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池小宁、文兴宇早逝谈肺癌防治

(2007-09-11 22:54:00)
标签:

杂谈

 

从池小宁、文兴宇谈肺癌防治

2007年7月,我国著名电影摄影师池小宁因肺癌终告不治;紧接着,凭《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的出色表演而家喻户晓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文兴宇先生也因肺癌晚期撒手人寰。二位明星都是每天1-2包烟的老烟民。黑色警钟一次次敲响,人们不禁要问:肺癌真的和我们越来越近了吗?

烟草让肺癌成为常见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目前,每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人120万例,每30秒钟有1人死于肺癌,其中中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10%,80%的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年将会有100万人死于肺癌。

是什么让肺癌成为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呢?支修益教授说: “肺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人祸,因为其最重要的诱因就是烟草。 可以说,是烟草让肺癌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同时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大,肺癌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一是因为‘二手烟’作祟,二是因为国内外烟草商瞄准新的商机,开发了‘女式香烟’,诱导一大批青年女性雾入‘歧途’成为烟民;三是对于烟民来说,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被认识,很多烟民开始选择那些所谓的尼古丁含量少的烟,总觉得多抽几根没关系,不知不觉中就又重蹈覆辙(当然很多男烟民也因此受害)。”

吸烟加“六化”是导致肺癌发病增多的重要原因

在9月6日韩国首尔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世界各国的肺癌防治专家都对全球肺癌的高发病和高死亡率忧心忡忡,也因此,发现更多的肺癌诱导因素也是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厨房中的油烟和装修房屋使用的有害物质对肺癌的诱发在这次世界肺癌大会上得到了确证,而新房装修后经久不散的化学物苯则是第一次被确切地‘推’上了罪魁的位置。”此外,支修益教授强调说,肺癌如此高的发病率还与 “六化”有关:人口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城市,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开发成高楼大厦,绿色越来越少,灰色越来越多),环境污染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在部分肺癌高发区日趋严重),生活方式不良化(抽闷烟,喝闷酒,繁重的工作压力使现代人心事重重,甚至产生精神抑郁,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医学现代化(以前由于医学诊疗技术和影像诊断设备落后,未能及时发现肺癌,许多肺癌病人被医生误诊为肺结核等肺部其他疾病,随着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影像诊疗新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癌病人能被及时发现。)

新技术让肺癌病人生活得更好

那么,是否说人类面对肺癌这一可怕的杀手就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细究肺癌的高发因素和临床特点,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还是可以做到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还是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

首先就是要戒烟、限酒、保持愉快的心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被动吸烟。重视并坚持每年做健康体检,每次健康体检都要作胸片正侧位检查,针对于老烟民而讲就更为重要。“比如年龄在50岁以上,如果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吸烟的年数大于400(我们称之为肺癌的吸烟指数),就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健康体检时一定要做胸片正侧位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最好作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痰细胞学检查。早期肺癌还是能在第一时间被筛查出来的。”

而且,即使确诊为肺癌,只要是早期,通过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手段是完全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现在,肺癌治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集中目标,消灭敌人。”支修益教授说,这不仅仅体现在靶向药物的应用上,将来靶向药物有可能代替现有的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治疗肺癌,因其副作用小,能大大提高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此外,肿瘤切除也在向更精确的方向发展。

  “目前早期肺癌最好的治疗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近年来,我国微创胸外科技术迅猛发展,许多医院胸外科开展的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于早期肺癌可以达到根治目的,而且病人术后康复很快。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开胸手术和不想接受开胸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也一样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高龄肺癌患者尤为受益。目前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肺癌技术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已普遍,通过此,部分高龄早期肺癌病人将来不开胸就能消灭肿瘤,实在是个太好的消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