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带领大家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是幼儿园?还是孩子? 是孩子。是孩子让我们有缘相聚在幼儿园,是孩子让我们愿意努力追寻。可是,我们到底追寻孩子的什么?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追寻如何提升孩子的能力?还是追寻我们内在那个渐渐离去的孩子。那个充满主动性、创新能力和智慧的孩子?蒙特梭利曾经借用希腊神话中的遗忘河来说明成人已经失去了孩子天生的主动性、创造力以及天赋的智慧。这就让我们进入了第三个问题:如何找回我们成人内在那个渐渐远去的孩子?。我个人目前的总结,有以下两个:
一、重新给自己定位:大家应该听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要能满足生理需求层次,我们需要有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要能满足安全感的层次,我们需要有照顾自己心理需求的能力。要满足爱与归属感的层次,我们需要有照顾别人的能力,要满足尊重的层次,我们需要具备同理心的洞察能力,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学习幼儿教育的人,需要提升自己的层次,至少需要站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层次;即能照顾自己,又愿意照顾他人,尤其是别人的孩子。可是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的人,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尊重的层次,因为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有足够的心理定力、能相信,能包容,能理解,能尊重。只有这样的成人,才能服侍孩子的精神潜力。
二、参与智性的工作来提升包容力:
蒙特梭利在《教育与和平》一书中为我们呈现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真实心态。孩子透过
工作来强化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服务的机会与对象,占有欲就会萌生。蒙特梭利认
为孩子不愿意占有,只愿意工作的服务心态是根基于孩子天生具备主动自发及创造的
智慧。成人已经失去这些,因此请让我和大家分享蒙特梭利说的这句话:
“幼儿帮助我们得到这样重大的发现:有两条通往人格发展的道路,一条引领人类去奉
献爱,另一条去占有。一条是引领人类去获得独立能力并和谐地与他人一起工作;另一
条是人类成了奴隶并被他所占有的东西所囚禁着,在尝试解放自己的过程中,他憎恨
他的同伴。”《教育与和平》57页
让我们重新成为一个主动积极、充满智慧、创意无限的孩子,这才是我们今天努力的方向,我们工作的目的、我们学习的动力。
希望我们能坚定地跟随孩子,以他们为师,时刻谦卑地向他们学习引导他们的方法,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让我们以愉悦的心情等待,等待孩子的接纳,也等待自己内在的那个孩子重现。
一、重新给自己定位:大家应该听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要能满足生理需求层次,我们需要有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要能满足安全感的层次,我们需要有照顾自己心理需求的能力。要满足爱与归属感的层次,我们需要有照顾别人的能力,要满足尊重的层次,我们需要具备同理心的洞察能力,如此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学习幼儿教育的人,需要提升自己的层次,至少需要站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层次;即能照顾自己,又愿意照顾他人,尤其是别人的孩子。可是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的人,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尊重的层次,因为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有足够的心理定力、能相信,能包容,能理解,能尊重。只有这样的成人,才能服侍孩子的精神潜力。
二、参与智性的工作来提升包容力:
蒙特梭利在《教育与和平》一书中为我们呈现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真实心态。孩子透过
工作来强化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服务的机会与对象,占有欲就会萌生。蒙特梭利认
为孩子不愿意占有,只愿意工作的服务心态是根基于孩子天生具备主动自发及创造的
智慧。成人已经失去这些,因此请让我和大家分享蒙特梭利说的这句话:
“幼儿帮助我们得到这样重大的发现:有两条通往人格发展的道路,一条引领人类去奉
献爱,另一条去占有。一条是引领人类去获得独立能力并和谐地与他人一起工作;另一
条是人类成了奴隶并被他所占有的东西所囚禁着,在尝试解放自己的过程中,他憎恨
他的同伴。”《教育与和平》57页
让我们重新成为一个主动积极、充满智慧、创意无限的孩子,这才是我们今天努力的方向,我们工作的目的、我们学习的动力。
希望我们能坚定地跟随孩子,以他们为师,时刻谦卑地向他们学习引导他们的方法,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让我们以愉悦的心情等待,等待孩子的接纳,也等待自己内在的那个孩子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