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开在罗布泊寂寞的昙花---刘导

标签:
转载 |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的厚爱,感激-感动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这是生命中永远最珍贵的情谊。也是我成长的动力,我会努力做得更好,此生无憾!
---- 配图:镜中看风月,文:憨土
原文地址:开在罗布泊寂寞的昙花---刘导作者:镜中看风月
我笃信自然,就像那些在朝圣路上笃信信仰的人们。景仰那些在漫漫艰途中不畏艰险实现梦想的人。而在那条漫长而未知的道路上,有多少人是如此多情而又如此寂寞?
昙花一现 只为韦陀
罗布泊对我曾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思念,然而缘分悄然而至,我们终究是有缘的,注定要走上这一遭。
刘导是我们这次进罗布泊的领队和导游。初次见他时,他的英俊和健硕让我小小的吃了一惊。后来知道他是学美术的,还是《图解彭加木》一书的作者,不仅吃了一大惊。再后来一路的相处和了解中,看到这个粗旷男人背后的多情和柔情,着实深深为之震惊。
刘导是新疆喀什人,从小多才多艺,外表粗旷而实则有很重的文人气质。曾多次进入罗布泊地区救援,帮助寻找彭加木遗体。对罗布泊的地质地貌,文化历史都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而最重要的是他爱罗布泊,有着深深的眷恋。
他说:“我和罗布泊有着说不清,分不开的缘分。”
别人眼里的死亡之海在他心里却是梦想中的家园。他说我厌倦城市的浮躁和喧嚣,只有当真正进入罗布泊无人区的那一刻,我才感到心灵的自由和轻松。
刘导今年已经三十好几,却孑然一身。也许曾经的初恋给了他太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难以忘怀。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心底问着远方的她:
“梅,你在他乡还好吗?”
与其说守住初恋的美好不如说是想守住心中最初的纯真。在岁月的演变和沧桑中,很多原本美丽应该留下来的东西,却都像罗布泊一样在人为和天意中,枯竭而死去了。
然而死亡并不是终结。一年只盛开一次的昙花,在花开花落的轮回里,在寂寂无边的黑夜里,依然年年为她的韦陀在黑暗中静默的绽放。
一年中只有5.1和10.1是进入罗布泊的最佳季节。夏季的罗布泊干旱,酷热,令人望而生畏,地表温度高达70,80度。基本上六月以后就不能进入了。曾经的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都是因为在六月后进入而从此长眠于此。风季这里又黄沙蔽日,沙尘暴漫天,根本无法辨别方向,无法行走。
一年中刘导会两次带团进入,在尽量让大家了解罗布泊的同时,他总是不由自主的对着那些遗迹和残垣断壁发出幽幽的感叹。一万年前的罗布泊曾是拥有5万平方米水域的巨大胡泊,而今却干涸成了寸草不生的盐壳地。那些在风沙和干旱中保存下了小河公主,楼兰美女的古墓群,至今仍然不断的遭到毁坏和盗掘。漫漫黄沙里,不时散落的胡杨树棺木和几根古人遗骨,似乎也在向世人昭示着生命的过往和无常。。。
解放初期,这里曾因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而震惊世界。罗布泊千年的沧桑上又添加了放射性核辐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后的很多年,这里连一块石头都不能触碰。曾经有人拣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石头带回家放在鱼缸里,第二天鱼缸里的鱼儿就全部死亡了。
军队撤出后,废弃的军营被风沙和岁月剥蚀。日久天长,它摧枯拉朽的容颜也融进了大漠的苍凉和悲伤。
刘导背对着我们,站在落日的余辉里。眼前的大漠和他长长的身影被落日的余晖笼罩上了一层金色的昏黄。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而今我们双脚踏在漫漫的黄沙上,罗布泊在岁月的长河里是怎样不舍昼夜的逝去了它昙花一现的美丽呢?
极致的短暂中绽放极致的美丽,昙花一现的美丽也是昙花一现的迷离。留下的只是经年的寂寞和忧伤。
刘导年年带团出行的旅途中总有一些或温柔贤良或美丽柔情的女子。她们就像一年来见一次昙花的韦陀。在记得也好,最好是忘记的偶然里,生命在交会时也互放着短暂而璀璨的光芒。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然而昙花一年才能为他绽放一次的韦陀,早已出家为僧,了却了尘缘,他已忘了昙花。昙花所有的绽放都成了一场莫名的寂寞。
我是盛开在沙漠里寂寞的昙花,为一年一次在黑夜里为你绽放。于时间的无涯里,于万水千山间,我已生生不息的活了千年。
我千万年的守候在寂静的大漠,
只为了与你,千万次的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