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和诗人的共存重构了一个新世界

(2021-10-28 07:31:17)
标签:

横竖三一宁

原创

关于别人的诗

分类: 不分行写作


诗和诗人的共存重构了一个新世界——再谈诗人张砚和她的诗




文字写作:横竖三一宁






不论怎么说,张砚的诗,通过对一个个蛰伏着的意象的深度揭示与呈达,唤醒了一个时代的良心与爱。确切地说,诗人与她的诗一起,走在了这个时代前面,那始终的拒绝庸俗的写作过程,成为了一个时代里——不能忽视的艺术世界而存活着的高贵象征。。。事实上,当许多人都在议论“诗无用”时,诗人张砚和她的诗,已经走在了最前沿,并自觉地完成着个人的诗写;也许,人的生命中的所谓“修练”,正是从此开始的!而诗人这种自觉的“坚持”,肯定与个人的阔达的心性与涵养,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张砚,便是艺术里具有恒定之心之人。

不错,对于诗人而言,一个重要的意象的存在,会让她的生命,常处于感性与理性之间,既以饱满的激情,去触摸灵魂的隐秘;也同时以沉淀的思想,来勾动肉体的坦然。也许,对张砚而言,月亮,这个意象的存在,压根儿就是无法移开的生命体,不但引来了千丝万缕的情感抒发,切牵出众多思想的瞩目,实属自然之中。。。


意象,对诗人而言是多么重要。意象与诗人的共存关系尤为重要,尤其在这样空洞无奇的世界,诗人终于拥有了一种结实的意象,这应该为自己庆幸:因为正是这种意象的确立,致使诗人的诗写越发趋向完美。


张砚的意象:月亮的确立,导致她的诗,在趋向完美的路上,越写越深,从而也越写越具有——艺术的多触角,多角度,多思考,多品味。。。也就是说,在诗人与月亮的共存之中,诗人看见的,找到的语言系数,实际上,正在多声部的结构里,站立。这种站立,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已经组成并形成了的一个“艺术群体”。
在诗人张砚的诗写里,具有大量的与月亮有关的诗。这丝毫不用为此猎奇什么;但令人产生更多惊讶的是:诗人在与她众多月亮的写作关系中,语言的生成始终没有雷同与重复之嫌;这就难得了,这就显得珍贵了——这也是令人为其欣喜的事——还由于在当今时代,真没有哪个诗人动用多量笔墨写出许多与月亮共存的诗作。从这样的写作,令人不难看出——诗人的“月亮与我”之诗中,那种写作信心与写作理想以及写作心态的理直气壮所在。


诗人,始终在万物众生里,以语言的历险,来造就属于自我的诗篇。在张砚的语言历险中,那种所谓的自言自语,吐露并彰显的情感真实,更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滩涂,以无畏的形体,展示了生命本身的赤城之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我们看到了一颗热切的爱心的跳动与奔赴,也正是具有了这样的心灵之在,诗人面对整个世界的胸怀,越发阔达起来;从而使得诗人的诗大气得拔地而起了。
张砚实际上在用诗的形式,与万物与众生对话。她以为,诗,这种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可以说出自己全部的内心。在诗人可靠的爱的内心的驱动之下,她不遗余力全身地让自己投身于语言的大海了。诗人是清醒的,也正是这种清醒的,所以便有了自己的醒世观。况且,这种大爱之下的醒世观,从广义上,施进了人间。。。


诗人在她的诗中呼吸。美好人性的散布,使得张砚的“呼吸”,愈加细致而清亮澄明。后来我们发现,诗人的一切艺术作为,都被她自己的语言所证实;而这种证实,从另一面又佐证出——诗人原在的大爱之心的阔达空间,通过外射的语言魅力,越来越大。张砚在她“抓住的”意象里,以无畏的探索精神,对语言的张力,进行着激情的再度扩张;这种艺术的扩张,更使得——诗的弹性进一步地,呈示在了诗人的结构里。


事实证明,的确,诗人张砚以她独特的语言方式,构造出了一个独到的诗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无法躲避的是那些直视的锋利与来自核心的温度,我们不能无视这锐不可当的热切箭簇,更不能漠视这于峭然中独立而来的冥冥爱语。。。
毫无疑问,诗人和她的诗的共存,正在重构一个新的世界。这个被重构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个性的自我的策源之地;也正是这样地界的现身,使得众多月亮的光辉,无比的辉煌起来。也许,我们会越过许多黑暗的不毛之地,正是为诗的光辉而来,也许,我们被感动的却是制造光辉的阔达的内心之在。。。


张砚试图用一个广大的意象群,组织出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完整的艺术界。她通过十几年的实验性写作,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个“有效的组织”。而这个有效的组织,实际上是将碎片化的生活,与诗人自己细致的细腻的语言与省察,有机地结合所构成。所以,诗人的诗,就显得那么地紧密且严谨。
诗人对自己所感到的每一个具象,都充满了揭示与呈达的自信;虽然这种写作每每充满语言的历险以及灵魂的放浪,但终究由于诗人愈加具有着对艺术的恰当的把握度,所以,始终不至于丧失诗的本性;而是让诗,越发显得素洁而清高起来。


“一匹难产  倒下的马,它眨动的眼睛里  有一座神殿”——与其说这是诗人张砚笔下的马,不如说这是诗人内心的灵动的生命再现。这种生命的灵动,时刻令人激动得颤抖——因为这样的马,会让人因此想到更多人间致爱。
张砚的诗,在多种具象中,提取了诗意,并呈示了人类的爱的存在——诗人,将笼统的事物,一再地具象化,并将这种具象化的事物,通过再三的斟酌与推敲,最终使一个乏味的世界,重新升腾出激情满怀下的活力。
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具体,对诗人而言,都具有着再造,再创的艺术可能。而这种艺术的可能,与诗人美好的理想致命相关——诗人总希望人间更美的存活着。


诗人张砚的诗世界,为人类提供着的,是一个生意盎然的鲜活世界。因为诗人的意象,在她这里,从来都不是死板的身外之物,而是被诗人珍视的心内之物。
在诗人的诗世界里,诗人当然拥有了一个纯碎而干净的自身。也正是这种自身的存在,继而让诗人,满怀激情,走往更深更远的艺术道路。《月亮与我相控而痛》这部诗,只是诗人生命道途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地被诗人呈现于世;而我们进来,也只是在众多的篇什中,猎取个人喜爱的珍珠。


我更想说的是,我们之所以并不能对诗人的诗进行忽略,那是由于我们的情感与热衷,早已不能自拔;我相信,真正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对艺术的深陷。而张砚,为我们,为人类所提供的语言艺术,早已超出原有的那个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她与万物的和谐共生,皆由于——爱与良心的原在。而诗人张砚和她的诗,正以其纯粹透明的意象和语言,从内心,步步走向内心。


张砚写诗,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一种生命的必然。她宁愿在诗中呼吸,绝不媚俗,她甘愿深陷于艺术之中,绝不向庸俗妥协。所以,她的诗,始终处于高位;事实上,她和她的诗,已经站在峰上,傲视着一个低俗的世界了。


一个诗人应该有一种正常的写作心态。而这种正常的心态,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坦然的面对。张砚的坦然,出自于一个艺术的自身与世间万物和谐的共生之上。她的诗一面去逼视着大千世界的造化;一面又对自我进行着逼真的反观;诗人在两种以上的思想境界里,以语言的力度,力争刻试出一个新世界,其诗中,月亮的光辉,时时闪烁,纯属自然而生。似乎,“月亮”,是一个大主题,挥之不去。但与其这样看,不如说,“月亮”,更像一侧序幕;当我们透过这闪烁银光的幕布,更可看到光辉下,更浓更烈的实质性的快意的生命躯体的真知灼见流淌。


张砚的诗,自始至终地充满着对大地天空以及万物的殷切关照。这种由衷的关照,与诗人良善的心性,具有极大关系;也正是这种美好人性的使然与散布,更使得诗,独立于世界时,依然产生了更多温暖的亲和力。而这种艺术的亲和力的律动,越发让人感到人间——生命存在的高贵意境。——也许,诗的魅力之在,从此就这样在了。张砚在她的诗《如果我还没有死》里,曾这样表达自我的亲和——“我把今天当成刚刚出生/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我崭新的兄弟和姐妹”。


当然我们要为这样的诗人与诗叫好,鼓掌!当然我们会为诗和诗人重构并拥有的新世界祝福,并由此祈祷于一个时代里真正的新艺术作为的诞生与确立!


——王宁,于病中写成此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