗领域新技术、新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物理靶向治疗手段的应用于临床,我们肺癌医生手里有了更多的武器,不仅仅能帮助更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延长生命,还能够很好地减轻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即使肺癌出现了颅脑转移,也就是IV期肺癌患者,通过我们胸外科和神经外科的微创外科技术,配合基因检测指导下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特别是近年来上市的能够进入血脑屏障的药物,使更多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脑转移是造成肺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持人:凌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凌教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脑肿瘤发病率是不是也在增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
凌
锋:脑肿瘤是我们神经外科主要的一个疾病。根据肿瘤的来源,脑肿瘤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在我国,原发性脑肿瘤大概每年有十万左右的新发病人,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转移性脑肿瘤,指的是从身体其他器官的肿瘤,扩散、转移到脑部的肿瘤。我们在过去的几年,对原发性肿瘤的治疗得到了一定提高。在肿瘤病人的生存得到延长后,脑部的转移灶也得到时间,能够长大至可被发现的地步。此外,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一些在过去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PET检查,也得到了更为普及和应用。这两个因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得我国肿瘤脑转移的诊断率在过去几年呈急速上升状况。在我国,由于缺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因此肿瘤脑转移的具体数字不太清楚。但是在美国,约有20-40%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部转移。以我国每年4百万肿瘤患者进行估算,则我国每年约有80万-160万肿瘤脑转移患者。这个数字,是所有原发性脑肿瘤总和的十倍以上。
转移性脑肿瘤可以来源于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的肿瘤。大部分的转移性脑肿瘤来自以下5个器官: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癌以及黑色素细胞癌。此外,还大约有15%的转移性脑肿瘤找不到任何明确的原发灶。非小细胞肺癌是所有转移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脑转移癌的50%。这也是今天,我和我们科赵国光主任,以及和我国著名的肺癌专家支修益教授、张毅教授,一起来探讨肺癌脑转移这个重要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脑是整个人体的司令部,大脑一旦发生了问题,可能引起的功能障碍会非常多。轻则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比如偏瘫、失语等。重的会引起颅压增高以及生命危险。因此,肺癌发生脑部转移后,进行及时的、科学规范化诊疗是很关键的。
主持人:脑转移是造成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吗?
凌
锋: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患者,当他们发现脑转移以后,非常的紧张和害怕。是不是一旦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以后,生存期限非常短?
凌
锋:过去是这样认为,因为那时我们的手段比较少,脑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并且人体有天然的血脑屏障,有些药物不能进到大脑中发挥作用,所以整体的治疗效果比较差。
现在随着我们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段的改进,以及新出现的靶向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我们对于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能够为这部分患者提供的治疗和帮助也越来越多。
肺癌发生脑转移以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肺癌脑转移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请赵主任介绍一下,肺癌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怀疑他已经发生了脑转移?
赵国光:患者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是颅压高,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所以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小心。
另外有些患者会出现了癫痫发作,以前这个人没有癫痫,突然发生癫痫,这也是一个信号。
还有些肺癌是通过血流转移到大脑,所以这些人表现的是短暂脑供血不足发作。一些极个别的病人会出现颅内出血。
此外,还有一些肺癌患者新出现的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也要警惕脑转移的可能。上述这些临床症状,都要提示病人是不是发生了颅内转移。
主持人: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在临床上是不是一般都是出现症状以后才发现的脑转移,还是很早就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早期发现?
赵国光:症状出现以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从我们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来讲,我们有一个团队,开始治疗前就要对病人能否发生脑转移进行预判,嘱咐病人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这样能够早期的发现。比如定期接受磁共振检查,发现有没有脑转移。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老年人可能有脑组织的萎缩,造成颅内腔隙大一些,当发生肿瘤脑转移以后短期不会出现颅内改变,但是会发生性格和情绪的改变,也要引起注意。
整体来说,患者的认识程度加上多学科团队的综合治疗,现在能够及早的发现和诊断脑转移。
主持人:意思是当病人第一次去看肺癌,医生就会告诉他,你是否容易发生脑转移?
赵国光:对。我们宣武医院肺癌脑转移的多学科联合医师团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长期的诊断。
主持人:告诫患者随时注意,定期检查,以做到早期发现。
赵国光:对。
支修益: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肺癌容易出现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转移,就要常规进行各项常规分期检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临床分期专家委员会2009年制订了新的国际肺癌分期和肺癌诊治规范化标准,只要我们诊断了肺癌,确诊了肺癌,就一定要在治疗前要做系统规范的临床分期检查,要常规做颅脑核磁扫描排查有没有脑转移,行全身骨扫描除外骨骼转移,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以进一步除外骨转移。进行规范的临床分期对于指导临床诊疗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仍然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出现脑转移的临床症状再到肿瘤医院治疗,其实就已经晚了。目前临床上有接近10-20%的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脑压高所导致的肺外转移症状,而作完肺癌临床分期检查项目后我们会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分期,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在肺癌中心门诊经常遇到一些这样的病人,其首发症状为神经系统的症状。凌锋教授领导的神经外科做完手术以后,通过病理明确发现来源于肺的肿瘤,然后再转到我们肺癌中心-胸外科就诊。
赵国光:的确是有20%的肺癌是以脑转移瘤为首发表现。
主持人:一般肺癌患者多长时间能够发现有脑转移?
支修益:根据病人的具体分期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例如,IIIA期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颅脑核磁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的肺癌需要定期做PET或PET-CT扫描检查。而早期肺癌通常是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颅脑核磁检查。我们希望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带癌生存、带癌生活成为可能。即使是肺癌术后的患者也要重视复查和随访工作。
哪些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如何确诊?
主持人:接下来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毅教授,刚才几位专家谈到根据肺癌患者不同的类型,发生肺癌脑转移的几率有所不同。那哪些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几率比较高?
张
毅:总体来讲,肺癌分成小细胞和非小细胞两个类型,出现脑转移的几率有所差异。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比较高,容易出现远处的转移。包括脑转移。小细胞肺癌新发病人中,有20%的患者可能有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
30-50%的病人可能会在病程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
主持人:非小细胞肺癌也存在不同的病理类型,这里面有没有高发和低发的分类?
张
毅:总体来说,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是相对高,鳞癌要少一些。
支修益:如果排序的话,小细胞肺癌出现脑转移排第一,肺腺癌排第二,其次是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
主持人:患者要确诊肺癌脑转移,需要做哪些检查?
赵国光:肺癌脑转移的确诊,需要做神经系统的检查。目前患者可以选择的检查方法,最常见的是CT扫描、核磁共振,特殊的检查还有PET脑代谢检查。检出率、确诊率最高的是核磁共振,CT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如果发现颅内有占位、水肿,医生往往建议患者最好再接受一个磁共振的检查。现在我们医院由于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术和检出以后还会给患者做PET检查,看看大脑的代谢情况,因为代谢高低对鉴别肿瘤的性质很有帮助。
还有一些检查是血液化验。支教授他们还会给患者做一些特殊的化验,比如肿瘤标记物检查等。
支修益:我再强调一下:从2007年以后,包括2010年美国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确定脑转移的诊断金标准就是要进行颅脑核磁检查。所以各肺癌诊疗中心和癌症中心的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和放疗科再治疗肺癌前,一定要进行颅脑核磁扫描,是目前我们评价和评定脑转移治疗的金标准。
肺癌脑转移需要综合和个体化的治疗理念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谈一谈肺癌脑转移的方法。我们确定哪些患者需要治疗?
支修益:肺癌治疗前做临床分期检查,因为即使是早期很小的肺内病灶,也有可能出现脑转移。临床上还有一些病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术前常规做颅脑核磁检查时发现颅脑的单一转移病灶。按照目前我们肺癌中心制定的肺癌临床诊疗常规,一旦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们会首先请神经外科会诊,由神经外科医生决定患者是先做颅脑转移瘤微创手术,或是做伽马刀治疗,还是请我们胸外科先做肺部肿瘤微创手术。这取决于病灶的位置、数目和大小。
现在肺癌脑转移不单单是局部手术问题,颅脑外科手术和肺外科手术以后,通过标本的基因检测判断患者手术后适用于哪种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对于肺癌伴脑转移瘤的药物治疗目前我们采取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就像我们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实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一样,我们现在是通过基因检测,指导医生选用抗肿瘤药物。
我希望通过这次访谈,给大家一个信息,即使肺癌出现了脑转移,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和个体化靶向治疗,同样可以获得好的临床疗效,肺癌患者应该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科学的治疗。
主持人:接下来请凌锋教授介绍一下现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哪些肺癌脑转移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以后,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凌
锋:我们跟广大的病人需要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就像刚才支教授说的,千万不要得了肺癌就万念俱灰,尤其是肺癌脑转移以后,觉得更没戏。其实医学科学的发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多学科的合作,就象一桶水,一个人挑起来觉得很累,几个人一起扛着觉得没有什么分量,多学科的合作就是大家共同来承担这样的一种责任和分量,对病人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坐在这里,这是一个整体的治疗模式。因为人是一个整体,虽然这个病发生在肺,但是它会影响脑,会影响骨骼和其他器官。如果我们人为的把人像汽车一样、像机器一样分成各段,头是头,尾是尾,一定达不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机会。所以,虽然我们坐在这里在谈肺的问题、脑的问题、手术的问题、化疗的问题,这只是在局部谈治疗方法,但是用在一个人身上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治疗方案。也许是手术化疗相合作,也许是放疗手术相合作。也许是先手术、后放疗,也许是先放疗后手术再化疗,并且这种组合一定不是一个固定式。如果是一个固定式,我觉得写清楚一二三,谁都能这么做,而人恰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不可能张三和李四是一样的。
所以,第一,病人是一个需要整体来规划、整体看待,个体制订治疗方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第二,有了这样的理念和综合的治疗方法,对病人寿命的延长就会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有过这样的病人经过很好的治疗活过五年、十年的,并且有不少。我们不光重视片子上显示的肿瘤,我们还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这个病人能够享受生活,能够日常的活动跟正常人一样,而且能够有喜怒哀乐,可以欣赏美食和娱乐,所有的生活质量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或许带瘤生存,或者切除肿瘤,这都是一种综合判断获得的结果。这是我们需要向广大的网友、病人传达的信息。
主持人:一个病人去看病,他会去找支教授,或者是凌教授。我们科和科之间怎么能够实现对一个病人的综合治疗?
凌
锋:这就是我们宣武医院的特色,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门诊,我们专门开了这个门诊。每个星期一的下午,胸外科、脑外科、放疗科、化疗,各个方面的医生都在一起,共同来对一个病人进行会诊,每一个病人都要涉及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人制订不同的个体化方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理念或者是方法方面。
主持人:这应该也是我们以后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凌
锋:没错,我觉得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也应该推广和发展这种模式。
支修益:以疾病为中心,发挥相关学科的优势,为肺癌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就是团结宣武医院胸外科、呼吸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相关学科,共同开展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