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在具体而沉重的苍凉象征和隐喻之间

(2021-06-07 06:21:26)
标签:

横竖三一宁

原创

关于别人的诗

分类: 不分行写作

诗在具体而沉重的苍凉象征和隐喻之间

——对于张砚的诗《关系》的一次分析




我和那个裁缝
为了一枚纽扣   红了脸
之后   我撕开了我们的关系
她   撕破了
一个季节的
苍凉和无题——张砚诗《关系》


我停在这样平凡的诗句里,久久地失眠着;因为由此诗句,让我又想起很多东西:诸如以下这些词——“21世纪”,“世界”,“生活”,“具体”,“现实”,“残酷性”等等。说实话,读过此诗,我开始了悲哀。。。说实话,此时,我的心情复杂起来。。。
我当然不会否认生活的残酷性,因为我们就存在于这样的现状里;我更不会为有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出现,而失魂落魄,因为我们还要前进。。。
我更想说的是:当这种残酷的现实,被诗人以一个更为形象的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之时,我们究竟应该说些什么?我们应该感谢生活?还是更为尊崇我们内心的诸神?
“我和那个裁缝”的“关系”,仅仅是“我”生活的一个侧面或片段或其他什么;但,这又是很形象地呈示着一种无可回避的生活;而“为了一枚纽扣”,红脸的事,实际上在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稀罕与陌生,这样的小事,极具事物的普遍性;我更想说的是,诗人为什么在故意放大呢?我想,这其中肯定具有更深的意蕴,这就是属于诗人的隐喻和象征的问题了;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首诗的隐喻和象征,让诗人的诗从此更具魅力,她总在让人从此联想更多。。。
——“纽扣”,也许只是生活的一个普通的点,一个平常的物,一个司空见惯的细节,却成为了凸显在诗人诗中无比重要的艺术核心,一种高于生活的象征物。当“我”因此而“撕开了我们的关系”,所谓的“关系”,就成了“危险的关系”,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了。而那个“她”,那个第二主角,那个与“我”对应的生活者,既可以被看成另一个“我”,又的确可以被看成现实的真实的她;也许,悖论就是这样产生的?!
——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并不能回避掉来自生活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也许这——正是生活者生活沉重的真正原因。而诗人——当她具有了某种更大的责任之心,就完全可以以自身的艺术手笔,将生活的普遍性,从某种事物开始演变为具有高于生活的特殊性事物,呈现于世。
当——‘’一个季节的苍凉和无题‘’,被“她”“撕破”开来,我们似乎开始明白,什么是艺术的隐喻——但也许,这——正是我们惊讶的真正原因——世道啊,生活啊——苍凉和无题的人心啊。。。实际上,《关系》一诗,通过一个事件,一枚扣子,撕破了人际关系上虚伪的遮羞布,从而令人对大千世界,看得更清更懂了。而《关系》的写作,不过是直取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很普通的所谓事故;也正是这样,方显了诗人写作的高超——这正是诗人——发现的珍贵与可靠重现——

“我和那个裁缝
为了一枚纽扣   红了脸
之后   我撕开了我们的关系
她   撕破了
一个季节的
苍凉和无题”

是的,“苍凉”和“无题”,都是沉重的。这种沉重的重量,一旦站在这个世纪的天平,往往就会成为时间的重心,令人类再度思考自己的存活与在场。但也许,我们无需对一个残酷世界再次感到惊讶?!但也许我们更明白——裸露于具体而沉重的苍凉象征和隐喻之间的——生活,现实,原本就是这样。那么,我们还能拒绝不公的命运吗——尤其——当人类——在危险的关系里——一边傲慢地活着,一边却无奈地沉默。。。


——王宁,即日病中写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