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本国肺癌学会、日本国呼吸器外科学会现任会长安元公正教授首先做了《肺癌的肿瘤免疫治疗战略和展望》的大会报告。回顾了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过程。阐述了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出现,分析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的免疫反应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着重阐述了细胞免疫的原理、机制、及最新的临床试验及应用情况。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做了题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规范和进展》的大会报告,主要对肺癌的规范治疗进行阐述,对辅助治疗出现的新问题、一线治疗中新的药物选择、在维持治疗中新的热点以及基因预测、个体化治疗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讲解。
日本国产业医科大学卫生学教授日本呼吸器外科学会和日本肺癌学会专家小山伦浩教授做了《药物代谢酶在肺癌中的表达》的大会报告。讲述了恶性肿瘤中抗癌药物的代谢,及抗癌药物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将来选择抗癌药物药物时肿瘤内的药物代谢应该被考虑到,以利于个体化肿瘤治疗。
日本国福冈饭冢病院胸外科部长、日本呼吸器外科学会和日本肺癌学会专家大崎敏弘教授做了《当前日本肺癌诊治情况及下一次TNM分期系统》的大会报告。指出肺癌的发病率在日本逐渐增长尤其老年患者和肺腺癌的患者,目前在日本肺癌的手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1.6%。特别关注小病灶的腺癌包括局限性的支气管肺泡癌的患者治疗策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对2009年第七版TNM分期的T、N和M分别的修改建议分别进行了解释,指出了新的分期对肺癌治疗的影响,尤其是在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指征的变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顾春东教授做了《周围型小肺癌的外科个体化处理--方向与挑战》的大会报告。就周围型小肺癌的GGO影像、Noguchi病理分类、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外科个体化处理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曲家琪教授,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胸外科王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石文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熊海、王锦光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常委张临友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邓晓琴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谢恬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影像学教研室伍建林教授等就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共识,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部巨大、疑难肿瘤的手术,等胸部肿瘤相关的热点及高水平问题进行了专题讲演和研讨。
最后,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工作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做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新进展》的大会总结报告。介绍了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国烟草消费的情况和未来的趋势,我们国家控烟的情况。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几个热点问题如肺癌筛查、纵隔淋巴结有创分期和无创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清除范围、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并介绍了肺癌的射频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并从学会组织者的角度,说明加强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交流、合作对提高我国胸部肿瘤诊疗水平的重要性。
会议采取大家平等地研究讨论肺癌预防、诊断、治疗等相关问题,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上下互动,讨论热烈。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