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到了“terrible
two”的阶段,每天有无数次在挑战着我的耐心,身边有的妈妈朋友说你脾气真好,换做我非揍不可。我开玩笑说:“我现在的好脾气或者说没脾气全是被这个小家伙一天天磨出来的,换句话说自从有了她,我的后半生直接被华丽丽地改变了!
当宝宝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主见,她不再愿意听从妈妈爸爸的指挥,而是开始根据自己此时此刻的兴趣和情绪来决定是否照别人说的去做,喜欢按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做事,而这些要求在大人们看来往往是无法理喻的,如果宝宝的要求得不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对于这样的行为,很多家长会理解为“胡闹或是任性”。我倒不愿意把这样的标签贴在孩纸身上,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非要时时刻刻受大人的控制和摆布呢?每天和女儿在一起,我试图用她的眼光来看世界,能多多少少理解一个倾心追求独立的孩子,在成长中时时处处所遭遇的沮丧与烦躁,其实孩子并没有错,只是家长的限制太多,思维有时过于常规化!
举个例子,昨天吃过晚饭,Amy拿着她的布娃娃来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开始冲,水哗哗流,洗手间一地水,她姥姥闻声过来,看着水就这样白白流走好心疼,地板也被吧唧脏了,马上阻止她把水龙头关掉,可刚关她就哭,来来回回好几次,Amy死死按着水龙头嘴里尖叫“不要不要动!”一边是孩子姥姥急得急赤白脸,一边是Amy哭得像个泪人,我在一边看着有点心疼。我想起正面管教里的“抱抱法”,先是温柔地蹲下来,看着她,然后伸开双手说:“来,妈妈抱抱。”等她在我的怀里慢慢平静,我问“Amy是不是看你的布娃娃有点脏,想给她洗个澡啊?(她最近很喜欢角色扮演)”她哽咽地点点头,我接着说;“Amy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可是你看,水哗哗流走了多可惜啊,地板上也都是水,妈妈还要擦多辛苦啊,我提议咱们接个盆洗好不好,妈妈陪着你一起给布娃娃洗香香,就像Amy洗澡要用浴盆一样。”她抹了抹眼泪说:“好”。我妈说你就惯着她吧!一耍手走了。我没有说话,拿了个洗脸盆陪着女儿给娃娃洗澡。
其实当时我想跟我妈说“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他的敏感期,Amy现在正处于对水的敏感期,就像有一段时间是对沙子的敏感期,大人不应该太限制她,要多尊重她的成长规律,变通一下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这样才能跟孩子更好的相处。”但这些话我没有当着Amy的面和孩子姥姥说,因为我知道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她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早在Amy出生时我就跟家人达成两点共识:第一)孩子摔倒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不要扶,让她自己起来;第二)如果家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尽量不要在她面前发生冲突,最好私下里商量探讨。不要当着孩子面指责其中一方哪哪不好,这样会让宝宝觉得被指责的一方没有威信,降低在孩子心里的家长形象。
所以我还是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姥姥针对那天发生的事说一下我的教育观念。呵呵~~
其实吧,我感觉家长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通常容易犯“火上浇油”的错——孩子的坏情绪已经像火山那样一触即发,父母还要当众呵斥一番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导致后果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在“暴风雨”来临前夕,父母能慈祥地看着孩子,温和地安慰和劝说,轻描淡写地替她解围,并迅速把她带离情境,孩子心中的那团火,可能就不会熊熊燃烧起来。
我总结:在一场“战争”即将爆发时,在我的孩子“最不可抱”的时刻,我选择抱抱她,这就是拥抱的力量。记住:不论什么情况,妈妈的镇静,是安慰宝宝的最大前提。而妈妈的怀抱,是最好的安慰剂。
在应对《"terrible
two",妈妈有好办法(下)》中我会写从亲身经历中总结的另一个办法,先起名叫“此处无声胜有声”吧。CU~~
http://s14/middle/69a19982tb67926f3da3d&690two",妈妈有好办法(上)" TITLE="应对"terrible two",妈妈有好办法(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