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achesis_in_Elysion
Lachesis_in_Elysion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346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逃离的边界

(2015-03-29 19:26:24)
标签:

吐槽

分类: 隨筆


又是一年一度冬春交接时最难过的时候。南加的冬天已经是好的,相对暖和,日照也慢慢长了,但大概是生理节律使然,每年这时候都像换一次药一样,失眠得一塌糊涂。有时候十点睡三点醒,出门开到海边坐到六七点,滚回学校上课,装作和各位凌晨锻炼的早起鸟儿一样若无其事。

搬家这事倒成了我的救星。因为有活可干,而且是分类整理一类的重复劳动,大可在失眠时哼着小曲(不能是《龙船调》)愉快进行之。况且我其实满喜欢收拾箱子的,大概从小搬过太多次,记忆深刻的缘故。也喜欢家居布置一类,小学时还做过类似的剪报本(别人都是收集国家大事、主题新闻、流行彩妆、菜谱食疗、生活技巧,只有我恬不知耻地剪房地产广告),在九十年代末天津高潮迭起的城市化进程之中,见到各种装模作样的样板间就两眼放光,当真应验了《格调》里对七十年代中产阶级的讽刺。

后来从哏都搬到帝都,小学,初中,高中毕业,一直在海淀,大学去了香港,家长才从码农气息浓厚的大海淀搬到传说中国际化的CBD圈(juan)。对于北京的不同区域我保持着不同程度的敏感度和亲近感——从起初不喜欢朝阳人的装腔作势,到后来活动范围不跨过中轴线的典型朝阳人,大体上也是距离产生美。就像后来对香港的感情,更确切地说,是对上环到铜锣湾一带,九龙城后街,青衣城、浅水湾、科大校园的深山老林这几带的感情。对深夜的爱也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那些年的夜晚暴走记录里,在帝都只能沿着长安街吸吸尾气(那时候还没有PM2.5),在香港却可以沿着科大的海边走到旭日东升。奇怪的是,看到理应诗兴大发的图景,却觉得兴味索然,会宿舍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倒头便睡。

所谓人无中二枉少年,那时候一心觉得自己不快乐,嫌这城市太浮躁,想着欧洲,想着美国,以为换了一个环境一切都会有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其实都是一样的。况且快乐算个屁,不就是多巴胺和5HTP吗,鸡汤哲♂学去死去死。

这几个月开车,因而看到了SD非常不同的一面。半夜开五号高速的感觉非常之好,和堵在四环上的诛心之感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一过十二点,城市变得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样透明,流光闪耀,安静得没有人声。这和在尖沙咀码头吹着海风的夜晚是多么不同啊。

所以我也变了一些。以前会抱怨的,现在已经懒得抱怨了——不是因为成熟而是因为懒。以前会为【不快乐】这件事而不快乐,现在已经接受了:这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对生活有要求,有抱怨,因未满足的欲望而痛苦,这些都还是有追求和上进心的表现,但对我来说这些竟也无关紧要。这种心态甚至也谈不上感恩。我承认我不是泪腺发达的料,很难为什么事哭起来,除非是遭遇了极端的不公正。这种事前几天刚刚发生过,要是几年前,我估计要怀着高考后那种耿耿于怀好几年的心态,现在看也就是laissez-passer罢了。世事很长,人生短暂,即使没有什么值得纪念向往,流连于悔恨毕竟是不明智的。

这些日子里惟一一件与现实世界相连的事情,前几天李光耀的逝世。我对新加坡有两点非常之好的印象:1)大三上学期选了一门关于东亚与东南亚政体的课(也是我最欣赏的教授开的),写了关于新加坡的论文,对李怀有当代腓特烈一般的深刻印象;2)那年年底去新加坡考了GRE。我喜欢这座城市精神洁癖的气质,与香港那种杂乱的市井气形成对照。但是谁知道呢?或许喜欢只是因为不熟悉,向往只是因为没有选择。当年念念不忘未名的荷花池只是因为去了香港,不忘欧研只是因为学了政治学;如果有一天后悔没有读博,肯定是因为“没有读博”。

年初重新看了一遍大学时的校内日志。那时候新年总结总是很幼稚,总是写到要去XXX玩,要做XXX事,要收藏XXX物,以证明自己多么热爱生活。现在想起来这些言辞背后充满了苍白的恐慌。因为我其实没有多么热爱生活,所以需要这些事情来填满它,来证明自己的生活有许多目标和追求,并不真的那么空洞乏味。但现在我很乐意承认生活的空洞乏味。空洞就是它的本质。总有人以为他们的生活不够好是因为缺少什么;其实不,恰恰可能是太多了,太过了。

今天看到有友邻提出“十几年来一直在逃避世界”的问题。我想,或许真正的问题就是把逃避世界当作了问题。如果你理直气壮地以此为美,who cares?你以为所有老板都像拿破仑那样关心员工/士兵的私生活吗?

原子化社会其实不算太坏。孤独也不坏。不求上进也不坏。最可恶的是那种不肯原谅过去的心;如果抱着悔恨不肯放手,再好的都不会令人满足。所以浮士德最终没有能让那美好的一刻停下来。他要么升入天堂,要么坠入地狱,但我们只有这尘世的瞬间。

两年前我曾矫情地以为生命里所谓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了。现在我知道这都是屁话。根本没有什么美好时光——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平庸的生命,美好与伟大是另一个维度里的形容词。但是我们还有音乐,还有他人留下的不朽之物可供观照。 我祈求遭到忽视的神让一个人——即使几千年中只有一个人!——查看到那本书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即使我遭到凌辱和消灭,但愿您的庞大的图书馆在一个人身上得到证实,哪怕只有一瞬间”(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

 

Lachesis

2015.3.25 @SD

逃离的边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