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雨三农20160103】救灾光发钱,等于养蠹虫

(2016-01-03 23:29:46)
标签:

杂谈

文/林成龙

老妈有一包半新衣服想托亲戚的亲戚寄回乡下给亲戚,我连忙制止住她。我说,这包衣服不差的,老家那边的人又不是特别等着穿,完全没必要托别人的手去送到。一来,你无端地欠下了一个人情,还起来,可大可小;二来,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中途被人把其中的好衣服拿走,剩下差的给人,那你难道要因此与送递人翻脸吗?这是下下策。还是等以后回去时,亲自带回去也不迟。

同样道理,政府有钱,想要惠及个体的老百姓,就要想方设法把有限的金钱亲手送到最有需要的群众手中,不要经过第三方的手。不是说不相信自己的干部,而是经多一手,难免会被揩油。人性就是这样,无数的事实早已证明这点,何必还要再次考验人性呢?这无非是引人犯罪罢了。而现实生活中,专门侵占政府的钱的蠹虫,绝非少数;蠹虫侵占政府的钱,更绝非少数。

譬如,某地遭遇20年最强台风吹袭,不少农居败瓦颓垣。百姓苦不堪言,某些官员则暗暗窃喜。两三亿的救灾资金,又填肥了不知多少的蠹虫。多少善良的人们不理解,老百姓生活不易,遭受大灾,更是悲惨,世间怎么还有人那么狠心,敢贪这样的钱!

我忽然想起,近年比较火的一本网络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开篇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救灾的故事。话说元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泛滥,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通常,任何一个政府,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出手救灾的,而救灾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要修黄河河堤了。偏偏这时,元政府中竟出现了另一种强烈的声音——不能修。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官员是奸臣,可是,谁又知道,真是修了还不如不修。因为政府的钱粮从上往下层层拨,结果被人层层剥,到老百姓手里就剩谷壳了。可是,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一方面要往上报功,另一方面又没钱给老百姓,于是只能是用暴力去逼迫老百姓出人出力去参加修补河堤的苦役了。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呢?是说有灾不救吗?不是,救当然要救,可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就会重蹈覆辙。救灾,不能光是发钱拨粮,不能光是层层下拨,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届时发现贪官,你就是拉出去砍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现在的精准扶贫好呀,搞清楚具体的贫困户,然后有针对性地帮扶,这样才有效。可是精准扶贫操作起来,也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的。根据调查得知,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灾致贫,一是大病致贫。

前者,就涉及到救灾工作。可是,如果钱粮还是靠各级官员层层下拨,那“人为损耗率”还是极高的。谁受灾,受灾情况如何,是基层村官村干部往上报的。这都可能是真实的。他们可能会用了灾民的姓名,资料来占人数。救灾款发放的银行本却由他去办,密码要他来设,钱要经他的手,给多给少还是由他说了算。表面上很精准了,实际上还是不精准。

后者,就涉及到医疗。可是,如果村里办“五保”,殡葬管理,计划生育等工作的负责人,他们以权谋私,给谁报不给谁报,报了名拿了资料办了手续,拨下来的钱,还是经他们的手,才到村里的弱者手中,那精准扶贫还是一个空。

要想根治这些蠹虫,上面但凡有钱粮下来,都不能经过他们的手。旧农村要改造,农民变居民,村委变居委。基层官员为百姓做事,但不能拿钱。现在农村下面,有些地方,风气还不太好,不给钱不干事,必须彻底整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