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亮现象”与高中英语新课程
(2010-07-10 16:20:21)分类: 反思苦 |
“韩忠亮现象”与高中英语新课程
我最害怕别人讲理论了,一套一套的听起来很吓人。其实每个老师搞教学都有自己的思考,对的或者不对的,在实践中不断的验证和调整。作对了,最后总结出来就形成了所谓的理论。理论是个好东西,可是好的看多了,就象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眼了。到真正自己上课的时候依然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路子教学。本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教学中,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中心,以我的风格为中心,相信自己。在教学中多反思、多交流、多争论、多探讨。冷静下来,经过多年积淀,也许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北方时去过北京四中、上海华师大一附中、长春十一中、东北师大附中、长春外国语中学等一批名校听课,感受良多。但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所不太出名的吉林省的一所县级中学---毓文中学,因为那里有一个实在普通而又很神奇的英语老师韩忠亮。
韩忠亮老师原来是吉林省永吉县某乡普通中学英语教师,后来调至毓文中学外语组。他在几年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特殊条件,特殊思路,特殊方法创造出特殊好的教学成果,在同行中引起轰动,也引起教学专家的注意。然而,对以上所提的几个“特殊”,人们也有大不相同的解释和评价并由此导致种种议论和深深思考。可以说韩忠亮教学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
一、首先,韩忠亮个人业务条件特殊。他的学历是高中,英语是自学成才。和很多英语教师相比,他的英语知识技能并无过人之处。在当地教育发展过程中,急需英语教师,他受命于困难之时,接任务于仓促之间,只经过短时间培训就开始了他近乎传奇性的事业。像他这种条件,能教英语已经特殊,后来竟然教得那个班在全县、全地区英语比赛多次夺得个人、团体第一名,并多次在县、市、省、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这更加使人感到特殊!后来毓文中学给了他更大的施展抱负的空间,他便从田舍直奔重点校,并继续以特殊成绩引起一片赞扬加议论。他教的初中班英语普遍较高,而且在市地区乃至省里英语比赛中都排列在前,而且获奖面大。不仅如此,他们班不少学生的英语口语竟然流畅得连英语专业大学生也感到惊讶。如果有客人参观听课,那些小孩子甚至会找机会在讲师、教授甚至外教面前“班门弄斧”,而后者高兴之余连声称奇!他们班英语晚会表演的节目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不少孩子们满口“BBC”味!知情人知道,这似乎与韩忠亮老师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人们对韩忠亮的议论也特殊:由衷赞扬者有,不以为然者有,不服气的也有。但不论持何种议论,大家都不得不承认韩忠亮英语教学确实有过人之处!”经过对韩忠亮教学的实践调查和理论探索显示,他的教学有很多普通的地方,普通得似乎人人都能容易超过他。有些人甚至面对他的教学成绩和那么多平凡又一般的方法疑惑丛生:难道韩忠亮真的达到举重若轻、返朴归真的境界?
二、韩忠亮现象的核心特点
韩忠亮教学的核心特点就是在交际方面使学生从最基本学习阶段起就迈入实践掌握,尽早运用的正路。他设法使学生爱学、勤学、会学,把兴趣与意识学习巧妙结合在一起,兴趣一直高涨;把成绩与能力都抓住不放,能力一直得到突出;把教与学密切结合,使学生经常可以在脱离教师情况下,沿着一种神奇的“惯性”自主前行。他的教学已经开始接近“教是为了不教”这样一种境界。这与不少初中二年学生英语学习大分化,家长学生苦恼万分的情况比是多么大的反差!韩忠亮的教学也从反方向证明,坚持交际教学思想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靠“小打小闹”解决不了的难题。这就是韩忠亮教学所指出的交际之路。
三、他的教学方法中体现了“三个打破”思想。
1.打破以为教师中心。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都表明,第二语言学习可以非正式在该语言环境中自然学到,而外语则需要由教师正规教,至少在入门阶段尤其如此。但是传统外语教学却把正规学习禁锢在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观念中,导致很多弊病出现。冲破这种禁锢,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理论支持和创造性工作。韩忠亮同志首先从自身条件和经历出发,坚信以学生为中心,下决心把“宝”押到学生身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破除教师中心的旧习。他在工作中把精力放在“爱学、肯学、会学”习惯培养上,设法在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自己往前走的愿望。他不仅利用适当机会讲英语用途,学英语意义,而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使学生从听、看入手,使学生接触标准优美的发音,规范工整的书写,有趣生动的场景,可意会难言表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外语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溶合于生活的功能,感悟到语言的自然美,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韩忠亮在教学中还坚持凡是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的地方,就充分利用以代替教师讲解。他这样让学生直接和活生生的英语见面,直接主动地吸收、了解、练习和掌握,而他自己则从旁指引、辅导、解疑、帮助。他的学生就这样很快地进入跟录音学,跟录像学,跟英美人学,跟同学互相学的境界。教师不再说“follow me”而是要求大家“follow yourself”“follow the native speaker”使教师中心得到有效克服。学生们在这种外语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语言材料,交际运用,而且增强了语感,领悟了非语言材料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开始尝到自己学习而不全靠教师的甜头。这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和独立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意义上讲,韩忠亮已经不是一般地在教英语,而是在教学生会学习,探索人生。
2.打破以课本为中心。
现代外语教学也不会轻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本又不受课本的束缚,一直也是外语教改的难题。韩忠亮在教学中依据增加语言材料输入的思想,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也使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的学习。如录音、录像《新概念》、《英语900句》、《跟我学》、《瓦尔特和康妮》等。使学生既学课本,又能充分跳出来,在广泛的生动材料中让所学词汇、语法及语音与有关场景结合不断反复再现,从而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将有关词汇语法语调的意义生动具体地显示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能跟着材料的科学设计自动地参与练习,积极进行思考,从而使外语学习的方法升华到更高境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单纯学习课本很难达到的程度。突破了课本中心可使学生兴趣大增而且持久,语言信息大增而且容易吸收,学生们很快就能深刻感觉到,课本上的英语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真正有意义的在于用一种语言表达接收传输信息,利用它去学习、了解、享受生活,创造生活。在这方面,语言学家们和教学专家们不知吵了多少年,而孩子们却通过这种教学法很快就领悟了书面语和口语间微妙的关系。这种结果完全得益于他们的老师走的不只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新路子!当我们看到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像喝苦药一样吞咽着知识,而是为了获得一项有益工具,练成一种别人不会的“能耐”,这时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前进了。
3.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现代课堂教学仍然是外语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是在课堂每天上几十分钟课,就能教出很强的交际能力,这只能是良好的愿望。不论教师怎样设计,学生怎样努力,没有课下课前有机结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其实,严格地说,这种愿望本身也是课堂中心的观点反映。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外语在本质上也同样不能单纯在课堂上学就。如果把它局限于课堂,就很容易纯粹把它当成一门课,甚至一门知识来学,于是自然就离开交际的目标越来越远。现代外语交际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把外语从课堂中心的旧框中解放出来。韩忠亮就是出于这种认识,下决心从课堂中心跳出来,走一条课内课外结合,课内课外不分的路子。而且具体操作时,也是一种课内课外不分的做法,使得很多教师不以为然。他使学生新课旧课结合,复习讲新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练习都纳入到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有趣的言语活动中去。不论听录音、看录像、讲故事、学歌曲,还是角色扮演或两人对话,都是在本年级所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有新课,有练习,课外活动,业余自学也有新课又有旧知,不分课内课外,总是环环相扣,有序进行。参加这些活动,他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用一种新语言搞活动,交换思想,或做实事,并不是在学什么。活动中,他们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在成人眼里他们可能会是可笑的,而他们自己却只知自己在用英语,享受外语的乐趣!他们于是就在自然的兴趣挟裹下超越了外语学习正规的意识学习阶段,进入一种近似于英美儿童使用本族语的那种自然学习境界。这种学习的自娱性质、交际性质是一般课堂难以具备的,因而其效果也是一般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如果你到韩忠亮的课堂,会发现他的课经常不存在复习课,讲新课,语法课等明显区别。他的课堂有的是师生间,同学间就某些问题、某些题目进行的对话、讨论、表演,真是成了师不师,生不生,新不新,旧不旧的一堂课。知道情况的人说这是课外学习的延伸,而他的课堂教学也自然伸展到课外。因此,他的课堂不一定在着意教什么,学生们也不一定固定地学什么,他的课上课下充满的是多种言语活动,用英语去表达、探询、交流、做具体事。这不正是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所追求的用言语做事,用外语交际的境界吗?肯定地说,这种课上课下的交叉融合的方法很特殊,师生也都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韩忠亮自己乐此不疲,而学生们也都乐不思蜀,成为他教学的另一称奇之事。韩忠亮破除了三中心的旧习惯,因此他不像很多教师那样力量花在课堂,经验出自课堂,艺术与方法表现在课堂。他淡化了教师作用,又使教师的作用无处不在;他淡化了课本作用却又使学生接触了很多活的“课本”;他淡化了课堂作用却又给学生找到了更广阔更生动的课堂。听他课的人感到韩忠亮的课再普通没有了。这就是他的教学又一奇怪特色。
总之,韩忠亮教学法有很多特殊之点,但仔细琢磨,又有很多普通的地方。所有这一切,其他绝大多数教师也许并不缺乏,或者经过努力都一定能做得到的,加之韩忠亮本人语言素质和运用功底并不比其他人高,他所具备的其他自然条件也不比其他人优越,因此,他能做到的其他的老师也能够做到。韩忠亮说过一句话:“我要用自己的一勺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乃至无穷之水!”这和传统的观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有着意味深长的本质上的区别。高中英语新课程给了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一个新的思考契机。但是我想说的是:
别被新的东西吓倒,也别把旧的东西抛掉。从韩忠亮现象出发,教出自己的个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