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石虎臣与石家卡

(2015-03-24 12:55:53)
标签:

转载

石虎臣与石家卡

何先龙

贵阳市现存古建筑中,纯军事建筑并不多,军事关卡更是极其罕见。在开阳县与瓮安县交界处,至今仍保存着清代咸同时期军事关卡——石家卡虎视关,是贵阳已调查发现的唯一古代军事关卡。石家卡原有三关,位于开阳县花梨乡花梨村和十字村,与咸同战乱时期滇籍贵州历史文化名人石虎臣密切相关,是石虎臣为镇压何德胜领导的黄号军而建。

一、石虎臣其人

据咸丰贵阳知府刘书年《黔乱纪实》和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等载,石虎臣,云南昆明人,原籍浙江会稽,道光二十九年(1849)云南省解元(举人第一名),咸丰二年(1852)进士,以知县分发贵州,1855年署开州(今开阳县)知州,到任大减粮价,捐资疏浚州城沟渠,百姓欢声震天;断案公正,有诉立断,监狱为之一空;次年调署安平县(今平坝县),由于开州上千百姓到省城请愿坚决要求而留任开州。1857年开州百姓建石虎臣生祠以祀之,在封建时代是莫大的殊荣。当时何德胜领导的黄号军起义与贵州其他各地农民起义及太平天国起义相互呼应,此起彼伏,贵州自古号称贫瘠,军饷基本靠邻省协济,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浩大声势,贵州协济银两根本无法筹措。1858年,石虎臣带头捐资助饷,发动开州各地士绅捐银开办团练,在各地险要处筑营自守,全州官府支持建立的著名营盘就有28座,号称开州28营,其中以佘家营和何家营最著名,佘家营营主佘士举和何家营营主何正观因此被推举为28营总团首和副总团首,开州最早在贵州形成了全州一体、各地联动的防范黄号军体系,石虎臣因此令农民起义军闻风丧胆,目之为“石老虎”。由于何德胜黄号军咸丰八年底攻破瓮安县城,占据玉华山为大本营,石虎臣咸丰九年正月初三(185925日)奉命出征瓮安高枧,正月十三日(215日)进至枫平五道河十三拐即陷入大股黄号军重围,石虎臣战死,黄号军恨之入骨,挖其双眼、割其肾而去,直到七天后开州团总佘士举等再次攻入瓮安十三拐一带,才在当地百姓帮助下找回石虎臣遗体。咸同之乱平定后,光绪五年(1879)又专门下旨建石虎臣专祠祀之。

二、石虎臣兴建石家卡

据《黔乱纪实》等载,1858年,为防止黄号军从平越(今福泉市)和瓮安取道开州围攻省城贵阳,清廷令石虎臣以开州知州兼办平越、瓮安军务,石虎臣于落旺河外筑三关,并拨团练驻守;参与建关卡的有乖西长官司正长官杨永观、府经历马华丰等,三个关卡选址在开州、瓮安交界处交通要道险要地段山丫关口处:从西向东依次为虎奋关、虎威关和虎视关,其中虎奋关西临天然河流马路河(又名浅溪),河上仅道光二十六年(1826)所建马路河桥可供人马通行。由于为石虎臣率绅民所建,故三个关卡总名石家卡,三关则取石虎臣的“虎”字并分别结合地势得名。民国《开阳县志稿》引石虎臣《虎奋关碑文》云:“余承乏开阳,于兹三载,凡山川形势,周流殆遍……召二三父老为坚壁清野计,于形势险要之地,筑关凡三,虎奋其一也。关成,扼平、瓮之冲,褫苗教之魄,既得地利,复杖人和,新场一带,可以言守与战矣。”可见石家卡三关及其天然护关河马路河扼开、瓮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建好后黄号军几次攻关均未攻破,石虎臣因此被誉为“黔中柱石”,足见石家卡不仅确实地势险要,而且建筑坚固,易守难攻。1859年五月黄号军改变策略从他处绕过石家卡首次攻入开州,接着又数次绕道攻入开州城。因此石家卡受黄号军起义影响不大,得以几乎完整保存至解放初期。可惜解放后虎奋关和虎威关已全部拆毁。

经过文物普查,开阳县花梨乡十字村虎视关、花梨村虎奋关观察哨口及石家卡天然屏障1846年马路河桥及建桥碑等基本完整保存至今。其中,马路河桥为单拱石桥,条石建成,桥长11米,桥宽4.2米,矢高(拱桥两拱起券点连线到拱顶最高点垂直距离)4米;虎视关关墙也为条石砌筑,牢牢锁住瓮安进入开阳花梨的最后一个关口,现存关墙长20余米,墙基宽2.8米,残高4~8.5米;关门保存完整。

石家卡是与贵州历史文化名人石虎臣和黄号军起义密切相关的重要军事遗存,对研究咸同军事史及黄号军起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也是贵阳地区现存唯一的古代军事关卡。http://s1/mw690/001sMgWrgy6QEcTXekE50&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