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控烟与肺癌防治是关系我国人民健康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事情,关系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强盛。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控烟与癌症防治工作。
2003年12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其中将肺癌防治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将控烟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
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表明中国与各缔约方共同遏制烟草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权利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决心。同年9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常委会会议厅召开了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席何鲁丽、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席副主席孙燕院士和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席理事长彭玉教授、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徐光玮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等400余名国内著名肿瘤专家、胸外科专家、呼吸内科专家和控烟专家出席了大会,并联名签署了针对控烟与肺癌防治的《北京宣言》。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面临十分复杂艰巨的情况,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增长与就业,涉及某些地区的生计与发展,涉及3.5亿烟民的行为习惯,涉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涉及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戒烟措施和戒烟药物,以及有效的基于大规模人群的控烟模式和戒烟经验。还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的社团组织通力合作,只有持之以恒,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相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首先,应加强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领导、社团组织搭台、专家积极参与、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的机制,使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在开始阶段,这种机制可能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交流平台,使相关的专业机构及社团组织能够充分理解政策制定者,也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多地倾听前者的声音,使控烟与肺癌防治政策更加符合科学,更加符合国情和实际,使各方在控烟与肺癌防治方面的努力得到有效整合。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工商总局及税务总局等国家12个部委建立了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建议联合机构应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国家控制烟草行动计划,利用履约和今年奥运会契机,使我国控烟的各项措施能落到实处,尤其重视青少年健康教育及全民控烟宣传。
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呼吁国家应尽快制定并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全国性法规。北京市政府5月1日将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无疑会推动无烟奥运
健康北京的进程。
加强癌症等疾病发生及死亡的信息收集与相关危险因素(如吸烟与肺癌)的监测,利用近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国外有效的控烟与肺癌防治的经验,为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的科学决策及评价提供依据。
加强肺癌早诊早治的研究,制定并推行肿瘤临床专业人员和技术准入标准及中国肺癌临床诊治指南,以使肺癌患者得到更好、更规范和更加科学的临床服务。
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统一领导下,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老年学会肿瘤分会、中国预防医学会、中国控烟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通力合作,有全国600万医务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中国的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会渐显实效。特别是近年北京奥运会倡导的“无烟奥运”无疑将推动中国的控烟与肺癌防治事业。
中国抗癌协会今年专门成立了科普宣传部,近五年的工作重点就是推动我国控烟与癌症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再一次锁定控烟:提倡全民戒烟 让儿童远离癌症。中国癌症基金会2007年也专门成立了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建立了控烟与肺癌防治专项基金,开展了一系列的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宣传工作,今年将在广州举办第四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作为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针对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宣传的建议和议案,近年来多方奔走、奋力疾呼政府要重视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宣传工作。
近年支修益教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特需门诊开设了控烟与肺癌防治专家门诊,每星期一上午出诊。预约电话:010-83198150,010-83198151。
附件一 政府以身作则 共创无烟环境--中国控烟与履约高层研讨会倡议书
国家机关各部委:
我们认为要按期达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我们的领导和政府部门做好表率作用。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领导和政府部门带头禁烟,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就会积极响应。作为执政为民的党和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各部委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头作用,若能在2011年到来之前,信守政府的庄严承诺,能够率先做到全面禁烟,如期实现防止公众接触二手烟、保护公众健康的既定目标,必将对加速中国控烟工作的进程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也必将成为中国控烟工作的里程碑!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们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大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为了广大人民的健康,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热切呼吁:
2、国务院各部委应严格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遵守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鼓励并帮助吸烟者戒烟。
3、根据公约要求,中央政府带动全社会创建100%室内无烟环境。
附件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1亿烟民,其中8亿多在发展中国家。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0%和3.1%。是世界烟草消费大国,烟民约3.5亿,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国吸烟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此外,我国男性吸烟者中,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医生和教师的吸烟率达50%以上,是世界上男医生吸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也是烟草生产大国,烟草产量相当于其他7个最大烟草生产国的总和。我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如果将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统计在内,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预计,2020年将达到200万人。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500万,2030年将达到1500万,而且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癌症之首。同时,由于肺癌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中晚期病例治疗花费大而且收效小(5年生存率仅约10%),使得肺癌防治成为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上升了111.85%。到本世纪初,肺癌的死亡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位居癌症死因的第4位攀升为第1位。由于吸烟人群数目甚大,烟草危害的滞后作用和目前控烟工作的严峻形势,肺癌的发病与死亡之上升趋势至少要延续30年。预计2025年,我国每年仅死于肺癌的人数将接近100万。
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疾病负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其中,肺癌的危害令人瞩目。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庞大的烟民队伍、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不良化加剧,以及医学科技现代化使发现肺癌、诊断肺癌的水平提高等因素也是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我国肺癌的发病及死亡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向。
显然,肺癌防治与控烟是关系我国人民健康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事,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民族的强盛。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控烟与癌症防治工作。2003年12月卫生部颁布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其中将肺癌防治列为重中之重,同时将控烟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表明中国与各缔约方共同遏制烟草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权利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决心。2005年9月23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发表了针对控烟和肺癌防治的《北京宣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彭玉、中国抗癌协会徐光炜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钟南山会长、中国控烟协会名誉会长翁心植院士、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孙燕院士、我国著名胸外科老前辈辛育龄和黄国俊教授等300多名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专家学者纷纷签字,2006年中国癌症基金会专门成立了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表明中国医务工作者参与控烟和肺癌防治的决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