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克·维拉-马塔斯:变老唯一的好处是会喜欢以前不爱的书

标签:
诺贝尔维拉-马塔斯文化小说 |
(维拉-马塔斯和+Bernat书店的经理孟彩女士)
据说他不会说英文,得请个会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人帮忙翻译。托马斯先生是本地人,他爸是个文学爱好者,听说要采访的事比我还兴奋。
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106/de9a2585684ad4d805911097ae90b668.jpg
(维拉- 马塔斯的签名很有特色,他会画一个戴帽子的人,每次都有点变化。)
B=《外滩画报》
V=恩里克·维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
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106/71cd142f63b418c195d1c9a3e453174e.jpg
(维拉- 马塔斯的写字台周围,放的全是他个人最偏爱的小说家作品,卡夫卡、博尔赫斯、梅尔维尔、劳伦斯·斯特恩、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保罗·奥斯特、胡安·马尔塞、佩索阿等等,当然还有挚友波拉尼奥。)
B:除了小说,你平时爱读哪些非虚构作品?
V:你来之前,我又看了看书架上的书。然后我突然意识到,除了小说,我还真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
书,只有一些文学批评方面的。如果说非虚构作品,我特别喜欢散文和随笔,但历史、哲学都不是我的强项,我想我大概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文学了。如果要我自
己写的话,我喜欢把散文和小说掺合在一起。
B:我看到你书架上有阿列克斯·罗斯的乐评集《余音嘈嘈》的西语版,你也是古典乐迷吗?
V:他在美国很有名,我对他的音乐评论很感兴趣。这本书写的是现代音乐,他指出甲壳虫的音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创见,就是直接来自贝多芬的音乐,我觉得这很有意思。
B:你阅读的口味一直在变还是从来不变?
V:只能这样说,我重读很多书的时候,会发现只有这一次才读懂了,所以人的理解力是一直在深化的。以前不喜欢的书,现在可能会喜欢。变老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个。我现在更能细品《堂·吉诃德》这样的伟大作品。或是花一块钱买本莎士比亚,你会读到最聪明的人讲全世界最好的故事。
B:《似是都柏林》马上要出中文版了,这小说完全是个迷宫啊……
V:
《似是都柏林》如果发展开来可以写成六七本小说,但我更倾向于在一本书里把它们都包括进去,就像第一次写小说的人总想在处女作里把所有的想法都写进去一
样。你先想好一个中心,会发现有更多中心。最后,你才明白中心是在结尾,在最后一句话。死人出现了,他就是作者。当作者再次出现时,小说就结束了。这样人
们会明白,小说的写作是为了反抗作者的死亡。
B:你最新的小说《迪伦的氛围》和《似是都柏林》是姐妹篇吗?
V:《迪伦的氛围》的缘起是一
句话,“天黑时我们都需要有个伴”,据说是菲茨杰拉德写的。我要搞清楚这句话到底是菲茨杰拉德在好莱坞写《三人行》(1938
年弗兰克·鲍沙其导演)的剧本时自己写的,还是他的剧本合作者写的。小说里写的是想象的旅途,但我去了洛杉矶调查。结果我发现当时有 8
个剧本作者,制片人也大量参与剧本创作,那就有了 9
种可能性。其实我面对的是无限可能性,可能一个剧本作者听到父亲说了这话,而他父亲又是听别人说的。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个句子其实属于每一个人。而我一开
始为什么要对这句话的出处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因为一个读者在脸书上问我:“你经常引用的菲茨杰拉德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他说的还是你说的?”她这样问是因为
知道我有篡改名人名言的“恶习”,但她这样一问,我就意识到,我们一直以为这句话是菲茨杰拉德写的,但其实并不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