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69a50ab7hcf3b46606613&690
http://s5/mw690/69a50ab7hcf3b46e39154&690
“古石堂”款薄意松石小端砚
古代人们最早写字是用刀刻,而不是用毛笔和砚,后来用漆号,当然也不用砚,因为砚是用来磨墨的,漆书并不用磨墨,虽有盛漆用具,但不能称为砚,到了周代初期,开始有人用石墨墨汁来书写,而砚石墨的用具都称之为砚,砚的由来应该是那个时期吧。当时所有的砚,都是用瓦改制的,称为瓦砚。它们是经过特别精心的制造,质地坚硬,砚音清脆,绝无沙石粒羼入其间。比澄浆金砖更为细腻,唐代以前的千余年里,写字作画全用这种砚。唐宋时,砚的种类较多,除瓦砚外,有以秦汉砖瓦为砚的,石砚也从那时开始使用的,说石砚创于唐,是因为在唐代以前的石砚并无砚的形状,只是捡一石片,用完就丢掉,所以从未有人见到唐代以前的石砚。端歙砚石均为被发现,用来做砚都是普遍的石片,质地即不太好,做工也不精良,即没瓦砚适用,也没瓦砚美观。发展到了宋代,读书人所用的石砚已经占到当时砚的总数的一大半,自从石砚被发现以后,文人士大夫即很看重,唐宋文豪,书画名家,都很珍视石砚,由此可见砚石之美,吸引人的魅力之大,宋代时瓦砚虽然还在通用,但毕竟比不上石砚,最后终于被石砚所代替而彻底消失了。
石砚的种类很多,但知名的只有几种:端砚便着当其中,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今属肇庆市)端漆,所以叫端砚,以其产地而得名。端漆位于高要县以东三十二里,有一座斧柯山,在大江以南,对面是灵羊峡,峻峙壁立,下际潮水,从江边往山上走三四里到了砚岩,最先到的地名下岩,下岩中有泉水,即使天大旱也从不干涸。下岩中上称中岩,中岩之上为上岩,从上岩转到山的背后称龙岩,龙岩就是唐代取砚石的场所,后来因为下岩的砚石之地比龙岩好,人们就不用再龙岩取石了。龙岩石中色深紫少眼的,水中石色青的,半山石色紫的。山顶石润如猪肝色的都是上等品。端溪到了宋代时已全被水淹,砚工都是在水中采石,所以优质的砚石极为难得。笔者藏有几方端砚,其中有一方清代“古石堂”款薄意雕松石小端砚。
这方小砚做工十分精美,面上雕有二龙戏珠,砚背是薄意山石古树雕,有一方小印“古石堂”。砚两侧有“广学甄徽,雅度宏绰”八个刻工极佳的字。这方小端砚的正面上有四个小眼丁并列一排,历代文房中各类砚种类繁多,如此美的小端砚实属少见,可谓石砚中珍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