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村通:卧虎藏龙

(2015-12-27 12:38:51)
标签:

杂谈

文/林成龙

三农直通车讯,12月26日下午,持续三天的“2015首届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博览会”胜利落下帷幕。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参展团队,圆满完成了这次艰巨的参展任务,特别是在企业形象的宣传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业界的尊敬,或将酝酿出不少大型商机。

通过这次参展,全省电商业界对村村通有了全新的认识。参展期间,同事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内团结互助,对外热情专业的精神面貌,感染了在场的人员。正所谓“十年磨一剑”,11年的发展历程,村村通并非一直坦途,它一路走来,为何能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呢?

通过这三天的跟踪采访,用心体察,三农直通车记者认为,答案就是人才。村村通卧虎藏龙,各式各样的人才汇聚于此,到底有什么可以把他们有效地凝聚起来,成为强大的合力呢?

记者(以下简称为“三农直通车”)为参展团队中的三位主要负责人——电商总经理陆叶(以下简称为陆总)、副总经理陈桂发(以下简称为发哥),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吴智冬(以下简称为冬哥)——分别做了个人专访,试图从中找出这个秘密。


访谈一:时尚主义者陆总的农村电商

时尚总是带有前瞻性的。时尚主义者,电商陆总,她就是一个引领时尚的人物。

深谙电商运营之道——创新

陆总:我多年专注做电商平台的服务,为大型企业去做电商的规划和实施。在这些平台中接触了很多的案例。(曾于2008、2009年为国美在线等提供的服务。编者注)在这期间,对它有了更深入的看法,认为它改变了商业的一些模式或渠道,于是就转化为对运营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谈到我现在的工作,在电商运营方面,村村通商城由2010年、2012年开始搭建,开始运营这个电商平台。这个是有先机的。但是,正如大家的电商平台在建设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模式、生存能力问题!

毕竟村村通有个限制就是,我们的资源未必能很深入到渠道末端,所以,我们要在传播上面做创新。细节地讲,有两种方向,要么走上游,要么走下游。冬哥搞的溯源是向上游的,我们电商是往下游的。

这个大方向,其实也有很多的困难。在模式上面如何去做突破呢?

需要有一个可以说服市场,说服到消费者,同时又能说服到我们自己的团体决心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没有人可以做这到样?可以说,我们是在探索当中求进步的。

三农直通车:你觉得我们的弱点是没有下到渠道下面?

陆总:渠道下沉垂直度还不够深。

三农直通车:我听人说,一个人的弱点,如果处理得好,往往又会成为他的强项。

陆总:因此我们就往下游走。我们走得小众一些。我们的定位在2015年的下半年,尤其是这段时间开始,做了一个调整——砍掉很多SKU的数据(SKU=Stock Keeping Unit,意思是最小存货单位。这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意思是保存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编者注)。

我们的产品线不做那么长,那么广,做得集中些,通过对消费者群体的定位更加明晰。但这个定位还没有上升到消费模式的定位。我们会酝酿更好的微创新,通过不断地微创新去达成更强有力的创新。

目前的竞争力——技术输出

三农直通车:电商我们有没有形成竞争力的,对吧?

陆总:不能这么说,竞争力是可以从多方面来讲的,如果说运营方面,我们是逐步形成竞争力。但技术输出方面,服务上面,在另外一条线上,我们的竞争力是非常明显的。

为什么呢?你看我们的团队。包括我在内,包括陈总(指发哥)在内,我们都是来自于IBM等大型的电商服务公司,然后汇聚在一起,也都有大型服务企业的经验,所以,在电商的服务上面,就跟其他一般同类公司有很明显的对比。

我们电商这条线的技术,这个技术的输出,或者技术的服务,技术的能力,都有非常之强的突飞猛进。这个不可或缺的是我们运营对他们的鞭策。


未来更强的软实力——人性化的服务


三农直通车:刚才你在演讲的时候说,我们今年的定位更加精准,就是“互联网 ”的电商服务商。

陆总:新农商服务专家。

三农直通车:没错。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至少有一条路,我们很明晰的,以村村通商城作为一个版,然后不断地去作为工程的一种拓展。帮人项目化。

陆总:没错。这是很明确的。结合我们的运营,这个竞争力就更加快了。我跟你讲几点:

第一,刚才讲的技术能力、项目能力上面的硬实力,我补充一个就是软实力。

其实,做电商有很多细节,很多问题,要有人去吸取很多教训,其他做电商平台的人才更容易成功。这些是有前车可鉴,或者是有经验可循的。

如果客户没有经验,我们可以为他进行代运营。他整个平台还没有——人力资源等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可以整体托管、代运营。

另外,团队的组建,整个电商的业务流程,也都为这些企业输出过详细的规划。

你看例如通程集团的案例,我给他们提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电商的部门改造为电商的公司,这个第一点。后面才是二三四五六七,搭建电商的平台,整合相关的系统,建立标准等。这个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的软实力。

输出服务啦,电商运营的支撑服务啦,这两点就是我们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

村村通农村电商——很时尚

三农直通车:我在听你今天的演讲时,留意到一点,那就是你将电商更赋予一种时尚的元素。你是如何将其融入中的呢?

陆总:就是更好地体现了。这个忠旨,其实溯源给我的启发是很大很大的。

为什么大家对安全溯源有这么强烈的需求?这两种东西,是很紧密结合的。

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给到有需要的人呢?我认为就是安全高质量的生活水平。

那如何去体现呢?首先我们在我们的产品的品质上体现了。精挑细选,严格把关,多重防线,另外,也都会通过服务上面去体现。

农产品电商,要把售后做好。譬如荔枝,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收不到货,就必须无条件重新配送。这方面做得好,才能更好地赢得我们的客户的心。

与客户的联系,以后有更多在互动上面体现。例如我们的微信上面的互动。通过信息上面的精准传达,对他们问题的一些反馈,这些我们会传递更多我们的针对中产阶层的健康的餐桌文化。我们会提供这些给他们。

三农直通车:一句话,最想说的是什么?

陆总:我希望,对我们村村通的一个寄望:我们有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也有很创新的餐桌电商的运营服务,我希望结合我们以往的经验,能够为国内的新农商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在这个范围里面,我与冬哥都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岭南王,华南虎。



访谈二:完美主义者冬哥的溯源系统


完美主义者,他比其他人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的不完美;他追求完美,更需要一种理想,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坚持。

追求完美关注细节

三农直通车:冬哥,在采访之前,我先讲讲我对你的感觉。我觉得你基本上就是万能胶,在我的感觉中,你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不晓得的。而且关键有一点,你不但会,还能讲得头头是道。这样子我觉得是非常难的。我在采访所有问题之前,很想了解一下,你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你为什么会学习这么多的东西呢?

冬哥:我回答你之前,我想从我性格讲起。其实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是一个很完美的完美主义者。包括去做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会以一个自己达不到的目标去要求自己做。你刚才讲的,我懂很多东西,包括我看一本书也好,了解一个人也好,了解一件事也好,我会从很多很多方面去了解。

溯源系统的“溯源”

冬哥:讲回工作。特别是溯源,溯源在村村通来说,它经过了很多很多——很多的历程。

公司早在2011年的年底就做溯源了,所以说村村通始终是走在科技,走在市场的前沿的。后来我进入公司,有幸接触到这个项目。在工作当中,我对溯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当时都有一个原始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在农产品电商上用上溯源系统。因为大家都强烈地意识到,溯源有电商的需求,电商也有溯源的需求,缺少的仅仅是一种方法,一个“媒婆”。

三农直通车:您初次接手溯源,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冬哥:第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性问题。我们要花心思去重新去理解什么是溯源系统。溯源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为谁服务,它有什么功能。从2013年底到2014年初,第一次去了解这样事。经过半年时间,我们第一代可以正式用来操作的溯源系统平台诞生了。

溯源系统的两大支撑专业

三农直通车:您是发现了溯源系统其中的“蓝海”,所以才这么努力认真去做的,是吧?

冬哥:事实上,搞溯源也是我的专业范围。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同事,他与我都是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他是植保系,我是植物营养系。这两个专业,事实上就是现在支撑溯源的两个最大的系统专业。当时我们就去分析溯源系统,有哪些部分信息,是涉及到食物安全相关的,把它找出来。有哪一部分信息,是消费者有知情权的,我们考虑是不是应该把这一部分信息放入我们的溯源系统。

在当时还是比较朦胧的情况下,我们把第一代的溯源系统做了出来。2014年的6月试过之后,才发现,溯源系统还不够完善。于是就在2014年的12月份至2015年开始,又重新投入,去做过另一个新的版本的溯源系统。我相信,现在这个版本的溯源系统,才是真真正正的溯源系统。

最近,我们接了江门和佛冈的两个大项目,这两个大项目,带动了我们这个溯源系统的升级改造。这两个项目也是完成交付的。我们新版本的升级应该能够在元旦之前完成。

溯源是个什么玩意儿

三农直通车:溯源系统看来是很有市场需求的。这个版本应该是“农产品溯源2.0”吧?

冬哥:溯源系统事实上这么多年做过来,一直都是一个成长的阶段。至于2016年会做成什么样子,我们认为是,溯源是一件很系统化的工程,它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溯源的目的,是希望去解决食品安全的一部分内容,因为溯源不可能解决食品安全所有问题,它只是会推动食品更安全,或者是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我是这样认为的。

文明是如何去理解呢?我举个例子,原始社会的食品,我们一开始,什么包装都没有的,地摊货来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随着社会文明可以进步的食品文明。到了某一天,大家觉得这样不是很卫生,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到人身的安全,这样,我们是一步一步地推进食品的文明。现在国家已经要求,食品必须要有QS认证,有包装,有厂址。这个就是食品文明进步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溯源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阶段。现在我们去做溯源,是要用心去推动的。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固有的文化,固有的利益,我们去改变,或者去推动改变,会遇到很多外力。

我们作为企业来说,这一部分的改变,改变一个社会,改变一种方式,这是很难的。作为溯源的推导者来说,要用一种很平常的心态,一种很坚持的心态去做这一件事。

村村通做溯源的优势

三农直通车:您觉得,我们公司做溯源有什么优势呢?

冬哥:公司做溯源的优势是,从2011年到2015年,这四年沉淀下来的。首先,我们对溯源的认识,一个是对溯源工作的经验,四年的认识,四年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我们只需要在这个财富的基础上,再去推动,就不会像其他新涉足这个领域的人、公司一样,要从零起步。因为经验及这部分认识是很重要的。就好像我们走一条路,永远路都不是直的,终会有弯路,我们有走过弯路的经验之后,才会在曲折的路上找到直径。所以,我们的优势就在这里。

三农直通车:对于您所钟爱的这份事业——溯源,最想讲的是什么呢?

冬哥:做溯源,我最想讲的是,需要一部分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人去推动。可能,它已经超越了企业行为的范畴,它不是一个企业行为应该推动的东西,是一部分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群体用使命感去推动的。

我希望,有更加多的这一部分人参与进来,无论是以项目形式也好,以公益形式也好,以合作形式也好加进来,溯源才会做得更好,更快,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消费者服务得更好。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访谈三:技术主义者发哥的方案型销售

标准的理工男,技术控,语速快而表达清晰,紧切市场客户需求,严谨的技术解读,很让人对他的说的信服。

什么是“方案型的销售”

三农直通车:我发现,我们电商这个团队呢,都是一些大佬爷们,看上去经验非常丰富的。我想问一下,部门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发哥:电商嘛,大体分为两块,一块是技术,一块是商务。我主要讲商务这块。

我一直主张,希望我们的人出去是一个方案型的销售。什么叫做方案型的销售呢?这不是像卖零售品那样,看得见的产品。你拿出去,客户一看就懂。我们卖的是比较“虚”的方案。

譬如,刚才那个客户,人家想要的是农业电商、旅游电商,你就要告诉她,农业电商怎么玩,旅游电商怎么做。我帮你做,可以为你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

在电商这个领域,很多我们的客户群体,他想做,也知道必须去做,但不知道该什么入手。我们就要指导他,指引他,引导他。引导他去做。我们就去告诉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案。所以我们一直讲“方案型的销售”。

“方案型的销售”决定了你这个人必须要在电商方面是要懂的,就算不很懂,也要先比客户早知道一步。你去跟客户聊的话,你聊什么能切入主题?因为你代表的是村村通,代表的是这个公司,代表我们在电商方面的专业。那你就要把你的专业,你要宣传出去。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专业在哪里?那就在电商的基层。那你就要把电商最新的资讯、玩法,能给他带来哪些东西讲清楚。譬如,怎么去做,做完之后怎么推广,怎么去运营,这些一条链的东西,都要给他知道。

就是说,“方案型的销售”决定了我们招聘的这个人,在电商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沉淀。但反过来看呢,现在招这样的人也难,因为现在这类人才不多。

以前我在IBM、金蝶友都做过,其实这些公司卖的,也不是卖软件,而是方案。企业用你的软件,目的还是解决问题,并不是买这个产品本身。这就决定了你提供给人家的,必须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企业项目要加强宣传包装

三农直通车:你现在觉得最大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发哥:主要是在发展业务方面。目前连我们自己内部的宣传包装还很不足。我们公司自己,很多人不清楚我们到底能做什么东西?更别说我们出去外面宣传了。我们自己内部,除了几个负责人清楚外,随便问一个开发的人,我们对外能够输出什么东西,他也说不清楚。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内部的宣传不足。

我知道你是负责三农直通车网站更新的。现在就变成每一块都太独立了。一定要把它绑在一起,特别是溯源跟农村电商,一定要配合起来做。还有宣传也要跟上。

大项目要有大眼光

发哥:我们做项目,做大数据的平台的,我们见的都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只要他们的印象好的话,才能找到切入点。要想说服他们,我们个人、公司,都要有很浓厚的沉淀,要懂得很好的开发这些固有的“矿藏”。

采编手记:

由于时间关系,篇幅关系,只能采访以上三位同事。他们三位,各自负责一个战场。尽管平日里,遇到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态度,他们处理困难的方法却是一致的——

遇到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去试图解决。为了解决问题,就主动去学习,努力去创新,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使问题不再成为问题。或许,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文化,这就是我们公司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公司的软实力吧!

三天跟踪的采访,我们试图去解答一个问题:村村通的精神是什么,是什么能够让它发展了11年,它将如何再走下一个11年,再下一个11年……

村村通的精神,不光体现在这些“大佬”身上,还时刻流淌在众多普通员工,身边可爱的同事身上。为了这次活动,至少有二十多位同事任劳任怨付出自己的努力。衷心感谢他们!

最后,我想特别提到的一个细节是,采访三位同事之前,我曾在Q上问过他们,关于工作,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他们第一句回答我的,与他们后面讲的,是一样的,可见,他们说的,就是他们每日心中所思所想,至真至诚,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林成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