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官窑张家造之迷
标签:
文化收藏历史教育财经 |
分类: 艺术品鉴赏 |
一、汴京官窑
进入古瓷收藏界,自然就绕不开宋瓷,因为人人都知道那是辉煌中华陶瓷史上最伟大的一座巅峰,宋代五大名窑的成熟作品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是无数收藏爱好者毕生搜求的对象。但是,因为金元入侵的战乱,太漫长的历史变迁,宋瓷这座宝山自然就有很多未解之谜,汴京官窑以及张家造、王家造就是其中之一。
现存文献南宋顾文荐《负喧杂录》中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是有关宋代官窑最早的文献瓷料。但因历史原因,北宋皇城已为黄河数次决口之黄土所埋,该窑窑址已不可考,就有部分学者认为汴京官窑不存在,传世北宋官窑器应是汝官窑。但从传世尊、碗、洗等器物来看,北宋官窑器有它自身的特点。加上现在汝窑址已真相大白,拿汝官窑器与汴京官窑作品是无法混为一谈的。
其实我认为汴京官窑是否存在,根本不是问题。目前现世的宋瓷中,实际有“汴京官窑”款的存在,与文献记载一致,就完全可以证明北宋设置了窑场专供皇室用瓷。下图是两件带有“汴京官窑”款的宋瓷:
http://s14/small/001VTLoFzy7iCOBVzUV1d&690
http://s7/small/001VTLoFzy7iCOzQK7I66&690
前面一件是杨永年先生的藏品,他17年3月在新浪收藏发表文章《汴京官窑的反省:这才是国家软实力》,文中论证了汴京官窑的存在,并展出其自己这件官窑玉壶春六棱瓶。
后一件贯耳瓶,是本人早期收藏,两只都是汴京官窑底款,印刻、文字也类似;口沿及圈足黑色也是相同,也就是说他们胎体都上过黑色护胎釉;器身都是类似的鱼鳞纹片,据研究这种鱼鳞纹最先出自汝窑,宋之后鱼鳞纹片无人可仿(目前网上有资料说已经能仿但与老器差别还是肉眼可识别)。下面是贯耳瓶的微观图:
http://s7/small/001VTLoFzy7iCOziSSqe6&690
http://s11/small/001VTLoFzy7iCOF0uRY5a&690
微观气泡、土沁、二次结晶等特征明显,釉面圈足自然老化无人为做旧,胎土细腻呈白灰类似文献记载的紫金土。根据这些微观自然老化的痕迹,可断代到北宋无疑,手感沉重施釉肥厚是官窑特征,加上胎质细腻的程度,必然是不计成本的官窑器。
经过对上面两件官窑器的对比、印证、观察和分析,两件都是汴京官窑真品无疑,那么也就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汴京官窑一定是存在过,只是遗址有待进一步发掘而已。
二、汴京官窑张家造
雅昌论坛上有个藏友展示了一件他的藏品,底款是汴京官窑张家造,被多人质疑甚至直接断为现仿。雅昌图录里最新出现有17年11月8日香港劳伦斯国际拍卖上也出现过一对官窑花觚,底款为汴京官窑张家造。另一新浪藏友博文中也展示了自己收藏的一件双耳折肩瓶,底款也是汴京官窑张家造。如下图:
http://s14/small/001VTLoFzy7iCOAk3E19d&690
http://s14/small/001VTLoFzy7iCOA5RF31d&690
其实要证明这一点,只需要鉴定一件汴京官窑张家造的瓷器是真品,即可。下面是我手上的一件双耳玄纹敞口葫芦瓶,底款是崇宁五年汴京官窑张家造。
http://s2/small/001VTLoFzy7iCOCjpehe1&690
器型古朴端庄,釉色月白,满身金丝铁线纹,圈足施酱色护胎釉,这些是哥窑典型的特征,但底款却是汴京官窑张家造。如果这件是真品,那显然是官府征调哥窑张姓技术团队进入汴京官窑,该张姓团队的出品被命名为张家造,是最合理最符合那个时期的称谓。下面是该器物的一些微观图,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确定真品到代。
http://s7/small/001VTLoFzy7iCOBKk3c36&690
http://s14/small/001VTLoFzy7iCOBxp2B8d&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