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畔太保庄传奇
标签:
杨义安杨博然善处斋博然工作室霸州苑口 |
分类: 我的博客 |
在雄安东城,文安、霸州交界处有一个传奇的村庄,大清河穿村而过,把村庄分为两岸,北岸为霸州辖区,南岸为文安县辖区,提到这个村庄的名字,畿辅之地数十里洼淀远近皆知。乾隆行宫、淀神庙、还有地方戏曲,不老的老调,这些风物都有着神秘的传奇故事。
春天,我们沿着大清河千里堤,闻着花香,伴着鸟鸣走进了这个传奇的村庄——太保庄。
太保庄在大清河上,为古黄河入海之主脉,远古时期,周边河流纵横,支流交错。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人开永济渠
宋代水长城上的重要堡垒
揭开太保庄的神秘面纱——地理位置
展开大清河长卷,不难看出太保庄的位置,处于东西两淀中间地段,此段河道呈弓形,太保庄左苏桥,右新镇,三庄呈猗角之势,故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而更为奇特而少有人知的是,从北京紫禁城一路南穿,太保庄恰在一个经纬度上,岂非奇哉!从风水上能看出它的数理来,这些都不算奇怪,还有更神奇的故事需要我们以后慢慢道来。
太保庄淀神庙
太保庄有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庙宇“淀神庙”,淀神庙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明清时期,大清河流域常年水患,民不聊生。乾隆年间,高宗皇帝曾数次乘船经大清河到西淀视察灾情。
传说,有一次乾隆来到大清河岸边视察堤防。忽见天空中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鵏落在岸边鸣叫,乾隆连忙问身边随行的官员:“这是什么鸟”?可是官员中竟然没有一人认得此鸟。随行宰相刘墉急中生智回答说:“此乃淀中的神鸟,名为淀神鸟。”向皇帝乞庙以佑洼淀一方平安,乾隆闻听,龙颜大喜,立即下旨在此建淀神庙,并为御笔题字,后人将乾隆的御笔刻在石碑上,修建了御碑殿。
大清河畔有一句民谣;“先有天妃祠,后有淀神庙”。让我们穿越到283年前,乾隆元年,大清河一带土地改井田为屯庄,由霸州防御管辖。乾隆第二年,大清河、永定河流域水灾严重,遣侍卫松福到霸州、文安赈济灾民,《高宗本纪一》记载;“在乾隆皇帝即位十年内,大清河、永定河重大水灾有四次之多,受雹灾一次。”洼淀民众深受其苦,民不聊生,有屯田众人在苑家口天妃祠打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清政府为缓解民众闹事,调运奉天米粮,延大清河设立济民铺,接济州民。
乾隆年间,高宗皇帝曾多次经大清河到西淀视察灾情,考察选址,因太保庄水域狭窄,曾多次分洪,又占天时地利之便,决定在此兴建淀神庙。这正是;“京南洼淀水患生,累使灾民多怨情、中华终归成一统,留下传奇承圣聪。”
百年传承——太保庄的老调梆子
太保庄揆文奋武之地
图片由“博然工作室”出品,转载保留“博然工作室”署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