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德寺
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建于唐朝(公元618年前后),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903),敕名“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
自1985年遂宁市政府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寺庙。2006年05月25日,
广德寺作为宋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镇寺五宝(惊世文物)
广德寺现有的五件镇寺之宝,见证了千年的辉煌历史,它们是:缅甸玉佛、明代圣旨坊、济善塔、九龙碑以及两颗皇帝御赐玉印。
第一宝 圣旨坊
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这是历代僧侣在寺内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圣旨坊初建于宋朝,现存的建筑为明代成化年间改建的,横匾有颜真卿亲书的“敕赐禅林”四个金字,坊栏上面书写“圣旨”二字,坊形如翼,是全国唯一的“圣旨碑坊”。由于克幽禅师是皇室嫡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自进入寺庙内。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圣旨时,都要出庙门十里。广德寺接旨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
第二宝 “善济塔”
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济善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的灵塔,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第三宝 九龙碑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九龙碑,双龙戏珠下面是唐、宋9个皇帝敕封广德寺的记载。
第四宝 “缅甸玉佛”
是该寺一代高僧清福大和尚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独步万里,西去缅甸、印度诸国取经求法时请回来的。
第五宝 皇帝御赐镇山法印
御赐镇山法印在全国屈指可数,广德寺却独得两枚。一颗是宋真宗亲敕广德寺的观音珠宝印,上有“御敕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字样。另一颗则是明武宗敕赐的“四国文玉印”。明武宗为了便于管理西南地区的寺院,特向广德寺敕赐“四国文玉印”,上刻有汉字、缅甸文、僧伽罗文和巴利文之拉丁字母四种文字,统领川、滇、黔大小寺院,盖过此印的通牒出国也可以毫无阻拦。



镇寺五宝(惊世文物)
广德寺现有的五件镇寺之宝,见证了千年的辉煌历史,它们是:缅甸玉佛、明代圣旨坊、济善塔、九龙碑以及两颗皇帝御赐玉印。
第一宝 圣旨坊
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这是历代僧侣在寺内11次拜迎皇帝圣旨的地方。圣旨坊初建于宋朝,现存的建筑为明代成化年间改建的,横匾有颜真卿亲书的“敕赐禅林”四个金字,坊栏上面书写“圣旨”二字,坊形如翼,是全国唯一的“圣旨碑坊”。由于克幽禅师是皇室嫡亲,历朝历代的钦差到该寺宣读圣旨时,都亲自进入寺庙内。而其它寺院如峨眉山等奉迎圣旨时,都要出庙门十里。广德寺接旨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

第二宝 “善济塔”
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济善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的灵塔,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塔。

第三宝 九龙碑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九龙碑,双龙戏珠下面是唐、宋9个皇帝敕封广德寺的记载。

第四宝 “缅甸玉佛”
是该寺一代高僧清福大和尚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独步万里,西去缅甸、印度诸国取经求法时请回来的。

第五宝 皇帝御赐镇山法印
御赐镇山法印在全国屈指可数,广德寺却独得两枚。一颗是宋真宗亲敕广德寺的观音珠宝印,上有“御敕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字样。另一颗则是明武宗敕赐的“四国文玉印”。明武宗为了便于管理西南地区的寺院,特向广德寺敕赐“四国文玉印”,上刻有汉字、缅甸文、僧伽罗文和巴利文之拉丁字母四种文字,统领川、滇、黔大小寺院,盖过此印的通牒出国也可以毫无阻拦。


前一篇:赴蜀参加“公立医院改革”调研
后一篇:赴什邡灾区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