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fashion时尚 |
“(每个人)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
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生活而活。
不要让别人的观点的舌燥声淹没自己的心声。
最重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
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喜欢这段话,照我妈的说法就是," 没有人能比你更适合做你自己.
所以,你只需要做更优秀的你自己,尽量去挖掘你自己生命的华彩就好.没必要跟人家去比.
妈妈一项相信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不可以被复制和取代的魅力. 她从不要求我们象谁,哪怕相互复制和比较. 我鼓励我们学习和吸收别人的优点.但她深信最有价值的,使我们本身具备的特色.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风格,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生命轨迹,同样的际遇,三个孩子都会做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判断和选择.而妈妈认为都好都对都有道理.她鼓励我们做我们自己.
她说,都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的.关键大是大非上没有问题就可以. 其他的你们自己发挥,自己觉得坦然和幸福就好.尽力了就好.
于是,我们家三个孩子,发展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各自的幸福观,成功观.待人处事的风格也各有不同.我很欣赏我的弟弟们,但我知道那是弟弟的风格,不是我的.我更激烈,更尖锐,更锋芒毕露,也更容易受伤,我常常活在是非之中,我常常觉得弟弟们活得比我宽容,放松和平和. 但我也知道,那不是我.我有我自己的道路,更辛苦还是更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因为我们不同,所以我们各自精彩,谁都不可以被轻易取代!
这是一个有太多指南的时代.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你愿意的话,有很多可供查询的地方.但最后的决定以及决定之后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来买单.
多听建议是对的.但清楚的了解自己.找到只属于自己不可复制也无法取代的优势.清楚自己的弱点.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远比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或者沿袭千万人去拼抢的独木桥式的成功之路要强.我觉得自己这么想是对的.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路更具魅力.
就好比千万人为了考大学,进名校,死读书读死书读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读的书的时候,李想选择了创业,韩寒选择了退学.我并不是说他们是楷模.我只是想说,传统的习惯性道路事实上更多是给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要什么的迷茫者的. 而不是给有清晰目标,主张的人的.而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主张,上了名校又如何?不过多了个找工作的凭据而已. 当然,如果你还处在不断摸索并且累积人脉的过程中的话.那么去名校,去名企是很中庸和安全的路.因为那里的同学都是平均质素很高的人.也许籍由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带动,利用同学之间的人脉,也能成事.
也就是说,传统路线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更关键的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路?这个很重要.
我的经验是,任何路都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你选择的这条路是你擅长的吗? 你擅长读书,或者是擅长搞怪. 关键要进入你擅长的领域. 我自己从不在我不能进入前三的领域耽误太久.我是著名的偏科.放弃我不擅长的,然后集中精神把我感兴趣的和擅长的科目考到前三名.或者是稳定在第一阵营. 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效率.
我妈说,只要我想,什么事都能做好.其实不是这样.我没那么能干,我最近常常去尝试做一些以前不擅长的事,进展很慢.只是因为我觉得必须去学习才硬着头皮在坚持而已.我甚至因此自卑着呢?有的时候也很沮丧.这让我更坚定.同样的时间和投入,产出最大的一定是自己能做的最优秀的东西.
以往,我只做自己擅长的事.以后,仍是如此.把80%的经力放到那些我喜欢并擅长的领域.20%用来学习和补充我不擅长但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
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和个性化的发展之路. 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于个人风格和意愿非常清晰的我是最适合的路.
而如果,你最擅长的是听话做好孩子,那也有你好孩子式的成功模型.
还有一些个人特征不明显,但非常擅于团队合作的.那么就选择协作型发展之路吧.还有的人擅长做人际关系,那么就从事把人际关系做为首要竞争力的行业.
总之,“(每个人)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
这话很对!
GRAC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