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适合于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有外科手术指征,但病人拒绝手术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和高龄肺癌患者;2、肺癌开胸手术探查的补救治疗措施。3、局部晚期和肺转移癌患者的减瘤治疗,为综合治疗提供条件。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应结合化疗、靶向治疗或/和放疗。
射频消融治疗前要做胸部增强CT扫描和血液肿瘤标记物等常规检查,有条件者术前行肺代谢扫描PET、SPECT和机体免疫功能测定如T-B细胞亚群测定,以便于射频消融治疗后评估、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治疗前也应做好临床分期检查,有肺外多发转移患者不建议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应作全身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评估 同外科手术治疗、化疗的疗效评估标准不一样,射频消融不是仅仅靠病灶大小的变化评估疗效,而是除了病灶大小的变化测量,还要复查肺癌病灶的代谢值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综合治疗很重要,加强治疗后随访更重要!
国内外多个研究中心报导显示: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手术这项新技术尤其适合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高龄早期肺癌患者。针对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之一的射频消融手术需结合分子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和方法综合治疗。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手术需要胸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护士和技术员密切配合,在没有获得病理诊断的病例,治疗前首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EGFR受体,为术后结合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2008年上半年我们成功完成60例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手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手术操作规程图示如下:
一、确定进针位置:CT初步扫描,再薄层扫描,确定穿刺点.
二、麻醉: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已经定位的穿刺点,至胸膜.如果肿物贴近胸膜,胸膜处尽量麻醉彻底,否则容易出现胸膜反应.麻醉毕注射器先留置,待CT扫描确定穿刺点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则可以穿刺射频针.
三、进针:取射频针,推出针尖,检查确定该针可以顺利出针,必要时注水孔注水,以确定带有温敏传感器的针通畅.按照已经确定的穿刺部位,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刺入肿瘤,再次CT扫描确定射频针位置,根据肿瘤大小设定出针大小.如肿瘤与血管关系密切,可通过增强CT扫描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
四、确定消融方案:一般设定靶温度90度,起始功率35W.达靶温度以后,按照消融程序逐步开针柄达到要求时间.冷却30S,针道消融,拔出射频针.再次CT扫描,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如空泡征,低密度改变,毛玻璃样改变等;除外有无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改变.
五、结合第一次消融结果确定第二次消融方案:射频消融有根治性消融(包括多点消融)和姑息性消融.姑息性减瘤消融,需要确定消融+放疗、消融+化疗、消融+八项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第二次射频消融.
今天这例患者为74岁高龄女性肺腺癌患者,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与主动脉临近。行两点射频消融治疗,两次射频消融治疗前均行增强CT扫描指导定位。
CT引导计算机系统三维定位下“烧死”周围型肺癌的局部物理治疗手段可以高度准确地“杀死”肺癌,对于周围正常肺组织损伤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我们把它称之为“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需要强调的是:单一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的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效果还是有限的,必须要强调和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如射频消融治疗同时给予全身治疗药物(化疗或靶向治疗)。
肺癌射频消融的过程示意图: 图一为射频电极针穿刺图示:
图二为射频电极针在肿瘤中展开的图示:
图三为射频消融的过程:
图四为针道消融,防止癌细胞沿针道传播的过程: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几种模式中,以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模式最为微创、定位准确、消融效果好,对高龄肺癌、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更为明显。CT引导三维重建下射频消融的九根治疗针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肺部实体肿瘤中,最大限度且有效的完成射频消融治疗肿瘤。 这是开胸手术或胸腔镜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所无法比拟的治疗优势。也是全球胸外科和肺癌治疗领域首推的治疗手段。既能最大限度地消融肿瘤,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微创的目的,希望各级医保部门尽快将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64排螺旋CT引导下和三维重建系统,可以安全准确地放置射频消融针,一般需要30-60分钟就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较开胸手术或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术,CT引导下和三维重建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真正达到了微创治疗肺癌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评估 同外科手术治疗、化疗的疗效评估标准不一样,射频消融不是仅仅靠病灶大小的变化评估疗效,而是除了病灶大小的变化测量,还要复查肺癌病灶的代谢值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综合治疗很重要,加强治疗后随访更重要!
常用的射频消融治疗针主要有两种:
3-5厘米肺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针
4-7厘米肺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针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上面的两种治疗针。
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要结合全身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即特罗凯和易瑞沙,这两种分子靶向药物对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治疗率可以达到7%到20%左右。这个结果和化疗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相当的。它的优点在于,对于晚期肺癌,即使化疗无效,或者是化疗效果不好,体质比较差,使用靶向治疗,同样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高度选择的肺癌人群中靶向药物能够达到70%到80%的疾病控制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病人病情稳定、正常工作地“带癌生存”。易瑞沙和特罗凯已经给全球数以万计的中晚期肺癌患者送来了佳音。许多临床受益的肺癌患者由此改变了他/她的人生、改写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命运。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数据表明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和特罗凯可以作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失败的二线治疗。部分高度选择的部分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将现代化的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和富有高科技成分的全身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机地结合,可以给许多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福音。临床上许多被宣判“死刑的”晚期肺癌患者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而且都在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着。现代化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以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RF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为代表,高科技成分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则是以新药易瑞沙Iressa和特罗凯Tarceva为代表。
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与全身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相结合;缓解躯体症状与解决心理疾患相结合。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必须要考虑临床受益人群!
每星期一上午支修益主任出特需门诊,会诊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每星期四下午是射频消融治疗的手术日。
支修益主任特需门诊预约电话:83198150,8319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