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是被自己想死的。不大爱用脑的人听说自杀机率很低。此外,当一个人想自杀的时候,其实这个念头每次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期间如果有打扰,一旦这个念头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往往事后看来,也没多大的事。
所以,心情好的时候,我可以一个人整日整日的宅在家里。郁闷的时候,我不敢。哈哈,所以,我乱打电话,我写字,我出门去,到人群中去。去干点别的,生闷气的时候,千万别闷着,别闷在家里,更别闷在心里。我把我的问题抛出来,并不指望着依靠大家的七嘴八舌,或者问题分析解剖,就帮我把问题化解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我还得自己面对。但所谓的自杀干预,我相信根本不需要由一个学识多渊博,经验多丰富,能力多强的人来做。所谓干预,其实也就是在某个人情绪低落无法自己的时候,插入另一个话题,另一件事,我认为分散注意力和转移情绪才是真正的关键。只要能成功转移,人天生的求生欲和自我开解能力就会自动发挥作用。所以,我一直以为最糟糕的情绪干预就是就事论事的跟他讲道理。堵在情绪中的人并非丧失了理性判断,甚至越是清醒越是低落。理性的认知与感性的接受度发生了冲撞,才是沮丧的根源。所以,情绪上的障碍还要靠情绪上的支持来疏导。所以,当女人歇斯底里的时候,骂她跟她摆事实讲道理永远不如给她肩膀给她手帕拥抱她轻拍她的背来的有效。你只需要跟她说,还有你,还有你支持她认同她爱护她。就够了。无条件的支持没道理的认同。
所有的委屈,都跟事情的是非没关,没有对错,更多的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的认同。我们做了那么多,其实有的时候,不过为了一个微笑,一个微微的点头,一种被认同的感觉。我们的人际堵塞也大多是因为没人让别人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认同。所以,在讲了很多年的道理,都可以做哲学家了之后,才发现,一些的道理都胜不过一个温暖的微笑和轻轻颔首的认同。
会纠结,当然就有内因外因。但从来都是当局者迷的。所以,旁观者的七嘴八舌起码都传递出一种关注之心。对的错的都是有启发的。对我这种貌似灵动,实则愚直的人,这种主心骨过强,有点偏执的自恋的人,其实是需要把问题抛出来敲打的。因为倘若我不这么做,怕是永远会陷入我自己缜密而逻辑清晰的自我思维圈里。越因自己就是开解者,越因自身的观念固执而强大,越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打破。
越自大的越需要体验渺小。是的,我自己偶尔都会受不了自己的自大。所以,出门,去看,去发现,狭窄的自我之外的更大的世界。去接触更棒的人,新的观点,不同的视角。人生就好象在绕圈圈,绕来绕去,看似仍是老问题老地方。有的时候绕着绕着就出来了,抛开了,有的时候,绕来绕去仍在其中。
但不管怎么样,不要躺着不动。去绕一绕吧,谁知道会有什么奇遇呢?在路上的人,总比来家里的多一些遇见的机会。
GRAC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