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fashion时尚 |
很多年前,看过一本书,叫《Turning Passions Into Profits:
Three Steps to Wealth and
Power》,把激情变为利润。刚在上海开公司的时候,还一度把它当成公司的口号和信条来着。哈哈。
没料到,昨天居然见到了作者本人-----全球著名的NLP讲师或者在我们这叫成功学大师-----CHRISTOPHER
HOWARD。呵呵,很帅!我很喜欢他讲话时的语调和手势。他的英语讲得很快,但奇怪的是你会觉得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楚。我于是觉得有必要买上一盘听他的讲演光盘,用来练习英文听力也好。
我以为中国想钱想疯了,到了国外发现外国人也一样。他有专门的大会场讲演班底,陪着他全球巡回,据说每场都有上千人之多。看了一些他们展示的图片资料,很多演讲在歌剧院里举行,让我想到了周立波。哈哈。外国人听成功学演讲如果真和上海人听周立波那么狂热,那么,你能说老外更爱享受,成功欲不强吗?
邀请我参加聚会的朋友的英文相当好。他也看过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还饶有兴趣的用英文把那七个习惯列了一下,我很惊奇的发现,英文版的居然更简洁有趣。我日益对英文充满了兴趣,虽然底子很差,但也很大无畏的乱说乱用,哈哈,常常闹笑话。但仍然觉得幸福。不成功也可以幸福。我早就知道也有这样的可能。只是我贪心,我想要又成功又幸福,把激情转化为利润,把梦想转变为现实,我还真的这么想的。自信而又神采飞扬。
有些人会把幸福和成功对立起来。但我认为他们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不幸福的人很难真的成功。成功的人最起码是很能在通往成功的过程中时时感到幸福的。而当不幸的感觉降临时,其实你的成功脚步往往也会跟着停滞。这是我最近体会的心得。
这两天身体不好,跟着就情绪波动很大。电话回家,又哭了。说实话,想家想妈妈想弟弟也想念朋友们。在上海时常觉得过的不幸福,每每抓住一些细节申讨谁谁不够爱我。到了英国,什么都得靠自己了,不爱你的谁谁都没了,才发现,其实我们老抱怨不够爱我们的人,不知不觉中其实也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才发现,在国内,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到修车买房装修小到差旅机票酒店日常琐事基本都别人帮忙料理的。我就负责指挥。提要求。呵呵。当时却不觉得幸福,老挑剔人家办事不利。现在连连个办事不利的也都没有了。一切都靠自己了,反而体会出了某些幸福。
所以,成功和幸福有时也是相背离的。有时候,成功会让人忘乎所以的以为幸福是理所当然的奖品。也幸福的时光也往往会流连停住你前进的脚步。偶尔,幸福反而让人平庸的例子也常常见。前男友说你去英国三个月就决定要回来实属浪费银子,我问他那该去多久,他说起码2,3年。我说,如果3个月所学所看所领悟已经超过了来了3年的人那么又何必再浪费我的时间继续。我在这里接触了大量高学历和带了很多年的华人。大部分人给我的感觉是即不成功也不幸福。这里的机会,资源和活跃度也远远不如国内,不知道大家回国后会怎么自吹自擂,但我所见,大部分人的视野反而差给了国内同样学历和愿意奋斗的人。当然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所以,很多人也舍不得放弃,主要是为了出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投资太多,若是轻易回国反而好像对不住那些投资似的,所以,很多人就茫然看不到未来的只是留着。
但我仍觉得很值。亲眼见到了曾经只在书里见到的风景,面对面那些我们仰慕的人物,抛开语言障碍和不同国度的人交流想法。我仍觉得留学是精英教育是必要的环节。出国回来的未必都是精英。但精英们都该也出国看看。然后你会获得更客观完整的视角。这几月的伦敦生活对我头脑思路的启发和改变将令我的一生受益。所以,以后会每年抽时间去海外进修。班里来自台湾日本的很多是短期进修的同学,甚至有只呆二个星期的俄罗斯学生。我其实更赞成他们的学习方式。把跟仍扎在本土,但不时的出去充电和感受不同的文化观点。比一呆五年十年,最后回国连路都认不识,反而丧失了本土信息和分享大发展成就的机会,可惜了。
更高效的用人,更合理的安排工作。然后一定要专门拿出时间了思考和进修。
显然,英国之行我的最大收获在于终于想明白了。要给成功和幸福一个相互转换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相互作用,协同上升。过去我把自己逼得过紧,反而在压力链断裂的情况下失衡。其实有时候少就是多。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极限,学习借力,其实很多事也可以四两拨千斤的处理的漂亮却不占太多时间。
呵呵,所以,觉得这才该是我的真正研究生课题。-----怎样才能,成功并幸福着?
GRACE
后一篇:有人帮我写出了我心目中的伦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