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展农业物联网 硬件瓶颈亟待突破

(2013-06-05 17:37:25)
标签:

农业物联网

农业领域

硬件瓶颈

分类: 三农资讯
    当食品安全成为话题之后,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迎来发展契机。
  然而,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农业物联网这篇大文章,或许是物联网应用中最紧迫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
  首先,从技术上看,传感器还不过关。“即使是像西门子这样的知名企业提供给我们的传感器,都不稳定。” 安徽朗坤集团副总裁袁建平说。据悉,由于农田用传感器的应用环境,包括在水、土等环境下的应用,对传感器的精度常常会造成影响。“硬件的不稳定,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瓶颈。”
  其次,成本决定了农业物联网的市场应用。物联网是个需要大投入的服务领域,但是,农业是一个基础很低的产业,农民的成本承受能力也是社会最低的,因此,如何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专家的介绍,目前,纯粹农民户采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并不多,而这,对于实行农产品(7.25,-0.08,-1.09%)的质量监控,尤其是农残、重金属、病虫害的监控并不利。
  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上证报记者看到,在技术上,物联网已经实现了对重金属适宜性的评价;有了检测病虫害的方案;动物活体的监测;农田“智能稻草人”的远程传输驱赶鸟类对农作物的蚕食等等,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无疑是极大的技术浪费。
  第三,统一的编码体系的缺失。复旦大学王俊宇副教授介绍说,在江西,他曾看到一头猪上挂了四个耳标,分别是不同监管部门按照不同的评价体系给出的标记,“可以想象,如果从猪仔到终端消费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给出标记的话,那么猪是不是要挂一个项链了?”王俊宇笑侃道。
  专家认为,统一的标准,不是弱化质量监控,而是提高质量监控效率,减少成本的一个环节。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一定要走物联网之下的现代农业之路?显然,质量和效率,并且由此带来的效益,是这个问题的“王牌答案”。
  如今,农业物联网带来的品牌效益已经出现。“我们为一户农民建立的甜瓜管理系统,使得其产品较之前实现了增值,而为农户所接受就是一个案例。” 安徽朗坤集团副总裁袁建平说。
  但这种成本的覆盖,是规模带来的。目前,安徽朗坤集团的农业物联网示范体系应用遍及12个省市,这样大规模的推广,对企业的资金构成较大的压力。
  这或许是我们资本市场的机会。在农业物联网领域,我们看到,智能货架、全程冷链控制,包括农业用传感器的难题,都是“应用”给我们的展现出的机遇,当然,这其中充满挑战。
    三农直通车·三农资讯精彩文章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