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life南国的影评,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
总觉得该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写点东西,或者说该为李睿君写点东西。见过导演本人,从外表到谈吐,你会觉得,他真的不擅长迎合和讨巧,但在电影表达上又是个特别有诉求的人。
一路走过,他俨然已经蜕变成一个成稳的电影人。这样不会宣传自己的纯心老好人李老师,不帮他宣传真的心有愧疚一般,即使我也是万千人物里的小齿轮,还是想替他说一说什么。
“所有热爱电影的人都是特别热爱生活的人,都是特别特别友爱善良,也比较单纯,我希望你们能把那种善良和单纯继续保持下去。”这也正是作为一个同是学电影的我所喜欢他的点。

别来无恙,李睿珺真的初衷没变,驾驭片子也越来越精细。《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较之前《老驴头》系类片子各方面打磨的都可圈可点,故事简单,感情朴素,隐喻众多。航拍的成熟运用,小演员的调教和演技也都诚意满满。汤龙小朋友和李师傅合作这么久,果然怎么看怎么喜欢他。憨厚、倔强而又不失犀利和善良。除了美轮美奂的沙漠摄影,更喜欢从头到尾的哀伤和淳朴,生活在城市化小资的我们,已经太久没有恢复自然生活的初心。
我看到的李老师也越来越接近大师格局了,总有人是为电影而活。看到此时的他因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的认可,貌似也终于混出来了。看到方励也与他携手合作,看到业内和观众也越来越喜欢他所带给人的思考,我终于也放心了!没错,他值得被尊敬,这么纯心的做人,怎么能做不好电影呢。内心里早年已经把李睿珺归属于值得学习的电影人那一类。耐得了寂寞,简单纯心,坦诚又可爱。

对农村题材的那种自然混成的魔力,使他在呈现农村环境下的老人面对死亡时,情怀上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点点伤感,他三十二了,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更像一个老人”。我想这也是他片子所惯用的小孩和老人角色的原因。
阔别《告诉他们 我乘仙鹤去了》几年了,因为《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的出现,再次拾起小河的音乐,再次拾起当年看李睿珺时的喜欢,只有越来越喜欢了。
回到家乡拍片的初始,那些一辈子也没走出村子的人的嘲笑。那种成为村里茶余饭后的笑料所带来的失落和悲哀,我能想象,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想通过电影来探讨一些人性时,被长辈们犹同表演一样看待的悲哀。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却走进了狭隘的墙角。这样的病态,他一定很失落吧,他会怀疑自己该不该做一件喜欢了很多年的事,甚至活不明白吧?是的,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也只能是我们记忆里的那样,回不去了。开始怀念那个16岁的自己,每天晚上和伙伴们捉泥鳅逮田娃的光阴,好像从那时候起,我们再也没长大过了。

“曾一个长者对我说,你看男人在外面辛苦打拼,其实回家所求无多,只不过想下班回家有口热饭吃,有口热汤喝,有人在家等着你,你累时有句宽慰的话。所谓的高官俸禄、锦衣玉食、宝马貂裘都比不上这个。” 我深以为然。
《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其实更让我想起老家的回忆。想家了,想那些夏天一起的小伙伴,想家里那一盘饺子一碗面和村子里那条河,这些是心里最软的那块儿。那一年我才几岁,如今已经22岁。
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的00后会不会认同上一辈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有那么多农民,每个阶层也都有属于在自己的边缘,生死轮回,告别一代又迎新生。生存在同一星球的人都是一样的,所有人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这个星球上演,并无差别。在这样的现实生存里,很感谢李睿珺用做了一个有良心的记录,我什么都没有,而我终究还是要走到我拿起导麦的路上。

这世界上有一种鸟它总是一直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没有巢窝,浪迹天涯。
比尔盖茨的偶像洛克菲勒说过,任何梦想只要对自己说十万次,它必定会实现。我甚至在前人的电影路上看到不久的自己,但我依旧会做自己想做的电影,即便会负债负累。但一定是做自己想做的,其实李睿珺真的在很多层面上鼓舞了我们这些热爱电影,心如狂澜的少年。谢谢在这个深秋,你在我的心灵深处深刻的走过。某一天,我一定会回头看过自己每一次的观影记录,我会很欣慰的对自己说,就是他啊,曾深深的坚定了我做电影的那份纯真。谢谢啊,导儿。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life南国的影评,个人微信号:gyx110417937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