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和风速》教学反思
(2017-09-27 13:47:30)分类: 教学心得 |
《风向和风速》教学反思
在教中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本课的教学过程既有成功也有不足。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我在设计《风向和风速》这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两次室外观测风的活动。第一次室外观测风,目的是了解学生观测风向和风力的已有经验,从而找到本课知识的生长点。学生观测风的同时要填写一张观测表,内容包括:现在的风向、现在的风有多大。要求写出理由,而且理由越多越好。第二次观测风是在学生学习了目测的方法后进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用所学的方法对风进行观测。前后两次对风进行观测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搜集证据的过程。各个小组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他们观测风的第一手资料,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亲身经历了两次实际观测风的过程,不仅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也增长了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注重观测结果的汇报与交流
这节课,为了促成学生回顾、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我注重让学生进行汇报与交流,进一步深化认识。第一次对风进行观测后,我让各小组均把他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展现出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全体同学面前展示本组的观测结果,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发言。这样就营造出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第二次汇报观测结果,先找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结果再进行交流。最后,采用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当小小气象员,播报他们自己观测到的风向和风力,还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来播报风的情况。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汇报与交流的活动,能够逐渐使学生做到尊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实际观测风的探究活动,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不足之处:留给学生实际观测的时间不充足,导致部分学生观察的不够细致,解释观测结果的理由比较单一。本节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风向和风力。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人为规定的,可以把这一信息在课上渗透给学生,以便使他们逐渐的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